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趣味驿站     
你爱我吗 妻子突然问丈夫:“你爱我吗?” “爱,当然爱!”丈夫毫不犹豫地回答。 妻子想了想又问:“你是不是怕伤害我才说的?” 丈夫连忙说:“不,我是怕你伤害我才说的。”  相似文献   

2.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1,(9):28-29
你爱我吗 妻子突然问丈夫:“你爱我吗?” “爱,当然爱!”丈夫毫不犹豫地回答。 妻子想了想又问:“你是不是怕伤害我才说的?” 丈夫连忙说:“不,我是怕你伤害我才说的。”  相似文献   

3.
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每逢开会、听报告、参加业务培训等等,无论你记得多么快,别人的话总是无法原原本本地记下来。在记录的现场,当别人想看看你的记录时,你总有一种羞涩感,为什么?一怕自己的字写得不好让人见笑,二怕内容记得不全伤了自尊,因此,在十分不情愿的情况下将笔记本递给人家时,就会来一句先发制人:我也记得不全。  相似文献   

4.
雪茄故事     
世界上刚刚有雪茄的时候,雪茄是很土的玩意儿,土著人才抽。 1492年哥伦布发现古巴岛,只见那岛上的人基本不穿衣服,嘴里不知道衔着一根什么冒着烟的东西。他在日记里写道:“……男人手里总拿一根未燃烧透,仍在冒烟的干树枝和一些植物叶子,并不时地放到嘴里吸食植物叶中冒出的烟……”于是,他就让水手去问岛上的土著人:这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5.
傅杰  欣然 《出版参考》2007,(10):42-43
傅杰:《论语一百句》一则 自得之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开篇记录的孔子的第三句话。有朋自远方来而乐.是为人所知、为世所知时的快乐:人不知而不愠.是不为人所知、不为世所知时的平和。为人所知、为世所知不仅仅关乎你的愿望、你的能力.也常常关乎你的机遇、你所处的世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聘用朋友有什么不好?很多人不理解。是啊。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有朋友和你分享喜悦:在你苦恼的时候.有朋友听你诉说:在你遇到困难时.是朋友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为什么不能聘用朋友?我们的回答是.当朋友变成了你的员工.当你变成了朋友的上司,那么。这种关系就会增加你的管理难度.因为.当朋友有了错误时.你碍于面子而不愿批评他,结果.其他的员工便以此为榜样.他们会说.同样的错误。你为什么不批评某某而专门批评我。在这种背景下.你又怎么能让你的部下心服口服?你的事业又怎么可能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5,(1)
电脑换笔答友问阎纲著名作家阎纲致本刊主编的信王鹏老兄:久疏问候,可好?您多次向我约稿.非常感谢。作家换笔,时代潮流,奉上小文,力求生动活泼,不知合君意否?心到简复(怕邮失),不用请退。贵刊久已不见.便中请寄几份拜读好吗?问:你这个人哪.发言从来不写提...  相似文献   

8.
徐莹 《新闻实践》2012,(1):23-24
在与年轻同行的交流中,常听他们问,怎样采访才能不被拒绝?为什么你的采访对象总愿对你敞开心扉?我的心得是:沉下去,蹲下来,用心听。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08,(1):17
新星出版社在订货会上重点推出一批引进版图书,其中《面包人生》一书以其新颖的书名和特有的读者定位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这是一本关于面包制作以及面包文化的小书。作者彼得?梅尔是法国知名作家,他的图书让读者见证一块面包的诞生,并详细介绍十六种不同面包的制作方法(配有漂亮的插图),从经典的法式长棍,到加进熏肉、杏仁、榛子、大蒜、青橄榄、黑橄榄等配料制成的面包  相似文献   

10.
曹飞  郑纷 《出版参考》2005,(11):3-4
我问陈初:“你的心像切开的蛋糕,一块给学业,一块给足球,一块给社会工作,一块给那些随时准备叫你为他们两肋插刀的朋友,给我的,还剩多少呢?”  相似文献   

11.
父亲带着副官赶到东里堡迎接祖母时.看到祖母脸色阴沉,还以为是受惊所致.遂深情地喊了一声“娘”.并欲上前搀扶.可谁知道却引起老太太一顿数落:“你们干的这是啥事?亏你还五短长枪.打了几十年的仗!一不做.二不休.你们既然得罪了他蒋介石.就不该随便放他.你比张学良大十几岁呢.就这么糊涂?!”老太太把拐棍在地上敲得直响.“你们这是放虎归山.是造孽啊!蒋介石今后能不报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绝处能生     
王石 《出版参考》2011,(7):42-42
1995年,我正当壮年,万科地产也登上中国地产龙头之位,医生却告诉我:“你的腰椎长了血管瘤。若再如此忙碌好动,血管一破,你的下半身就得瘫痪了。”我问:“那我该如何应对呢?”医生说:“多静少动,最好坐轮椅。”我说:“那可不成,还没瘫痪就坐轮椅,怕是不瘫痪也吓瘫痪了。我不怕瘫痪,等真瘫痪了再坐轮椅也不迟。”  相似文献   

13.
周奇 《编辑之友》2008,(3):68-69
2007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检查教辅读物的编校质量。京城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两种教辅读物均不合格,差错率均超过2/10000,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通报批评。该社领导很是生气,下令责任校对作出书面检讨。责任校对很委屈,打电话问我:只让校一次,而且是外校,编校质量不合格。我该检讨吗?我回答说:“果真如此,该检讨的就不该是你,只校一次,而且是外校,能把差错率控制在3/10000以下,校对质量应该说是不错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得从“灭错率”和“留错率”两个概念说起。  相似文献   

14.
王健 《出版参考》2007,(6):45-45
什么叫做路径依赖?比如上海有些孩子就不怎么理解父母。像在座的企业家都比较成功,你们的孩子都羡慕你们能干,但现在上海有些当工人、干部的,由于工资少,被老婆骂倒也算了.有时孩子甚至也这样问:“爸爸.你怎么这么笨啊?”爸爸很惊讶:“耶?你怎么这样说话?”孩子说了:“爸爸.你就是笨。你想想看,今天隔壁老王到我们家来做客.我才知道老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何京 《海南档案》2006,(1):41-42
在伦敦吉尔斯东大街9号的墙上有一块蓝色的牌子,上面镌刻着这样的字句:植物学家福钧1880年逝世于此。你是否觉得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不仅你有如此感觉,在这个70%的居民都养成了每天下午喝一杯茶的习惯的国家里,也很少有人知道此人的冒险经历。  相似文献   

16.
引言: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选送的《中国之窗》江西专题《山坳里的博士人家》(江西台与吉安台合作策划、采编及播音制作)荣获新世纪开篇(2001年)“中国彩虹奖”一等奖。消息传来,回首该节目稿件的改编过程,感触良多。于是,写下那一份心境,那一份体验,希望这些能沉积为一块可以攻错 玉的他山之石。 和氏之壁的传说对编辑工作总是一个警示。这是 还是石头?你是倒掉脏水还是连小孩一块泼掉?甚至于“买椟还珠”? 当吉安台的稿件“山沟里的博士人家”放置案头,我意识到,这是一块瑕不掩瑜的 玉,尽管作者对外宣口径的把握与写作手…  相似文献   

17.
李沐之 《新闻传播》2007,(11):I0001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有人会撇嘴:嘁,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它们怎能扯一块呢?且慢,嗑瓜子与干工作看似不相关,但里面有其相关的道理。什么道理呢?我给大家分析分析。  相似文献   

18.
林夕 《新闻世界》2008,(3):59-59
朋友是做生意的,整天飞来飞去满世界跑,忙得要命。一天晚上,他打电话来,突然问我:“如果花钱可能买到你自己哪一天会死的信息.你买不买?”  相似文献   

19.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09,(9):28-29
“不差钱”的校园版 上学的人说:上学其实可短暂了,宿舍一出一进,一天过去了,嚎?宿舍一出不进,一学期过去了,嚎?上学这一天最痛苦的事儿是啥,你知道吗?就是“去上课了,老师没点名”!上学这一天最最痛苦的事儿是啥,你知道吗?就是“没去上课,老师点名了”!上学这一天最最最痛苦的事儿是啥,你知道吗?就是“第一节课去了不点名,第二节课走了老师点名了”!  相似文献   

20.
每当收到来新夏先生寄自天津南开园的新著,总有种该立马提笔写一写这个勤奋笔耕的老头儿的冲动。可冲动了好几年就是没有付诸行动,以致于雁斋书橱里积累下来的来自邃谷老人的赠书,眼见着已是书脊挨着书脊地排成班列成队了——积重难返的结果,是连通读一遍的决心都不敢有,遑论开笔评书了。偶然在外场邂逅鹤发童颜的老人家,只是在心中暗唤惭愧,连话都不敢朝那书事上多说。何以故?先生长我约四十岁,怕他出口那诙谐的话把自己给“挤”着了:“老朽我把整本书都写出来了,你这‘少壮’连篇文章都写不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