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视角分析了雪莱的诗歌Love’s Philosophy。结果表明雪莱的诗歌总体上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保持一致,但同时雪莱的诗歌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同时对这首小诗进行了认知诗学的解读,发现这首诗在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有机统一,是英诗中优美的哲思小品。  相似文献   

2.
童诗语言优美,情真意切。儿童都喜欢诗,喜欢读诗,对于刚刚接触诗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读诗、品诗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构建诗歌意境;让学生在真实和想象中同诗歌进行对话;在"放手"与"牵手"间,让学生在诗歌中徜徉。  相似文献   

3.
诗歌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种美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隐喻化的修饰、美化的语言。隐喻使语言的内涵更加丰富。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诗人在诗歌中大量使用隐喻可以使诗歌的语言达到"陌生化",从而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心理体验,凸显出诗歌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长恨歌》两译本的比较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最好地保留诗歌隐喻的效果,即实现最佳的隐喻译法,从而使译文更好地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4.
为表现诗歌的情感丰富和意境优美,可配上抒情的音乐,进行两种形式的朗读:一是老师范读,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感知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二是学生自读,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的语言优美。朗读诗歌前,老师可出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诗歌:  相似文献   

5.
韩延明 《高中生》2012,(21):6-7
命题角度一:理解、赏析诗歌的意境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歌,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特点和情调的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相似文献   

6.
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两个大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这两个方面中,鉴赏诗歌的语言是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应从下两个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歌,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相似文献   

8.
新批评理论核心之一是文本细读法,在文学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对诗歌分析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利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分析方法,以约翰·潘安的诗歌为文本,从语言张力、情感张力、意象悖论、情感悖论四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其诗歌语言韵律优美,情感丰富,意象对立,极大彰显了其语言及视觉的冲击力,再次佐证了新批评这一理论对诗歌学习和创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在正 《学语文》2014,(1):39-39
正本文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结合古典诗歌的特点,谈谈现当代诗歌欣赏要注意的两个问题。首先,把握现当代诗歌独特的语言形式,体悟其语言美。诗歌是文学艺术中最富美感的一种形式,它的组织材料——语言——本身就是极富美的特点的,欣赏诗歌首先便是诗歌语言美的欣赏。诗歌难懂,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在于语言含义的难懂,诗歌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颗璀璨的珍珠。由于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节奏韵律的多变,再加上年代久远,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要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初唐华靡绮丽的宫廷诗风肆掠诗坛的浪潮中,王绩却以朴素直率的语言句法、不尚修饰的诗歌风格独具一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他的诗歌语言平淡朴实,但是仍有许多语词不易索解,给人们的阅读与理解带来了不必要的阻碍甚至误解。这些有着特殊意义的语词或多或少保留了作者所处时代的语言习惯,是研究唐代语言词汇的重要文献材料,对了解隋唐汉语词汇语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肽频的诗朴素、本色,是词语穿越诗歌内部和生命内部时的一种自然呈现。内容上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自己下潜到意识的深层对生存体验的诗性再现或消解,一类是把自己的情怀直接寄托于移情对象上去,抒发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思念与向往。它们都表现了精神还乡主题。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的著名诗人,他大量的诗歌素材源于他本人生活的新英格兰地区农场。他通过他的诗歌中的提喻,以简单的语言阐释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文章从认知角度分析弗罗斯特的《牧场》及《美景易逝》两首诗中的提喻,发掘诗人朴素的语言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4.
徐祯卿的诗歌创作,以登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所作,沈酣六朝绮艳诗风;登第后与李梦阳等交游,改趋汉魏、盛唐,兼有南北诗风之长。其乐府诗、送别诗、抒怀诗尤多佳制。其诗论著作《谈艺录》虽仅四千多字。但论“诗之源”与“诗之流”、“因质开文”与“因情立格”、“广其资”与“参其变”诸问题,均具卓识。  相似文献   

15.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一生长达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近千首诗,结集成八个诗集。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抒情诗在主题、写作风格及语言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就主题而论,这些诗着重歌颂爱情和友情,或借草木山水抒怀;在写作风格上,它们体现出融现代主义于浪漫主义之中,意境清新、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而在语言运用上,则是浅显易懂的常用词与生僻词甚至自造词混杂使用,局面语与口语混杂使用。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是现代新诗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大诗人。他的早期诗歌具有强烈的唯美主义色彩,后以唯美主义接纳象征主义。“格律”实验对匡正白话诗流弊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过度地局限住语言的形式领域内。他的诗歌实践能在中西文化的广大视域中展开,但是保守的民族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向现代性的掘进。闻一多新诗实践的成就与不足留给我们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游子衿的诗歌既强调感性表达,又强调情感经验,同时他还特别追求语言的现代性。他的诗深沉纯粹,主情而不流于滥情;重视语言现代性却又不走向生硬晦涩。游子衿的诗歌在寻求诗歌最动人的情感内核的同时,也追求抒情主义的现代性方式,这是他诗歌最有启示的地方。但是,"文变染乎世情",好诗有种种可能,游子衿对智性经验的拒绝,使他的诗观显出了自足而封闭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宇文虚中是金初诗坛非常重要的诗人,为金诗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使宇文虚中形成两种解不开的心理情结,并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宇文虚中的诗作充分展示了他内心难言的苦衷和对故国乡土的怀恋之情。诗歌艺术带有明显的宋诗特征,但由于人生境遇的转折,其诗多感物抒怀、直抒胸臆,风格刚健雄豪,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朱湘诗歌成熟期的代表作《草莽集》典型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的流派特征,而且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他在中国新诗从自由体诗向新格律诗转型道路上做出了许多独特的有价值的探索,尤其对新诗的形式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草莽集》中的诗音节和谐优美,形体圆熟美观,严谨而又富于变化。  相似文献   

20.
爱伦·坡的诗歌如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他诗歌中的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叙事诗中,其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气氛、意象、词汇、故事情节以及主题都具有哥特式风格,而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极强的哥特式风格又与其生活经历和文学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