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教委负责同志指出:“中小学教材的改革要作为一件重大的工作来抓.”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和新挑战的要求,编写一套有中国特色的中学数学教材就成了当务之急和众望所归.而新教材的编写总要建立在修订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对现行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探讨仍是十分有益的。发表在《数学教师》1989年第9期上的《中学数学教材中若干问题的商榷》一文,  相似文献   

2.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发表了朱光潛同志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作者在文章中涉及到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因此,我们感到有必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朱光潛同志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等学校哲学教材尽管版本不同,讲法不一,但在体系上大体一致,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分成两大块,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甚至把一些不属于哲学课的内容也硬塞进了哲学教材,造成体系庞杂,内容膨胀,影响了教学效果,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因此,现行高等学校哲学教材体系必须改革,加强对学生进行世  相似文献   

4.
赵又春同志在《论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见《湖南师大学报》1985年第一期,以下简称“赵文”)一文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和认识论的实践概念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不同概念的观点,并指出过去在有关实践问题的讨论中之所以出现许多说不清的问题,正是因为没有对实践概念作出这种区分;一旦作了这种区分,许多疑难就可迎刃而解。“赵文”观点新颖,笔者读后深受启发。但仔细想来,在我们的大多数哲学教科书中,实际上已隐含着这样一种观点。众所周知,现行的哲学教科书都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作两个并列的部分(实际上是两个在逻辑上  相似文献   

5.
我在本刊1983年第5期发表的《课程编订:概念和原则》一文里,曾经提出“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课程编订的指导思想”。现在这篇文章就是想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谈谈怎样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要求来改革课程,也就是怎样把上述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贯彻到课程编订和教材编辑的实践中来。意见很不成熟,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正> 高校文、理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都这样规定:“从意识的主体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包括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许多高校哲学教材也就照此编写。我认为,主张个人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把个人意识看成是“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一个外延,这是不确切的。这种看法表明《教学大纲》对于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社会意识”的理解存在着偏差。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中写道:“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世界观,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割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唯物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剔除出去,这是肢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企图.考茨基割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果,是把马克思的历史观同康德哲学调和起来。现代修正主义者拒绝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社会历史现象和观察人类命运,因而在世界观上陷入主观唯心主义、庸  相似文献   

8.
本刊去年第三期发表张晓鹏同志《“当前特别要注意纠正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吗?》一文后,在高教界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一些作者给本刊编辑部撰稿,提出了与张晓鹏同志文中不同的观点。为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百家争鸣,我们选登了徐辉同志的这篇文章。在进行高教理论研究探索过程中,学术上产生不同观点的分歧与对立,这是正常的现象;在商讨问题时摆事实,讲道理,乃是正确的态度。我们殷切地希望广大作者就高教改革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学术讨论,以便进一步活跃学术思想,把高教理论研究引向深入,促进高教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永先同志在《辽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年第三期发表的《司马迁是“揭露”“鞭鞑”和“批判”吕后吗?》(以下简称“李文”)一文,在评价吕后的问题上,对我们的拙著《<史记>的思想与艺术》(发表于辽宁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四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与意见,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益。但为了探讨并弄清问题,我们愿意再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以就正于李永先同志。李文认为:“司马迁对吕后这个历史人物是基本肯定的。”我们又重新读了《史记》的《吕太后本纪》《匈奴列传》等有关篇章,对李同志的这一看法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0.
1985年第六期《湖南师大学报》发表了周熙明和廖树芳二同志合写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一文,对本人在该刊同年第一期发表的《论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作了全面的驳论.他们的意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只有一个统一的实践概念,我从认识论的实践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出发,而提出的一切观点,全都是错误的.但是,我要坦率地说,仔细研读周廖二位的文章以后,我对自己的观点是更加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王仲在《哲学研究》1993年第5期发表论文《世界的根本规律到底是什么》,与乌杰《系统辩证论》一书的观点商榷。乌杰认为其“新的哲学——系统辩证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发展到系统辩证论这个新阶段”。乌杰系统辩证论体系的中心规律是差异协同律,其  相似文献   

12.
任世江主编在《历史教学》(中学版)第8期发表了《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其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所举事例让中学教师实在困惑,因此有了第9期胡运珉老师的《求真、求实与我们的困惑》一文。中学老师的专业理解水平有限,不知选择哪家学说的观点,要想把这些观点定于“一”更是困难。面对中学老师的无奈,陈新祥老师在第10期发表了《换一种思路“求真、求实”解“困惑”或许更好》,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高校“两课”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已进行了 8年之久。 8年中马列主义理论课和德育课七本系列教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程》先后出版。2 0 0 0年 7月编者又根据新的情况对这套教材作了新的补充和修订 ,由高教出版社出了第二版。在高教出版社再次出版使用这套教材之后 ,我们认为就吉林省高校“两课”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作以下说明 ,可能会对“两课”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所补益。  一、…  相似文献   

14.
一 引言甲:流行的说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不知你认为哪种观点更恰当?乙:我个人认为第一种观点是不恰当的.因为这种说法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第二种观点是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钱学森从现代科学的视角也肯定并支持这种观点.二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甲:我们先看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恰当.乙:好、在讨论之前我们先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这个词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词组中可能出现的含义.对这个词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仅仅从自然观的角度规定“辩证唯物主义”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另一种是从一般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体系的角度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一词的内涵和外延.但是,不论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一词的含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不适当的.甲:我们看看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角度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旷平山先生在《哲学研究》2004年12期上发表的文章《走出早期马克思》一文,笔者提出三个值得商榷的观点,即如何正确估价我国学界当前对早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否达到科学揭示“人之谜”的理论高度和“人化自然”只是自然界发展史上一定阶段的自然本质。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师大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载了薛纪湉同志的《在“较深的意义”上界说真理》一文,提出“把真理界说为正确反映事物规律的理性认识”的观点,认为不应把正确的感性认识纳入真理范畴。同刊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发表了陶胜先同志的《真理应  相似文献   

17.
《辽宁师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了饶会林同志的《我国封建社会内资本主义萌芽的上限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饶文”),提出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上限,不在明清,也不在唐宋,而在两汉”,这倒不失为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但对饶会林同志的观点,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不揣冒昧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  相似文献   

18.
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近几年来,哲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许多同志认为,我们现行的哲学教材、著作体系,一般都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这种体系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革。怎样改革?大家既有比  相似文献   

19.
看过许立人同志发表在《教学与研究》一九六三年第六期上的“对‘备课’的点滴体会”一文后,很有启发。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备好课,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现在把它提出来,就教于同志们。我们在这里议论的是政治理论课的备课工作。因此,必须从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任务出发来抓好备课工作。政治理论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毛泽东思想武装学生,帮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笔者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其中发表于《九江教育》2001年第2期的《试验修订本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硬伤举隅》一文由《中学历史教学》杂志社转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教材编写者臧嵘先生对拙文中关于该教材使用“传说时代”一词不妥的观点提出了异议。笔者仔细拜读臧文后,感到臧先生的解释和说明仍不能令我释疑,故再次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