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有效地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所设计的问题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作为物理学习的突破口,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问题的意识,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提供机会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逐步促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探究教学的精髓重在“探究的设计”。探究设计的精髓重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果”,“课”是问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可持续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同样应该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乐于提问题,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断激励学生对任何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由唤起问题意识到乐问、敢问、善问。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促进学生乐问好奇、好动、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趣引疑、以动引疑、以赛引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乐于提问题,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断激励学生对任何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由唤起问题意识到乐于、敢于、善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所设计的问题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部分教师由于对设计问题的方法不得要领,提出的问题形式单一,无启发性,缺乏设计问题的技巧,不利于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现介绍几种设计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讨论式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得到长足发展,增强数学课的教学实效性,我们在数学课教学中开展了“问题解决”讨论式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  相似文献   

10.
陈东 《今日教育》2004,(5):34-35
问题是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载体。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只有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考问题,迷恋“问题”的人,才是富有创新思维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如何运用“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高进平 《课外阅读》2010,(10):123-124
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会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会学”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就是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积极探索。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的活动,它重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彻底抛弃“授受式”的传统教学方式,确立问题探究的观念,强化问题意识,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中培养创造能力,主动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展开,“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为摆脱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我校物理教研组进行了“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简称“问题研讨法”)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经过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研讨法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物理课堂上全面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作为课改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意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意识,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最新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和课程目标部分有这样两段话:“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在下面我从“读、听,做,练,心态,情绪”几个方面和同学们淡谈高一物理有效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问题。在情智交融、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健全的人。科学“情智课堂”“入境—感知—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逐步形成敢于质疑、追求创新、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在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而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波澜,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常见于各种科学杂志、报纸、网络等媒体,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探究的话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应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应注意科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乐于提问题,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断激励学生对任何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由唤起问题意识到乐于、敢于、善于提出问题。1.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促使学生乐问好奇、好动、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趣引疑、以动引疑、以赛引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  相似文献   

20.
陈永 《教育与职业》2015,(11):104-106
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专业教学是德国继“双元制”后另一个职教模式,让学生即学即用、乐于操作和掌握,收获成就感、喜悦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德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文章从我国引进该教学模式着手,剖析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水土不服”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即引进有丰富企业经验的中年业务骨干作为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经验,调整“国培、省培”等项目时间安排和培训模式,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热情,以期达到我国职教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