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幽默,是一个外来译音词(humour),英语中“humour”的意思是“会心的微笑”、“非低级趣味的、只可意会的诙谐”。幽默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法国作家萧伯纳曾高度评价幽默的作用,他说:“没有幽默感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语言中的幽默更为重要。那些以幽默风格见长的主持人都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像王刚幽默中的张扬感,窦文涛幽默中的自由度,李咏幽默中的煽动性,刘仪伟幽默中的椒盐味都给观众留下一个个快乐的瞬间和值得回味的画面。  相似文献   

2.
曾致 《视听界》2004,(5):50-50
幽默,英语写法是“HUMOUR”,是指“会心的微笑”。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则说“没有幽默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幽默可能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可以说,幽默是一种不拘性别、不拘年龄、不拘社会地位、人人皆可为之的社会现象。幽默是人类的特有产物,是智慧灵光的闪现,对幽默的摄入量和释放量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幽默,以逗笑的形式来表现富有情趣、智慧的美的生活内容,从中反映出审美主体感悟和表达这些生活内容的能力。节目主持人一旦具备了幽默的意识,掌握了运用幽默的原则,拥有了释放幽默的能力,他(她)所主持的节目定然能妙语连珠、锦上添花,给观众带来由衷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幽默趣例     
幽默就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幽默不是大声疾呼,也不是板起面孔训斥,而是抓住生活中有情趣的东西,寓教于乐,使人在微笑中受到教育。爱尔兰文豪肖伯纳,是一位幽默大师。他常常运用幽默手法,做到诙谐而不失之无聊,在滑稽可笑中含有一定的意味。有一次,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在街头巧遇肖伯纳,便取笑肖伯纳说:“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  相似文献   

4.
王再承 《新闻窗》2005,(1):52-53
何谓幽默?关于它的定义不少,主要是指用含蓄、凝练、机智、风趣而又诙谐的方式(包括行为举止、谈吐文章等),揭示生活中的某种矛盾或哲理,令人发生会心的微笑。可以说,幽默新闻是一种用诙谐有趣的方式,提示生活中的某些矛盾或哲理,让人在轻松愉悦中感到意味深长、有所了悟的包含艺术表达方法的新闻。幽默新闻在国内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谈讽刺喜剧     
喜剧是一个大家族,子女满堂,讽刺喜剧就是其中赫赫的一员。所谓讽刺,就是运用比喻的手段对事物和人揭丑。讽刺,一般说,具有喜剧性,引人发笑;但有时也不一定。具有喜剧性的讽刺,就可以产生讽刺喜剧;那种讽刺揭丑,如“吃人的社会”、“蛇蝎心肠”,不一定引人发笑,却会使人愤慨、鄙视,则属于道德性批判。还有一点不同,属于道德批判的讽刺,是公开的、直面的谴责;讽刺喜剧则采用暗喻手法予以揭露。喜剧的前身是在歌舞中穿插一些滑稽的动作和俏皮的语言,逗人发笑。早在我国古代和古希腊都相类似。随着生产力逐步发展,文化思想由初级向前丰富、升华,一种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和人物的喜剧形式才逐步诞生。古希腊早期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在作品中就曾以犀利的语言抨击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衰退时期中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并指名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幽默     
《新闻界》1994,(1)
新闻与幽默幽默是对语言的一种顿悟,它引人兴味,逗人发笑。虽然真正有幽默感的人并不多,但是不喜欢幽默的人却几乎没有。幽默之于新闻,犹如佐料之于佳肴。幽默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具有特殊的意义。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就曾说过:“我们丰富的经历告诉我,如...  相似文献   

7.
在谈论杂文写作的时候,不能不谈杂文的幽默。 虽然幽默对于杂文来说,并不是一个必备的因素。但由于受到三十年代杂文的影响,现当代的杂文,总是和幽默联系在一起。这有点儿像人们对漫画的认识,以为漫画总是具有讽刺功能抑或以讽刺见长的。如果列出一个公式,就是“讽刺 幽默”。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一篇好的杂文,总应该是具有幽默感的。幽默感,也可以说是杂文的一种艺术性。 什么是幽默?幽默是这样一种艺术手法:它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  相似文献   

8.
漫画是一种富于讽刺与幽默,引人会心地发笑的艺术作品。它采用高度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夸张手法和灵活多变的表现技巧,来反映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不仅能使读者在笑声中产生丰富的联想,而且能切中时弊,产生强烈的社会效果。正因为它费墨不多,却能入木三分地反映出问题的本质,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漫画作为报纸的常客.也常被你为新闻漫画。它既能运用幽默感和夸张手法来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道德、新风尚,又能揭露社会上的一些腐败落后现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深受新闻报刊编辑部门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日报》上,《今日谈》是我每篇必读的专栏。直至今天,它仍然使我保持着每篇必读的习惯. 它有哪些吸引读者的魅力呢? 首先是新鲜活泼。《今日谈》的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深处,有如刚刚从河里捞出来的鱼虾,到手时还是蹦蹦跳跳的。这里发生了许多新闻故事。有的故事,听起来难以相信,却又是千真万确的,例如“可怕的调查提纲”,荒唐的“接亲专车”等。有的事本身就是一篇幽默小品,例如“镜子照一照,无产阶级思想全跑掉”那样“左”得令人发笑。有的是一幅讽刺漫画,例如“一菜一汤,生意跑光……八菜一汤,独霸一方”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的性质决定,新闻语言忌修饰夸张。而在报道某些社会新闻时适当运用表述上的幽默,则能准确而形象地勾画出事物的特征,引导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刊登在1998年3月5日《羊城晚报》第九版的新闻述评《谁在“风风火火闯九州”》,就比较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此文报道,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还没有出磁带的情况下,北京复兴商业城的音像制品柜台就举行了“水浒专辑首次上市”的销售活动,“‘李逵’睡得正香,‘李鬼’已经在风风火火闯九州了”。精当的比喻.辛辣的讽刺,引发的是忍俊不禁之后沉重的思考。 幽默的本意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它也可以运用影射、讽喻、双关;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运用幽默手法比较普遍。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为新华社撰写的许多评论,笔调幽默,语言诙谐,堪称时评写作幽默手法的典范。但是,并不是在表述所有新闻事实的时候都可以运用幽默手法,如果在报道重大而严肃的政治、经济、军事新闻时也“幽”它一“默”,在传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自然发生急剧变化时也用曲笔,新闻的社会价值会被曲解、误解,造成误导。一则雷电击死人命的报道,如果单纯追求生动幽默,用“雷公发怒”来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常会为那些见诸报端的令人发笑而又回味无穷的新闻作品叫好。那些充满怪诞、滑稽色彩又极富戏剧性的新闻事实确实使人进入一种神奇的审美境界。这类新闻已涉入美学的范畴——幽默,它通过传播媒介走向社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审美效应。幽默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为液汁。《辞海》解释为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  相似文献   

12.
谭健 《军事记者》2006,(12):29-30
其三,幽默讽刺具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明代学人郭子章写过一本《谐语》的书,对幽默讽刺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总结,序言有两段话值得一读,不妨节引如下:“顾谐有二:有无益于理乱,无关于名教,而御人口给者,班生所谓口谐倡辩是也;有批龙鳞于谈笑,息蜗争于倾刻,而悟主解纷者,太史公所谓谈言微中也。”“一语讥笑,因而贾罪……身之不能卫,而皇恤其他,则无戏言可也。”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幽默讽刺在它的运作过程中能形成一种外壳伪装,即自我保护功能,批龙鳞要在谈笑中,不可赤言裸语,直来直去,否则就会招罪。而幽默讽刺这种外壳伪装、自我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3.
贾府上的人说话,无论长幼尊卑,都脸上带笑的时候多,所以《红楼梦》上的“笑道”和“笑说道”,比不带“笑”字的“道”和“说道”多得多。逢到前面带着“笑”字的,咱们不妨揣摹一下说话的那一位为什么笑,是哪一种笑;揣摹结果,往往会发出会心的微笑。逢到前面不带“笑”字的,咱们也不能放过,尤其说前一句还带着笑,说后一句忽然不笑了,或者正相反,说前一句没笑,说后一句忽然笑了:咱们都得好好揣摹揣摹,这些细微的变化出于什么心理状态。有个挺有趣儿的例子,就是第十九回  相似文献   

14.
曲化冰 《记者摇篮》2009,(11):69-69,88
幽默是指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方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出生活中的乖讹和不通情达理之处。幽默广告是广告设计者运用幽默手法及其特殊的情景创造出来的广告作品。幽默广告由来已久,在现代广告中已成为赢得消费者的最佳手段和有效的“软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笑话(joke)是幽默的一种形式,玩笑的目的就是逗乐、引人笑。幽默当然不只是笑话,幽默有许多其他的表达形式,如插科打诨的滑稽、相声、小品表演、讽刺漫画、讽刺小品文、酒吧或电视表演的脱口秀、批评社会现象的说唱等。笑话应该是指一个短的“段子”或“故事”,末尾处有一个精彩的“话锋一转”“急转弯”或“妙语”(punch line,意思是“猛击一下的那句话”)。  相似文献   

16.
讽刺与幽默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其表现形式是形象的,蕴涵的内容是抽象的。在幽默与讽刺中,形象的与抽象的、文学的与逻辑的,常常融为一体,一些逻辑形式或逻辑要求,往往构成幽默与讽刺的基本框架或基本线索。一、幽默:“反对吃大锅饭”一对刚结婚的青年夫妇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回去对你妈说,明天我们分开过。  相似文献   

17.
“笑是幽默的动力。”引人发笑的新闻事实,就是新闻的幽默“元素”。笑料的种类繁多,有巧合,有滑稽,有荒诞,有矛盾,有反常,有误会,有离奇,有意外,有突变,有曲折,等等。我们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把含有巧合、滑稽、荒诞、矛盾、反常、误会、离奇、意外、突变、曲折等幽默“元素”的新闻事实加以提炼和表现,就是一篇引人发笑的幽默新闻。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幽默,按词典上的诠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 然而,有趣、可笑、意味深长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幽默。一些低级、庸俗甚至骂人的东西,有时虽然可笑,但它决不是幽默。 前不久,中央一家大报集纳了一些北京的“幽默”,并冠之以“幽默经典”。我认为,它非但不能称为“经典”,甚至连幽默的边也不沾。不妨试举两例: 其一:“在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年轻的姑娘不小心把口红印在前面一男青年的衣服上,姑娘非常尴尬,连连道歉。男青年报以善意地一笑:没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幽默的解释,《辞海》(1979年版)是:“美学名词。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 人们的生活中就离不开幽默。在西方不少国家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作一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新闻标题具有引导读者选择新闻信息的功能,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顿生阅读正文的强烈欲望。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