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基础。要使学生爱祖国,首先就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可爱。因而我们在教学中,非常注意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借此来诱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除了传授有关知识外,更多的还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生动形象地向  相似文献   

2.
何谓小学生养成教育?小学生养成教育以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依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反复训练和体验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党和政府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视,曾强调指出:“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3.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儿童的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直接推动儿童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课堂上学生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知识的传输和智能的发展。一些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视学习为苦事,师生双方都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4.
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纪律,立志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的新一代,是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光荣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实行科学育人,这就必须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儿童进行生动的思想政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是新一代的接班人,应该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培养: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是单纯的说教,其效果只是事倍功半.只有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以认知、体验和锻炼,才能得到事半功倍之效,从而使小学生从小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心态,沿着健康的人生道路发展,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7.
任美娟 《教师》2020,(6):82-83
道德与法治课堂重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了解当代社会的社会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但小学生生活阅历较少,不太理解单纯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故事的形式导入课堂内容,利用其中的道德与法治因素给学生渗透法治知识,在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章结合当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就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故事教学法来丰富小学生的法治知识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学好思想品德课,对培养小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基础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以及小学低、中、高各年级段的教材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其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门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特殊学科,摄影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摄影艺术的美育熏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道德情操。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主要靠直观的、感性的、带有情感的形象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接受教育。丰富多彩的,贯穿着欣赏美、发现美和创作美的摄影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是乐于接受和尝试的,所以,我们借助开展摄影活动,由影导入情,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2008,(Z1)
小学阶段是儿童长身体、学知识的时期,是学校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政治态度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道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树理想的阶段。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动、好模仿、好奇、喜欢被表扬、称赞等心理特点。因此,小学数学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从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可就如何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道德评价是根据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和国家对小学生的道德要求,对学生的道德意识观念和道德行为予以褒贬、选择、判断的过程。过去几年来,我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道德评价教育的系列活动,有效地发挥它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导向、激励和调节作用。现就实践中摸索到的一些规律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守则》第一条,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党和国家对每个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个要求,垫江县桂溪一小坚持抓好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热爱祖国。“祖国”一词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他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引导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做起。儿童一入学,学校就结合语文课和通过各种活动,对他们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热爱共产党》、《我爱北京》两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的首都是北京,五星红旗、国徽、国歌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让“祖国”的概念在他们的心头牢牢地扎根。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要从热爱自己的班集体、热爱学校、热爱家乡做起。怎样热爱班集体呢?他们要求学生做到:爱护课桌凳,爱护门窗和墙壁,爱护班上管理的花草树木,遵守校纪,爱护班集体荣誉。在《我爱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学校要求学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提升小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基本渠道,但当今小学语文写作作业设计中儿童审美视角迷失,主要表现为:基于成人角度设计写作主题与要求,漠视儿童审美趣味;缺乏创设必要的习作准备活动,忽视儿童审美体验;过于倚重范文和设定写作标准,轻视儿童审美创造力训练。究其主因,源于“育分”思想冲击后教师育人观念的偏差和美学知识的缺乏,繁重工作压迫下教师作业设计的卸责,教师课标意识淡薄的连带效应。对此,教师应做好角色定位和转变教育理念,强化课标意识、夯实美学知识基础和掌握小学生审美意识形成特征,寻求预备活动、设计策略、作文评价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低中年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 ,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 ,使他们初步了解我们的祖国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来歌颂、赞美祖国 ,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活动准备●指导学生从课内外书籍中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等方面的知识 ,排练与主题活动有关的诗、歌、舞。●黑板中间画着中国板图 ,上面写着“祖国妈妈我爱您”几个大字 ,四周点缀富有儿童情趣的图案。活动过程主持人甲 :(手指着中国地图)同学们 ,这是什么?中国版图的形状像什么?生 :这是中国的版图 ,她的形状像一只雄纠纠、气昂昂的雄鸡。主持人乙 :同学们 ,你们爱…  相似文献   

16.
顾秀群 《文教资料》2012,(29):188-189
小学德育评价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发展,我们认为应以正面引导,即鼓励为主,小学生的对道德的认知有限,缺乏足够的自主道德判断能力,儿童的内心世界基本上还是空白,画上什么就会是什么,所以我们应该画上阳光,让他们内心充满希望,快乐地成长。小学生的行为可塑性很强,因此我们必须以激励为支架,让他们向着阳光生长。这就要求我们以宽容的心态、激励的方式评价儿童的每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着将品德教育简化为道德知识的灌输教育,过分强调政治化倾向.使得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小学生在社会认识、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诸多问题.在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表现出的种种缺憾.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新思考。如何通过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着重打造"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要突显课程"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在课程的落实中,要不断强化"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观念才能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引导儿童通过参与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学改革思想要求教师强化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尝试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中提升参与度,通过体验式活动的有效落实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在相应活动的开展中促使学生形成完善思维脉络,能够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小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思维意识基础。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实践体验式活动应用于小学道德法治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较新的学科,必须依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兼顾个性差异,利用小学生好动贪玩的天性、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现实场景,构建兴趣生成平台,开展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有助于深化儿童道德认识,指引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