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课的诗歌教学中,通过将音乐与诗歌有机结合,并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诗歌学习中,使其体会到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2.
设计古典诗歌的教学目标,要以诗歌鉴赏能力为核心,注重鉴赏技能和情感价值观两个重要目标,实现鉴赏目标从诗歌内容知识到诗歌鉴赏知识再到诗歌鉴赏技能的三级跳跃,还要统筹兼顾必修与选修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伴随着诗歌成长的民族。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到现当代诗歌,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面对如此璀璨的文化,那些识见远大者,上溯诗歌教学的最早介导者与身体力行者孔子、下沿至今天的国  相似文献   

4.
说到诗歌,中国绝对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始终光芒四射,它以自己独特的美和内涵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中华儿女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在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讲求方法。  相似文献   

5.
诗歌教学对于提高语文修养有着重要的价值。诗歌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真正体会到诗歌的深刻寓意,应是诗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者要采用独特的方法,让学生汲取诗歌的独特意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诗歌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一种从内容到结构都充满了美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切身体会到诗歌给人的美感。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诗歌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梁美芳 《广西教育》2012,(10):62-63
诗歌难教,已成共识。由于诗歌本位缺失,教学策略失当,导致了当前诗歌教学效率低下。著名诗人王家新针对当前中小学诗歌教学的弊端,指出诗歌教学应“回归”:回归到语文本身,回归到文学本身。诗歌教学要以语文为本位,教出语文味,教出文学味,教出诗歌本身的魅力和美。也就是说,要根据诗歌的特点,运用语文的方法,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让诗歌教学更富有“诗味”,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从建安文学到太康文学,诗歌的社会功能逐步弱化,艺术特质却日渐张扬。这种诗风的演变在傅玄诗歌中有清晰的反映。本文试图寻求傅玄诗歌创作在建安到太康诗歌文质消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过渡性轨迹。傅玄诗歌在从建安诗风向太康诗风转变过程中,主要从诗歌反映现实的柔弱性,诗歌取材的广泛性,诗歌形式的技巧性三个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承接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诗歌日益边缘化的今天,诗人王钻清从江汉平原到南海之滨、从欧洲到美洲、从行者到思者、从出发到回归,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坚守着诗歌这块阵地。对生命本质的诗性拷问、对自然发自内心的诗意热爱、对日常生活的个人诗思构成了王钻清的诗歌。而本文试图通过简析诗人创作诗歌的内在情感与思考,以此来探究"诗体游记"这种诗歌形式及诗学实践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确把握诗歌中的"声音"是理解诗歌含理视点出发,透析中外诗歌中各种声音的实现形式,从而迭到理解、欣赏诗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诗歌难教,已成共识。由于诗歌本位缺失,教学策略失当,导致了当前诗歌教学效率低下。著名诗人王家新针对当前中小学诗歌教学的弊端,指出诗歌教学“应是一种‘回归’:回归到‘语文’本身,回归到文学本身。要以‘语文’为本位,教出‘语文味’,教出‘文学味’,  相似文献   

12.
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李白诗歌是影响和推动庞德发动"意象派"运动的主要动力。可以说,庞德有着深深的李白情结,李白诗歌是庞德灵感的源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庞德对李白诗歌同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庞德将李白的诗歌西化并提炼了李白的文学观,将李白的诗歌提升到了诗学理论的高度;庞德从李白的诗歌中汲取营养,将李白的诗歌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更重要的是,庞德扩大了李白诗歌的影响范围,将李白的诗歌从汉语领域翻译到英语领域,并使之在欧美世界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古老的《诗经》到浪漫的《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在诗歌中成长。诗歌。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浸润着中华儿女的才情。  相似文献   

14.
意境和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不能不说到意境,营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说到意境就不能不谈到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构成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重要元素。意象和意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决不能将  相似文献   

15.
诗路心语     
拍摄地点:四川成都青羊区草堂小学拍摄主题:诗歌之路以诗圣的居所命名的小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诗歌底蕴。校园中处处弥漫着诗歌的味道,大到亭台楼阁,小到笔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枝璀璨的奇葩。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基石。感受诗歌的意境,不仅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又触摸到诗人的心灵。本文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诗歌意象是诗歌所表达出的一种主要思想和主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深入到诗歌内部去探究本质,把握诗歌的意象。通过对于诗歌意象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抓住诗歌的形象特征进行筛选和提炼,理清体现诗人的情感、品质的词句,更好地融入到诗歌中,抓住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的处境,进而理解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学生要善于透过诗歌的语言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借助诗歌中的意象来探究诗  相似文献   

18.
谈汉语诗歌韵律观,必然联系到汉语诗歌的韵部,而谈汉语诗歌韵部的演变,却又最能有效地启示人们去认识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汉语诗歌韵律规。  相似文献   

19.
程少婷 《学语文》2014,(5):26-27
一、诗歌的突出优势 首先,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产生最早也是成熟最早的文学形式,诗歌从《诗经》的重章叠唱,到建安的慷慨悲凉;从竹林七贤的潦倒酒杯,到李杜诗篇的万丈光芒;从放翁枕头的旧貂裘,到唐寅梦中的桃花庵——每个时期的诗歌都代表了当时社会意识的流变和大环境的特有风貌。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歌题目中涉及到许多文化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阅读和理解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