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当过一个短时期的記者,搞創作后也写过几篇算是报告文学的东西,但是沒有什么經驗。我只談談有关写工人的問題,这些意見对記者工作也許有点用处。我在报上讀到不少写工人的通訊、特写、典型报道,有的确是写得很好,但是有些作品我总感到其中  相似文献   

2.
不断地听取群众意見县报应該办得通俗易懂,对于这一点大家是沒有怀疑的。但是,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个問题,却不是每一个县报工作同志都了解的。我們随县报从1956年8月創刊以来,很长时間內没有解决这个問題。文章长而空,文字不通俗,有知識分子腔調,说話好发号施令,等等。使报紙不能真正打动群众的心,为群众所热爱。  相似文献   

3.
在改进新聞写作当中有过这样一个問題,就是从各方面来的評論說,現在的新聞写得不生动,原因之一是記者使用了新聞語言。与这种和类似这种評論不无关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新聞語言在一些人們的心目中便成为不体面的东西了。我认为这实在是一个誤解。不必諱言,在新聞写作和使用新聞語言中是存在严重缺点的,需要努力纠正。但是应該說清楚,新聞語言是一回事,使用新聞語言中产生的缺点又是一回事,不应該把二者混为一談,不应該把一切不是派在新聞語言的头上,用尘土掩盖  相似文献   

4.
深入报道群众运动,大力作好国庆十周年的报道工作,全面完成总社和人民日报規定的各項报道任务。这是总社和人民日报最近召开的国內分社、記者站会議提出的明年国內报道的奋斗目标。这次会議从11月20日开始,到12月9日胜利結束。在会前,各分社記者都热烈地討論了总社穆青同志在电話会議上所做的关于深入报道群众运动的發言。根据会上各分社負責同志的彙报,記者們在討論中都着重談到了如何正确地对待和报道群众运动;更好地在报道中貫徹党的方針政策;进一步貫徹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业务方針;全党办报办通訊社的群众路綫問題;分社工作政治挂帅和改造記者思想問题;等等。經过比較深入和認真的討論,对于这些問題的認識,比过去都更加明确了。会上,人民日报总編輯、新华社社長吳冷西同志做了关于国內外形势和宣傳思想、宣傳作風等問題的重要报告。根据冷西同志的报告精神,以四天  相似文献   

5.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聞必須真实,对这一点,我們新聞工作者是誰都承认的。但是在实践中,有时候还做得不是那样令人满意。例如在一部分通訊員和个別記者的来稿中,特別是写人物的通訊、特写中,就仍然可以发現情节上失实和分寸上夸大的現象。而有的同志竟认为这是可以允許的。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新聞真实性的标准是什么?能不能在事实的基础上对細节有某些“合理的想像”?怎样理解在通訊、特写中运用文艺技巧和文学語言?新聞报道中的典型能不能比实际事物写得更高,更理想? 下面就这些問題談談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湖北日报編輯部在召开第十次記者站会議期間,曾經召集各記者站和編輯部的各部举行座談会,討論了加强山区报道的問題。会上,大家一致指出报紙对山区的报道不够,山区的工作在报紙上反映的很少。宜昌記者站的許大耕談到:宜昌記者站对各地区的报道很不平衡,专区西部四个山区县基本上沒有什么报道,只是抓了几个平原县份的报道,主要原因是怕不合編輯部的口味。一些报道山区的稿子发到編輯部以后,沒有受到重視,这說明,熟悉山区、报道山区是个大問題。恩施記者站刘文卿說:恩施地区全部是山区.但是报道很少,最近七十多天当中,只有一篇关于紅苕田間管理的稿  相似文献   

7.
星期天,几个搞新闻工作的同志在一起谈天,大家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谈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涉及到报告文学是否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以及怎样理解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等问题,讨论得十分热烈。现在把讨论经过扼要整理如下,向同行和读者请教。报告文学也必须完全真实甲:近几年来,许多记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好的报告文学。这些作品反映了现实斗争生活的各个侧面,刻划了许多先进人物的光辉形象。不少作品传诵一时,  相似文献   

8.
报纸上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作品,不论是记者写的,还是文学家写的,都必须绝对地遵守完全真实的原则,不容许有一点儿虚构,不能搞任何“合理想象”。目前失实的报告文学在报纸上时有出现,读者很有意见,以至怀疑报纸的宣传的可靠性。这就影响了应有的宣传效果,损害了党报的声誉,削弱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对于这种背离真实性原则的不正之风,应该下决心刹往,不可等闲视之。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属于新闻的范畴。新闻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真实。因此,这种报告文学与新闻的其他形式,如消息、通讯和特写等一样,必须以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为描写对象。报告文学区别于新闻的其他形式之点,主要的只是更着重于运用艺术加工的手段,即运用文学语言和形象思维等,去表现所要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而不是可以虚构,可以“合理想象”的。但是,有的同志认为,既然报告文学要进行艺术加工,而虚构正是艺术加工的手段,那末报告文学也是可以虚构的。这是对艺术加工的一种误解。虚构只是艺术加工的手段之一,进行艺术加工并不是一定非要虚构不可。报告文学的作者完全可以不用虚构,而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象笔法等,描写情景,刻画人物,充分地施展其艺术加工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我們在10月份訪問了新华社安徽分社,在那里得到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分社上上下下,对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种風气,这种風气給报道工作和記者的培养鍛煉带来了許多良好的收获。我們在分社期間,于明同志和一部分記者在下边采訪,所以只同在家的冒茀君同志和部分記者談了話。他們都談到对深入的体会。記者秦聿震說了这样一句話:“我們現在可真是尝到了深入的甜头了!”这句話可以代表分社絕大多数記者的心情。下面我們从几个方面来介紹一下安徽分社深入的經驗,并且談談我們这次在安徽分社訪問和学習的感想。一安徽分社記者們所提供的許多事实,都說明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确具有許多好处。这些事实和反对深入、怀疑深入的各种論調針鋒相对,很有說服力。归納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冰場上的采訪,对新华社记者来說,这回是第四次了。这里我且記下我們工作中所碰到的一些問題。我們的憂虑和抉擇 从采訪准备工作开始,我們三个记者,对这次冰上运动会的报道,就怀着許多憂虑。那就是,稿子能不能写得好?写出来有没有人看?当然,这憂虑就在事过境迁的今天,也仍然是問题。我們当时的憂虑不是事出無因的。因为:  相似文献   

11.
不久以前,曾和一些专区报的同志一起研究怎样办好专区报的問題。他們談到目前专区报的通病之一是特色不鮮明,文章长,道理干,口气硬,从內容到形式都不够通俗和生动活泼,不那么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味口。譬如写評論,往往是引經据典,洋洋千数言;报紙上对干部讲的問題多,直接向农民群众談的問題少;知識分子腔調多,反映群  相似文献   

12.
文章修改难     
最近頗有人談到修改文章的問題,大意总是說文章不怕修改,愈是修改文章就愈能精炼等等。这話我自然是同意的,虽然并不見得每一次的修改絕对都是成功之笔,但文章必須精心琢磨,认真修改,这是不容置疑的。不过,我觉得在談修改文章的好处以外,也还可以談談修改文章的难处。我感到修改文章,比起写文章来,有时要困难得多,正如《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听說的:  相似文献   

13.
記者要不要处理群众的来信和来稿?对这个問題,我还沒有成熟的意見。不过,我认为,經常翻閱一些群众的来信和来稿是記者不可缺少的工作。記者总希望花費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情况,以最方便的方法,找到可以报道的綫索。因此,有的同志說,只要跑进机关,找负责同志或掌握情况的秘书談一下,看一些汇报的材料,就可以找到很多报道线索,这比看一大堆来信、来稿省事得多。  相似文献   

14.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报紙在宣传政策、报道成就、表揚先进的同时,应該經常提出群众实际生活中的問題,反映群众的迫切願望和要求。人民經济生活中的問題,是涉及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問題,也是有广泛的群众性的問题。因此,經常关心广大人民的經济生活,不但是报紙的責任,也是报紙能否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 1961年春天,通过整風,学习,我們开始感到,对于群众經济生活中的問題,如果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就会使报紙脫离群众。报紙編輯部是消息灵通的  相似文献   

15.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任何社会关系都不能不涉及法律问题.报告文学的创作和发表,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作者和作品中所反映的组织和人物的关系,作品的内容和对于政治、社会的影响的关系等.这些关系事实上常涉及法律问题,需要由法律来调整.我现在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意见.报告文学是写真人真事的文学作品,它既要具有新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6.
新聞的真实性問題,在《新聞业务》上討論过多次了,这种討論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新聞必須完全虞实,作为无产阶級新聞学的一条基本原則,是不能动搖的。通过这种討論,使我們大家都牢固地确立这个观念,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地維护这一基本原則,不断地为消灭一切不真实的、或者不完全真实的新聞而斗爭,这不管在政治上或者实践上,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这种討論,实质上是我們业务思想上的一項基本的建設。  相似文献   

17.
小动向     
最近,不少地方报紙近一步加强了与读者的联系,增加了报道形式。新华日报、解放日报都采取由读者出題目、編輯部写文章(或組織有关作者)答讀者問的报道形式。新华日报七月二十一日刊登的《胶鞋的故事》,就是应讀者的要求而写的。湖北日报、河南日报增設了記者来信栏,記者用书信形式,及时地把读者提供的重要情况和自己耳聞目見的一些重要問題反映到版面上来。  相似文献   

18.
三、英帝国治下的“言论自由”然而困难还不止此,更重要的是政治条件异常惡劣。香港是在英帝国主义統治下的,所謂“言論自由”只是一句空話。报紙还未出版,登記問題先是一个难关。香港政府害怕办报会有“政治作用”,如果是“外江老” (指不是广东人)尤其是名字被多数人知道的文  相似文献   

19.
县报上要不要登时事消息这个問題,虽然还有極少数人存有疑問,但事实上这个問題是已經解决了。从我們經常收到的各省的县报来看,大都有占一定篇幅的时事消息,而且不少县报在时事宣传上颇有独創性,他們除了登一些新华社专对县报播發的时事消息和时事讲話以外,还有一些自己的独創的报道形式,如“老张談时事”、“时事說唱”、“时事解說”、“周游世界”等等。我們說,这些时事宣传形式的创造和讀者对它們的喜爱,絕不是偶然的,这証明了,認为县报只要报道生产情况、生产經驗和工作方法,而不要时事宣传的办报思想,是片面的,是沒有完全从讀者需要出發的。如黑龙江省海倫县报在初創的时候,几乎完全沒有时事消息,讀者对此很不满意,紛紛写信給編輯部,要求登一些国內外时事消息。讀者的反映是:“订份海倫报,国內外大事看不到,要想  相似文献   

20.
标题十忌关于新聞标题各方面的意見我們談得不少了。对于制作新聞标題,确有一些必須遵循的規例,有一些应当极力避免的毛病。現在試归納为“十忌”,罗列于后,以供参考。一忌题不对文。一个标題不要說不能“离文万丈”,就是与新聞內容稍有出入,都是要不得的。这就是說,标题首先必須准确无誤,严防有意或无意的差錯,也包括不符事实的渲染和虚夸。二忌态度暧昧.一个标題如果根本丧失了报紙应有的立场,該褒者貶,該反对的表示赞成,当然是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