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中,在多年的城市建设中,对城市自然要素的漠视,特别是对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漠视,使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比较严重。本文针对生态型河道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并对浦东新区生态河道整治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能为以后的河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河流作为最有特色的生态走廊,具有生态景观廊道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又超出了景观生态学廊道所包括的内容,具有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针对目前我国众多城市大力开展的河道整治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置生态于不顾的情况,全社会应更注重在河流的改造规划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以自然为本、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对于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沈豪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X):105-105,5
河流作为最有特色的生态走廊,具有生态景观廊道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又超出了景观生态学廊道所包括的内容,具有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针对目前我国众多城市大力开展的河道整治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置生态于不顾的情况,全社会应更注重在河流的改造规划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以自然为本、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对于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娇娇  毛明海 《科技通报》2007,23(1):131-136
论述了河流生态恢复应包括的5个主要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创新性地将河流生态需水的保障纳入河流生态恢复体系当中,提出科学地进行河流生态恢复必须重视保障河流生态需水,并阐述城市河流生态需水量的组成及主要计算方法,从而指导河流生态恢复的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5.
城市河流岛屿是一种新型的游憩空间,探讨其脆弱生态系统的构成并对其进行游憩生态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系统生态学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包含岛屿核心区、河流缓冲区、城市影响区三大分系统与压力、状态、响应三大因子的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衡阳市东洲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度较低,不同分系统的生态安全差异特征明显:岛屿核心区生态安全度最低,其生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区域内大部分指标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子;河流缓冲区与城市影响区生态安全度较高,但区域内的一些因素对城市河流岛屿的游憩生态安全具有负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6.
何润霞  梁婧  申婕 《大众科技》2013,(11):210-212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观,对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重庆生态城市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重庆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及实际凸显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和建议,从而有利于促进全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随之走向一个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交通拥挤、植被破坏等。新时期下,城市化的发展不应仅仅满足人口的城市迁徙,更应该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力求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绿色、环保、生态的城市,使人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并且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需求。本文从生态城市的定义入手,探寻城市生态规划的实现途径,并对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求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从武汉大学城市化的生态表象和其对所在城市的生态影响分析,提出了包括发展生态教育、校园生态管理和景观生态学等内容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系统生态学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岛屿核心区、河流缓冲区、城市影响区三大分系统与压力、状态、响应三大因子的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衡阳市东洲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度较低,不同分系统的生态安全差异特征明显:岛屿核心区生态安全度最低,其生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区域内大部分指标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子;河流缓冲区与城市影响区生态安全度较高,但区域内的一些因素对城市河流岛屿的游憩生态安全具有负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1.
湖泊是地表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章主要基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开展的全国性湖泊调查和典型湖泊长期监测获取的第一手数据,重点阐述了我国五大湖区典型湖泊的生态环境状况,系统呈现了中国湖泊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与保护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湖泊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我国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与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工作,保障湖泊与流域水安全,支撑湖泊流域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系连通与生态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由“九源一干”144条河流水系构成。目前仅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以及开都—孔雀河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力联系。流域内水系连通与生态保护问题十分突出,断流河道下游成为过去30年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退化最为严重区域。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和样地调查,系统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水系连通存在的问题,指出流域水系连通性差,抵御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能力不足;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比例过高,严重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河道断流,河流肢解,流域水系统完整性被破坏;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表生态过程受损,生态隐忧凸显。针对此提出:(1)从机制、体制上推动和实现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将断流的5源流纳入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统一管理;(2)科学确定绿洲适宜规模,退耕还水,以水定地、以水定发展;(3)实施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提升流域水资源监控与综合调度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快速进程中河道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道范围内土地占用、入河污染物大量排放、河道资源无序开采等活动,对河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本文探讨了城市河道自然功能及社会服务功能演变趋势及规律,总结了城市河道所面临的诸如河面率缩减、河道水质恶化、河道形态及结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挖掘了引发河道问题的深层原因。在借鉴城市河道利用与保护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分别提出了河道保护的措施与建议,如在城市化初期开始完善城市河道保护体系,加强日常监督、工程治理、资金支持和行政管理以促进城市化建设与河道利用的协调发展,从而积极应对城市河道利用中的问题,为河道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帚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范围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指数;从小尺度上研究和分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与河道水质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两岸土地利用结构中典型城市用地(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占主导地位,而耕地数量极少;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污染指标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缓冲区距离为1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水质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典型城市用地与水质表现显著正相关,它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绿化用地与CODMn、BOD5,优势度指数与DO都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而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至200m和3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河流水质的相关性明显下降,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生态安全的若干科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分析生态安全的共轭内涵、系统框架、动力学机制和控制论方法入手,探讨区域、城乡和人口生态安全的战略管理和建设方法。认为生态安全的内涵不只是生存稳定性还有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只是环境结构的安全还有生态关系的健全,生态安全不能只用自然生态风险和人类生态胁迫的负面威胁来测度,还要用自然生态服务的正面调节来测度,生态安全不仅可以通过防护修复来保障,还可以通过人工建设来强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PSR模型的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与乡镇结合的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将遥感影像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生态安全度模型和RS与GIS技术,结合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选取18项评价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揭示流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状态优秀区域面积占8%,良好区域面积占81%,一般区域面积占11%,流域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2流域上游部分评价单元设有自然保护区(东阳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生态安全处于优秀状态;流域中游评价单元(马宅,画水等)河流流经丘陵低山地带,主要流域环境处于自然-半自然状态,整体生态安全状态良好;流域下游评价单元,河流干流流经东阳和义乌主城区地带,由于建设用地比例过大,人类干扰活动强烈,生态结构和功能遭受破坏,生态安全状态一般;3东阳江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城区人为干扰剧烈,非环境压力较大;干流水质状况较差,部分流域单元生态组织和服务功能较差;湿地退化较快,消落带受损较重。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杰  金海 《资源科学》2015,37(7):1384-1393
本文基于DEA-ESDA-GWR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2000-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41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总体特征、区域差异以及时空演化格局,探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外商投资水平等5因素作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差异性显著,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相一致的不平衡性;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表现强烈的空间关联特征,2004年以前表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2004年以后演变成强烈的空间负相关,各城市随年份演进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是各影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吸引外商投资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效率产生的影响以2008年为分水岭,影响由负变正。其中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吸引外商投资水平是造成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梁发超  刘黎明 《资源科学》2011,33(6):1138-1144
基于GIS和RS技术,对2000年和2005年闽清县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闽清县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和人类干扰强度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年比较2000年,闽清县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减少,旱地、水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斑块密度显著减少,而建设用地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组分平均斑块面积均在增加;景观类型越来越有少数斑块类型控制,区域连通程度适中;②人类干扰分布强度及变化趋势与城镇扩展方向和强度基本一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干扰强度呈持续增强,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也是生态系统最脆弱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在此基础上,以景观流原理作为出发点,采用累计耗费距离模型,研究了闽清县景观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探讨了构建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等方法加强空间组分联系,以便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结果为闽清县的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京津冀地区13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13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测评,并采用Tobit分析法对影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2010-2017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呈“N”型的上升态势,年增长率为1.03%,除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一直处于效率前沿外,其他城市均有一定的起伏。外部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测评影响显著,消除外部环境因素后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值更加真实有效。经济、社会、政策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影响各有不同,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作用机理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0.
杨学丽  弓萍 《科教文汇》2014,(32):220-221
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结合生态文明相关理论,阐述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关联和动力机制,结合大庆生态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现状,探索两者协调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