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掀开中国体育事业的崭新一页,同时对中国的校园体育文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及辨析,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及精神层面剖析了校园体育文化内涵,论述了北京奥运对校园体育文化的3个层面建设的产生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建设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议:重视校园组织系统的建设,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意识建设,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走访座谈、开放式问卷调查三种途径形成初始问卷。初始问卷项目按照认知、情绪和行为意向三个维度归类排列,采用5级Likert量表进行评定。以沈阳地区35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经研究所得的《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调查问卷》,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层面,可以用于测试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进而客观、准确地调查中学生的身体锻炼态度,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市级行政层面决策及行为抉择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行政决策和行为抉择进行数量和内容上的统计分析,能够清楚的演进出全市学校体育工作的侧重点。采用文献综述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科学方法对全市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和行为抉择进行统计,得出:市级层面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重要组织者,构建和演进市级层面的决策及行为抉择是很有必要的。在行政有效期范围期内,对全市 2013—2019 年学校体育工作共决策 202 次,其中 2015 年、2016 年、2019 年决策和行为抉择次数较多,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行为抉择中赛事活动方面的增加,能够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随着决策和行为抉择次数增加,学校体育工作明显,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明显升高。每次面临重要内容节点,在常规决策的前提下,行为抉择、决策学校体育工作决策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对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态度进行描述和解释,发现其一般规律,以便预测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结论是男生体育态度的三因素比较统一和谐,而女生的却有轻微的背离。  相似文献   

5.
1 引言体育态度是指通过身体运动的经验,决定对某种对象的感觉、思考、行为的一种倾向.国外对体育态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早在60年代就编制了体育运动态度量表,并以体育教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体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4,(3):97-10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社会转型期的体育文化失范表征、危害以及矫治策略进行探讨,认为:体育文化失范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体育文化失范在转型期主要表征为对待体育态度和行为上的功利化倾向以及泛政治化倾向;体育文化失范所带来的体育文化价值衰败和体育精神的丧失如不加以引导和矫治就会由个体行为扩展成为一种团体的、普遍的、合法的潮流和趋势;遵循和重视体育文化的发展规律,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丰富体育文化理论研究,加快体育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体育文化的发展、繁荣与进步是当前体育文化的矫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体育态度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高师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重视和加强高师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与培养.对推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活动广泛与深入地开展及提高未来教师队伍的健康水平等,都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不同年级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所持的态度及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态度是对待任何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组成部分”,态度作为体育活动行为的潜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中专学校学生面临毕业后的社会择业,在校期间的体育态度如何也将对其终身参与体育的行  相似文献   

9.
高晶 《体育学刊》2006,13(3):20-22
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对待使用兴奋剂的态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高考生具有较高的使用兴奋剂的倾向,对微观个体使用兴奋剂行为的态度十分暧昧,但是考生能够比较正确地面对使用兴奋剂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0.
促进体育锻炼终身化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分析研究促进体育锻炼终身化的因素,对实现这一目标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倾向因素倾向因素存在于行为之前,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动机,或是诱发某种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及需要等。此外,如经济状况、年龄、性别、家庭、集体等也可作为倾向因素。知识:知识对促进体育锻炼终身化具有持久性的作用。知识的增长会影响到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关键取决于能否在实践中应用。因此,体育知识的教育应朝终身化方向发展,针对不同个体的特征,有所侧重,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  相似文献   

11.
任婷婷  刘建  王文钊 《精武》2011,(A1):21-2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乌鲁木齐市部分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对乌鲁木齐市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态度进行描述和解释,发现其一般规律,以便预测初中学生的体育行为和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概念。结论是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总体认识不高,而且对科学健身的知识和方法了解不够;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普遍低,健康态度意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体育活动态度是体育心理学和体育社会学界颇为关注的热点。尽管众多学者在运用“态度”这一概念时往往赋予它不同的含义,但视“态度”为一种“潜在的、但是稳定的反映对某种特殊事物的情感的方向和强度的行为倾向”是大家都比较能接受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张素霞 《体育学刊》2003,10(3):50-51
采用交叉—滞后相关法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间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第1次测试的体育态度与第2次测试的体育行为间的相关系数明显小于第1次和第2次测试中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相关系数,第1次测试的体育行为与第2次测试的体育态度间的相关系数也小于第1和第2次测试中体育行为与体育态度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间没有因果关系,体育行为与体育态度间也没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体育文化,就是人类在所有的体育现象及促进体育发展的活动中,在价值观念、精神状态、情感倾向等层面,在理论认识、方法手段、技能技术等层面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与在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1]。一、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存在现状及分析我校的体育器材已基本达到乡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标准。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相关数据比较:2003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贵州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ATPA体育活动态度量表,对江苏省扬州市3所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态度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态度的主导倾向为自我磨练和精神解脱.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在体育活动态度上均不形成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高校研究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对济南、上海、北京12所大学624名研究生的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体育态度良好,但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不协调者约占75.75%,且多为体育态度良好而体育行为较差;影响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缺乏组织管理、自身的惰性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群体、爱好以智力为主的休闲活动(如棋、牌)等,并对研究生体育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体育运动成就动机是指运动个体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及追求成功的一种倾向 ;体育活动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持久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两者均指向体育运动领域 ,是研究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的基本内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主体 ,但是 ,高校体育对两者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 ,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承担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任务 ,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要求是智育合格体育运动水平高 ,而对普通大学生则要求文…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的心理进行考察,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对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和体育教师开放性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在体育行为认知决策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体育失范行为的心理对抗与行为选择机制模型。主要结论:(1)体育行为动机、体育规范行为态度和遵守规范自我效能决定个体的体育失范行为意向,体育失范行为意向产生体育失范行为;(2)在决定体育失范行为意向的心理过程存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对抗,内部动机有利于产生遵守规范意向,外部动机容易引发违反规范意向;(3)在决定体育失范行为意向的心理过程中,存在认为遵守体育规范有利和不利、违反体育规范有利和不利2种体育规范行为态度的对抗,遵守不利和失范有利的态度容易产生违反规范意向,遵守有利和失范不利的态度有利于产生遵守规范意向。  相似文献   

19.
论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体育现代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民俗体育非物质层面上立论,论述了其现代化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其途径。认为民俗体育的知识、技能、竞技性、技巧性、锻炼方法、组织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主要影响因素;思想观念的革新、突破传统的体育观念、提高民俗体育文化自信、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的态度是发展民俗体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岗 《搏击·武术科学》2010,7(6):F0002-F0002
中国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不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中国武术的核心价值观都始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吻合。张扬着“厚德栽物”、“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践行着“道德至上”的行为特征,早已超越简单的实用技艺层面,而内化和提升为一种教化之学。由此,面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困境,重提中国武术是一门教化之学,对我们正确理解中国武术的价值和作用,制订文化和教育层面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