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比重。但是一些同学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常常不知从何处下手,笔者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还未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下面,笔者试从诗歌的关键词句、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三方面来谈谈突破诗歌鉴赏堡垒的方法。一、从诗歌的关键词句入手进行诗歌鉴赏我们在学习郑愁予的《错误》时,老师都会讲到理解这首诗要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入手,这一句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也是突破口。同样,在鉴赏别的诗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出这样的词句,有些诗歌的标题本身就为我们…  相似文献   

2.
高考诗歌鉴赏,应重视标题、作者和注释为我们提供的信息,从“三看”的角度入手,准确把握诗歌的大意和主旨,为正确解答试题打下基础。一看标题。诗歌的标题富含诸多信息,不少考题的设置与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1、研读诗题,把握题材。许多诗歌的标题都直接或间接表明了该诗的题材,如2004年全国卷甲卷的诗歌鉴赏题,标题为《秋思》,从标题便可看出这是一首思乡诗;再如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从“别”这个标志性的文字就可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把握了诗歌的题材,就可根据不同题材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去把握诗…  相似文献   

3.
《氓》是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的第一篇。鉴赏完人物形象和比兴手法之后,为了把鉴赏引向深入,我提示学生:诗歌鉴赏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特别是一些意蕴丰厚的诗歌。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氓》这首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有两位学生分别提出,从叙  相似文献   

4.
《氓》是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的第一篇。鉴赏完人物形象和比兴手法之后.为了把鉴赏引向深入,我提示学生:诗歌鉴赏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特别是一些意蕴丰厚的诗歌。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氓》这首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  相似文献   

5.
在高三语文考试复习中,诗歌鉴赏是学生一大难点。造成学生诗歌鉴赏答题障碍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难以理解诗意。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首先就要关注诗歌的标题。很多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没有标题意识。实际上,标题中包含很多有效信息,比如《咏素蝶诗》这个标题,"素蝶"说明这首诗以"素蝶"为写作对象,而以具体的物象为写作对象的诗歌往往都是咏物诗,前面的"咏"则进一步确认此诗的体裁是咏  相似文献   

6.
怎样鉴赏古诗文呢?我除了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古诗文鉴赏的知识外,如“诗歌鉴赏的几个要点”、“诗歌鉴赏的最佳切入点”等,我还大胆进行了教学创新,那就是老师当向导,撰写学习诗歌的心得体会,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这学期,我在进行高中第三册古诗文教学中,经常撰写一些有关的文章,例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时,我撰写了《学习〈山居秋暝〉有感》一文(附后),并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给老师修改文章。老师的真情,感动了学生,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像高二(14)班的戚莎莎同学在评语中所写的:此文语言优美,语句…  相似文献   

7.
在高考复习中,诗歌鉴赏题历来是学生颇感头痛的内容。我在多年指导高三复习中发现,学生在解题时,一般直奔诗句,而对诗歌标题、作者和附注往往视而不见或视而不究。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解读方法大大影响了解题的正答率。据此,笔者提出了解诗歌题的“三个不可忽视”,在复习中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标题不可忽视标题是诗歌的眼睛,常起到点明话题、交待环境、揭示中心的作用。因此,解读标题是对诗歌整体把握的关键环节,抓住标题就抓住了诗歌的关键内容。如1998年高考第14题,要求赏析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考生只需从题目入…  相似文献   

8.
白巧素 《新疆教育》2013,(15):57-57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题,要求能力较高,学生学习了三年,多数往往仍感觉无所适从。其实,文章都有它一定的学法,任何试题也都有一定的解决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在他们已经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诗歌常识,学习了诗歌的一般知识后,应该对他们从诗歌鉴赏整体进行培训。鉴赏一首诗,应该具备以下几种意识,解起题来会有的放矢,从而达到有效解决诗歌鉴赏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正在冲击和挑战着传统的语文教学,而诗歌,尤其是古诗词,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中考和高考中的重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学习?如何鉴赏古诗词?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把握: 一、把握诗中的信息 诗中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这些信息.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如《送元二使安西》,据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对诗中所描写的"雨""柳"等意象的含义及诗中所表露的诗人的情感也就容易把握了.注释中的信息一般是交待诗作的背景.鉴赏诗歌要因入论诗,因时论诗,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必须对诗人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各省市中考诗歌鉴赏题一般占4~6分,下面针对几种常见题型,总结归纳一般的答题技巧,以帮助考生轻松而高效地复习,备战中考。一、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一)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整首诗的感情【解题指津】1.从标题入手。如杜甫《春夜喜雨》由标题可知全诗的感情基调——喜悦。2.从意象入手。诗歌中情感的表达大多依赖于意象、意境的创造。所谓意象,就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事物。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鉴赏它是一种艺术享受。从1998年起,诗歌鉴赏成为高考的重要考题;2002年诗歌鉴赏由一卷移至二卷,这样,完全意义上的诗歌鉴赏出现了。如何鉴赏,据考纲要求,总的来说是披文入情,知人论世,感知妙语,但这些方法目标太大,操作性不强。笔者认为快速准确恰当鉴赏一首诗,必须把握好切入点,而且只有寻找到小而精的切入点,才能快捷掌握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情感,才能准确鉴赏评价一首诗。1、从题目切入(题目是作品的眼,它往往是作品的灵魂,或是作品的线索,它暗示作品的主旨和情感,体现作品构思)。如杜甫的《倦夜》:竹…  相似文献   

13.
《诗经·小雅·采薇》是人教版高中必修2里的诗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这首诗里千古传诵的名句,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或者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上,都值得品读。鉴赏时,可以从名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整首诗,学习鉴赏的一些方法。在语言理解运用、阅读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突破名句鉴赏全诗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很多同学觉得赏无从赏,往往是因为不理解诗。理解是鉴赏的前提,而理解一首诗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观诗题,观作者,观注释,观体裁,观内容。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鉴赏,有法可循.拿到一首诗,不一定得从内容直接入手,不妨借标题、借时代背景、借文化常识、借鉴赏术语,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诗歌内容.只要借好"敲门砖",定能开启成功之门.  相似文献   

16.
征稿启事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是现行高中必修教材中有限的几篇谈诗歌鉴赏艺术的文章之一,相比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和谢冕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它侧重于诗歌中意象称谓的求证,也侧重于对诗歌中意象的感悟、体悟,审美性很强,同时特别涉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诗歌理论性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应该是一篇教学张力很大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到深入的字底体悟,从孤立而零散的意象理解到诗歌的意境感受,从诗歌内容的认知层面去窥探诗歌鉴赏的审美层面,帮助学生学习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对于诗词鉴赏多数学生很 盲目,就像俗语所说“猫吃团鱼找不到头”一样。鉴于 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参照他人方法归纳了 几条古诗词鉴赏策略,以期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的 能力。 诗歌的鉴赏需要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 生阅历和联想、想象能力。读同一首诗,各人感受不 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 这个道理。但无论如何,读懂诗歌文本应该是鉴赏诗 歌的出发点和基础。 一、看标题,看作者,读懂诗歌 1.看标题。无论哪一类诗歌,标题都很重要,因 为它常常为我们读诗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登高》这首诗选自中等师范学校《阅读和写作》第四册诗歌单元,主要鉴赏唐代诗歌。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9.
在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已成为每年必考的题目,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思想内容成为鉴赏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寻找突破口。一、读标题、注释题目是诗的眼睛。大多数古代诗歌的标题或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就抓住了诗的感情脉络。如马戴的《落日怅望》,全涛紧紧围绕题目中的“怅望”来选取景物,“孤云”、“归鸟”、“微阳”、“秋  相似文献   

20.
王节 《现代语文》2009,(4):110-112
[课文解读] 《秋大》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早年创作的一首诗作。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表现了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无论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还是从诗歌所具有的审美情趣而言,这首诗都比较符合现代初巾生的欣赏口味和认识水准,适合培养学生初步鉴赏优美诗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