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用了两个多世纪的探索,在20世纪90年代,终于领悟并形成了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并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成为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运转的可持续性,将使人类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国因历史和现实原因,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  相似文献   

2.
一、可持续发展观与学习化社会的基本观念迄今为止 ,人类社会的发展观经历了从重视“经济指标”、“综合社会指标”到“社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嬗变。重视经济目标的发展观本质上是“以物为中心”的 ,特别重视发展的经济指标却忽视了社会整体的综合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 ,经济发展是以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 ,并导致了社会发展中物质与精神、科学与道德的冲突。重视“综合社会指标”的发展观本质上是“以社会为中心”的 ,特别重视社会各系统的均衡和谐发展却忽视了人的发展。“社区发展观”是“以人为中…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充裕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环境的急剧恶化,诸如:人口爆炸式增长、资源掠夺性开发与利用、环境严重污染等。由此,"可持续发展观"这种新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因为可持续发展观涉及众多学科,是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社会五大子系统相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作为发展观的核心,确立了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深入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树立人文思想方法,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人文内涵:科学发展观认识的飞跃长期以来,讲发展观都是作为一种哲学观点,从没有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从哲学上讲,发展就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认为发展是飞跃,是旧东西的消亡,新东西的产生。强调发展的动力是对立面的斗争,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发展观中从未涉及。所以哲学发展观没…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发展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一种综合发展观,基本包含三方面内涵:一是经济目标,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二是社会目标,即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全面进步,三是环境目标,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和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重大突破,也是当代中国自身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向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综合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7.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在经济生活中已经出现了能源和其他资源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构建生态邵阳已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8.
展是人类推进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活动及其结果,包括人种、生产、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等。发展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根本观点,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政治性和人类性;发展观包括发展的内涵、目的、主体、道路、机制和标准等问题,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1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众多学科,对地理教育教学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不但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还要有科学的持续发展观;懂得人类发展是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  相似文献   

10.
<正>自人类诞生以来,其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在不断加深,而工业革命的号角昭告了人类向现代化的进军,同时也是人类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污染环境的开始。虽然历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生活得以极大改善,但也应当看到,人类因生产力增强和生活需求提高对自然过分索取而导致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疾病流行等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如何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环境教育主要集中于地理、生物等学科,但笔者认为历史学科中也拥有非常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以切实提高高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历史教育服务现实。这既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正在成为各国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观是在人类反思自身发展过程,为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时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1...  相似文献   

12.
发展目的是一个终极意义上的问题,发展目的决定着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发展手段。以GDP为指向的发展观虽然也有其合理性,但导致的负面结果是重物不重人,只关注经济增长速度,忽略了发展质量、社会分配、环境成本等内涵因素。以GNH为指向的发展观是对GDP发展观的纠偏,是既重物又重人的发展观。在终极意义上,发展目的是人类共同福祉的最大化,是人在本质意义上的自由和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是:要消灭私有制,消除旧式分工;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要科学衡量发展水平和发展成果必须由GDP发展观转变到GNH发展观,并以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反观工业时代以来在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寻求人类新的发展出路的产物.工业生产的极大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负面效应,以及富裕与贫穷并存和社会不均衡发展等社会问题,这就促使人类不得不对传统的社会发展观进行反思,从而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4.
1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从传统农业文明、传统工业文明向不损害资源环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标志着人类完成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向发展和协调并重认识的转变。这是人类和自然已经发生不和谐的反思,也是人类追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是持久的、有后劲的,才能既兼顾到当代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延续的前提。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与此同时,却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生态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和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严重威胁和阻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此,有人认为无所谓,更有人认为是一种必然。这种错误观念是造成环境恶化,诱发环境事件的重要因素。人们必须明确这样两个概念:‘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沈江 《今日教育》2005,(11):27-28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历史文件,体现了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关注数量和发展速度.而且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人口观,懂得人类发展和环境的关系。为此,广大地理教师应努力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将之贯穿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传承人类文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可持续发展观不同于以往传统经济的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明确了今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而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一定创新技能的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几千年所创造的成果。教育不仅仅要引导人们认识世界,还要推进人们改造世界;它不仅要将前人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人,还要培养、激发后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充满信心、勇于开拓,成为具有完整意义的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大气、海洋、陆地和冰冻圈构成了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同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抗御自然灾害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正确认识自然规律,才能科学应对灾害,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也就产生了同地球和睦相处的难题:发展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与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单纯注重经济增长、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浅论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莲芳 《教育探索》2003,3(3):42-44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实施这一战略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和根本,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教育的持续发展,同时,只有教育自身的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从而促进人类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