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随机测试了32例腰腿痛患者按摩前后的肌时值变化,发现受试患者患侧较健侧的时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但经按摩后患侧时值缩短。因此作者认为时值测量法也可作为衡量按摩作用的客观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
神经活动模式与肌爆发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肌肉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是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基本素质之一.为此,对高级神经活动模式、肌紧张度与肌爆发力关系进行研究和探索.采用实验法将神经活动分类,选择有关指标测试肌爆发力,论证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神经调节的作用,为力量性训练提供参考数据和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对竞走运动项目特点和训练规律全面、准确认识的基础上,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医学四个方面探究竞走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训练质量"的可行性。分析表明:竞走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可有效加强核心稳定性和协调性、增大躯干小肌群力量、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和支配能力、预防损伤及加快体育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对竞走运动的经济省力、增大步长、加快步频,提高竞走"训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教师不能只负责一阵子,而是要负责一辈子。运动生理学认为,肌肉活动时必然引起心血管系统循环的加强。肌肉活动强度愈大,心率即脉搏频率愈快。因此,常用脉搏数的变化情况来衡量体育课项目安排是否适当, 观察学生身体状况与运动量是否相适应,达到课堂教学既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又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蒋瑞光  吴洪水 《体育与科学》1995,(3):41-42,F003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测定,可直接反映周围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对周围神经功能状态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是神经解剖学、生理学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在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学及运动生理学领域报道罕见。本文对120名不同训练水平大学生正中神经MCV进行测定与分析,旨在丰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随着竞技体育的高速发展,生理学和生物力学作为支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两大主要学科,在帮助运动员运动中产生更多的能量及更有效地利用能量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生理学的改善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和心肺系统两方面,生物力学的改善主要包括动作和技术两部分。生理学是人体运动的内在特征,生物力学是人体运动的外在特征,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发展神经肌肉和心肺系统的同时,保持动作的正确性和技术的合理性;在进行  相似文献   

7.
生理学把反应时看作是神经细胞的兴奋状态和神经系统灵活性的一个指标。在体育运动中,反应时对许多竞赛项目的成绩有重要影响,并在运动员选材、训练水平的评价,以及运动中神经肌肉机能状态(如疲劳程度)的评价上被作为一项客观指标而广泛采用。同时,反应时亦是运动心理学研究所需要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人体肌肉力量自然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人体肌肉力量自然发展的年龄规律和性别特点,分别讨论了影响人体肌肉力量自然发展的肌肉横断面积、神经支配等生理学因素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核心力量是指人体核心部位(腰椎-骨盆-髋关节)的肌肉,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产生的力量能力,它主要受神经支配能力、核心部位肌肉的支撑力量能力和呼吸与运动之间的配合等3方面因素的影响.核心力量不同于传统的力量训练,它更加突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与控制,更加强调小肌群的发展以及大肌群与小肌群之间的协作,更加重视力量与协调和柔韧之间的联系.核心力量是一种刚由康复和健身领域进入竞技运动训练的新型力量素质,在理论研究、训练方法、检测与评定以及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是正确、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必须多次、反复进行,有时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如果在适当时候,穿插一些体育游戏,无论从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或教育学方面来说,都有着良好、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能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而运动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大脑处于良性兴奋状态时,最有利于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因为任何技能从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来解释都是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1.
10s全力蹬踏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股直肌sEMG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信号指标探索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股直肌神经肌肉活动特征.方法:以8名专业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以自身体重8%的负荷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利用时域分析、小波包分析、非线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记录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分析,提取RMS、MNF、10~50 Hz频段能量、C(n)指标,通过观察不同运动阶段内各分析指标的变化规律,探索股直肌神经肌肉活动特征.结果:RMS 和C(n)表现出随运动时间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10~50 Hz频段能量在蹬踏启动后快速衰减,之后保持稳定.MNF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变化不大.结论:10~50 Hz频段内的能量随肌肉力量的减小而递减;神经系统对股直肌支配的紧张度降低、股直肌收缩和舒张的转换节奏加快等原因引起c(n)在开始阶段增加,而其之后的下降可能与肌肉内ATP、CP耗尽引起的肌肉疲劳有关;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温度的变化、肌肉深部和浅部运动单位募集数量变化、肌肉力量和肌肉硬度的变化是RMS产生变化的原因;整个过程中MNF在不同阶段内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运动过程中影响MNF不同因素的作用相互抵消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 一、骨骼肌是引起人体运动的动力系统肌肉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我们通常所说的肌肉指的是骨骼肌。肌肉组织主要由具有收缩机能的肌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肌细胞即肌纤维,为一长圆柱形细胞。许多肌纤维排列成束,由肌束膜包绕。许多肌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块肌肉,由肌外膜包绕。肌肉和神经是人体内紧密相连的两种基本组织,所以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兴奋性和传导性。此外,肌肉还具有一些本身特有的理化和生理特性,如伸展性、弹性、粘滞性,以及兴奋性和收缩性。肌  相似文献   

13.
检查肌肉器官机能状态的方法很多,像肌力、肌张力的测定等。这些方法都能从肌肉的收缩状态来直接或间接地判定肌肉的机能状态。由于肌肉收缩是由一连串节律冲动引起的,这些冲动首先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产生并沿着运动神经扩布到肌肉的。在皮肤表面放置电极可记录到肌肉活动时的电位变化,这种记录所得的图形称为肌电图。利用这一客观记录就能直接判定肌肉的神经支配状况和肌肉器官的机能状态。1968年苏联学者将肌电研究用于举重运动,通过肌电图分析确定抓举动作用力肌群的先后顺序。1971年日本医学家小野在其“举重”一书中也简要地列举了抓举  相似文献   

14.
时值測量法在生理学上和临床診断上已經广泛地应用。根据时值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組織的灵活性。通常組織的灵活性愈高,它的时值就愈短。有关时值問題的研究:早在1910年法国科学家拉披克(Lapicque)就提出了时值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并在这方面进行了无数研究,提出了組織在兴奋时刺激强度与作用时間的相互关系的規律性。1892年俄国生理家維金斯基(?)提出了关于組織机能灵活性的概念。鳥赫托姆斯基(?)认为組織的时值愈短,  相似文献   

15.
按摩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于按摩强身治病的作用机制,国内有不少文献资料报道。但是,从中医理论方面进行论述较多,而从现代科学方面阐述较少。并且,这方面也仅限于对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作一般表述。为此,笔者在参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试图从解剖学、生理学和力学方面,对按摩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一、按摩的神经反射机制现代生理学认为:神经系统是机体的主要机能调节系统,机体的一切生理过程都是借助神经反射的机制来完成的。机体  相似文献   

16.
不同形式振动训练中下肢肌群的神经肌肉激活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半蹲姿势下,垂直振动和多维振动刺激所引起的下肢不同肌群的神经肌肉激活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振动刺激均能诱发激活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募集,增加肌肉的EMGrms值.但多维组合振动改变同群肌肉内和前后肌群间的支配比例关系,为科学运用振动训缘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肌肉机能与运动能力有着密切关系。目前用以检查肌肉机能的指标不多。尤其是不给负荷、运动员易接受的有效测试方法。据此,我们试图用电机械延迟作为衡量肌肉机能状态的客观指标。电机械延迟(EMD):系指机体活动时,从肌电产生到动作开始的一段时间。见图一。当前国内外学者正在探索它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从已报导的资料看,多在实验室进行,尚未见到训练现场测试的报导。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sEMG相干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静态疲劳负荷实验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sEMG的相干性分析探索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共神经输入(common neural inputs)同步支配的变化特征。方法:以10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以50%MVC负荷强度静态屈肘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主动肌肱二头肌与拮抗肌肱三头肌的sEMG,为考查疲劳因素对相干性分析结果的影响作用,对记录的sEMG按运动持续时间平均分为两段,分别对两段sEMG进行相干性分析处理。结果:在疲劳负荷实验过程中,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MF指标随运动持续时间表现出显著性的单调递减变化趋势。从相干性分析结果看,在beta频段和gamma频段内,运动后半段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sEMG相干函数值要明显小于运动前半段,而tremor频段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50%MVC静态负荷屈肘运动致肌肉疲劳过程中,随着负荷运动持续时间的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肱二头肌与拮抗肌肱三头肌共神经输入同步支配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主动肌与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及运动皮层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激活能力随疲劳发展的下降不同步性及为维持既定的收缩负荷,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运动单位的募集策略采取不同的调节方式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中的力量是指“人体神经一肌肉系统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从这一定义出发,力量不仅涉及到“肌肉”,而且与“神经”有密切关系。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肌肉收缩是神经与肌肉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是力量的“发动者”和“控制者”,而肌肉收缩是力量的具体表现形式。当前我国许多项目的力量训练过于偏重肌肉而忽视神经,教练员最关注的是运动员肌肉的变化而较少从神经支配能力的角度改善运动员的力量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有氧能力的高低是马拉松跑者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和跑步经济性是衡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耐力运动表现的关键指标,也是长跑训练效果的核心考量。由于力量和耐力训练对机体产生不同的训练刺激,教练员和运动员很少将力量训练作为提升耐力运动表现的手段,以防止有氧能力受到负面影响。通过对大量文献梳理发现,力量训练可以在不影响机体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值的前提下,通过改善神经肌肉功能、转换肌纤维类型以及增强肌肉肌腱刚度和利用弹性势能的能力,提高跑步经济性和无氧能力,改善运动员耐力运动表现。本文基于对力量、耐力训练的生理学适应的探讨,总结不同形式力量训练对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为马拉松选手科学安排力量训练提出建议,从而优化其耐力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