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的故事情节改写的。它是一篇承上启下的课文,既与五单元紧密相连,又为下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前后照应”打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明白“借箭”的原因是周瑜妒  相似文献   

2.
《草船借箭》是第十二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是一篇逻辑严谨、条理明晰,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历史故事。为了使长文变短、厚文变薄,显现历史故事教学特点,教学本文拟采用“整体感知——部分深入——整体深化”教学方法.以解题为切入口,进而理清全文线索,理解人物品质,分清前因后果,掌握文章中心。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学五年制语文第八册29课《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不仅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而且紧密结合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地想象事情的结果,较好地进行了思维训练。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齐王大圣》是根据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四回中的一段改编而成的一个小故事。文章通过孙悟空与玉皇大帝作斗争的一段经过,赞颂了孙悟空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篇独立阅读课文的训练重点。因此,我们可在指导学生自学中抓住这一训练重点,来设计板书,组织教学。在学生自学课文以后,教师可通过以下提问来突破课文重点训练项目:1.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2.玉皇大帝为什么要擒拿孙悟空?3.玉皇大帝调派天兵天将擒拿孙悟空的经过怎样?4.玉皇大帝擒住孙悟空没有?最后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5.
《草船借箭》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本课读写训练的重点项目是理清事物发展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抓住人物性格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教学目标,坚持以读为本,训练为主,做到理脉络、明因果、知人物。具体教学可分为以下四步:一、初读,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应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和课文中主要人物,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6.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第八册与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相呼应的重点课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应从情节入手。情节是叙事性作品中人物生活、斗争的演变过程,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一般地说,情节的开端就是事情的前因,情节的结局就是事情的后果。但就本课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圈套作为陷害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 这一组教材包括讲读课文《草船借箭》《将相和》和阅读课文《景阳冈》以及读写例话《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教学,着重训练学生用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方法,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课文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  相似文献   

8.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故事以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作结束句,这句话既是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的表白,也是全文对诸葛亮足智多谋,才能惊人的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抓住“神机妙算”这条主线,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一、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已经能从故事情节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周瑜要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是事情的起因;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事情的经过;借箭成功是事情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以果导因,剖析诸葛亮借箭前后巧妙安排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熟知气象地理,运筹帷幄。文章开篇就揭示了周瑜同诸葛亮的矛盾。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苦心设计了一个圈套,要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来。按照当时的工艺水平,这件事是很难办到的,况且周瑜还  相似文献   

9.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小语第八册第七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学本组的讲读课文《草船借箭》一文时,可抓住人物特点,分析故事情节,弄清事件的前因后果。课文一开始就写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很妒忌”,正是因为两个人物的不同特点,才使故事曲折生动。在解讲课文时,应紧紧抓住诸葛亮“挺有才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可爱的草塘》在第十册的最后一个单元,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任务。教学时可复习和巩固前六个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略动静结合的美感,认识前后照应和反衬的艺术效果。《可爱的草塘》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全文  相似文献   

11.
小语第十册读写训练重点提要(三)——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龙宅俊(省教委教研室)新教材教学辅导小学语文教学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本册第二个侧重指导读的训练重点,安排在第四组教材中。[训练目标]使学生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在阅...  相似文献   

12.
在《将相和》这篇课文中,三个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联系。蔺相如、廉颇两个人物的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点,主要通过人物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训练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因此在对教材的处理与整体设计上,我是这样安排的:一、由合到分——整体感知,给课文分段首先,教师介绍历史背景,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思  相似文献   

13.
丁锋 《语文天地》2015,(2):10-11
激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建构有效阅读课堂应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现以七年级说明文《凡尔赛宫》教学为例谈一谈个人的几点尝试。《凡尔赛宫》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不少西方建筑艺术相关概念学生缺少直观的印象,应作为难点加以突破。前两篇课文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与《巍巍中山陵》,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建筑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因此,《凡尔赛  相似文献   

14.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及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1.继续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能抓住自然段中  相似文献   

15.
陈小宝 《学语文》2013,(6):25-26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是原高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红楼梦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课程改革后,被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上册。鉴于这篇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也出于我个人对这篇课文的喜爱,在高三总复习阶段,还是选用它作为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教学材料,为了便于学生研读,也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阅读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并把思考、探究引向纵深,我印发了《红楼梦》第48回全文。  相似文献   

16.
曾岚 《云南教育》2007,(11S):26-27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及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1.继续培养学生陕速阅读的能力,能抓住自然段中的中心句、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好的板书设计,不单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也应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霍懋征老师教《草船借箭》一文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些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理解这篇文章内容的要方法,也是课文的训练重点.霍老师在教学时,在简介故事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之后,即引导学生用边读边议的方法,从理解"妒忌"、"才干"的词义入手,使学生一接触课文就对故事中两个主要  相似文献   

18.
“注意事物的联系”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学习本组课文要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如“给课文分段”、“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等促进本组重点训练项目的落实,并为以后“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等项目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跳水》是该组第二篇讲读课文,主要写了孩子为从猴子手里取回帽子而身处险境被迫跳水获救的事。叙述了面对偶然事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化险为夷的一个过程。文章情节紧张,事物之间的联系复杂。理清联系是教学重点,理解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妥善处理问题的思想方…  相似文献   

19.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与旧教材不同的是,这篇课文没有明确规定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归纳。1.初读课文,抓住中心。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教学这篇课文时,可采用“提取中心法”...  相似文献   

20.
一、对教材的理解《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改写而成。本文讲了一个被世人传为佳话的历史故事 ,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武将廉颇和文臣蔺相如之间由和到不和最后和好的一段佳话。本文承担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于这样一篇以故事性见长 ,主要情节和人物可谓家喻户晓的传统长篇课文来说 ,该怎样去处理教材呢?我认为通过反复研读 ,读懂三个小故事的大意并初步认识将相二人的个性品质 ,在此基础上 ,把三个故事联系起来认识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 ,我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