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我国有新聞教育起到全国解放止,将近三十年的时間中,我国的新聞教育,总的說来,是按照資产阶级的意願进行的。国民党統治时期,反动派还利用新聞教育(?)养法西斯的宣传爪牙,国民党的中央政治学校的新聞系就属于这一类。大家都知道,我們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爭中,从一开始就极其重視报刊工作,并注意培养自己的新聞干部。党按照列宁的关于无产阶級报刊工作的  相似文献   

2.
新聞的真实性問題,在《新聞业务》上討論过多次了,这种討論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新聞必須完全虞实,作为无产阶級新聞学的一条基本原則,是不能动搖的。通过这种討論,使我們大家都牢固地确立这个观念,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地維护这一基本原則,不断地为消灭一切不真实的、或者不完全真实的新聞而斗爭,这不管在政治上或者实践上,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这种討論,实质上是我們业务思想上的一項基本的建設。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有机会常常去拜訪謝觉哉同志,請謝老写文章,向他請教各种問題。說起来。謝老还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的老前辈,在大革命以前就曾經办过《湖南通俗报》,大革命时期又办《湖南民报》《上海报》,大革命失敗以后,在洪湖苏区还办过《工农日报》等,至今对新聞工作仍有很深的感情。我作为一个新聞工作者,每次去拜訪謝老,謝  相似文献   

4.
新的《辞海》正在着手编輯中。其中关于新聞方面的条目,是由复旦大学新聞系会同上海各新聞单位的同志合力編写的。初稿共分三个部分:一,通用辞汇;二,中国新聞事业;三,外国新聞事业。本刊准备分几次登完。現在登出的是第一部分。希望新聞界的同志們对这个初稿积极提供修改和补充意見。  相似文献   

5.
副刊溯源     
有些新聞史研究工作者认为1872年《申报》开始在新聞后面附戟詩詞小品之类“副刊性文字”,是“副刊的前身”。但是,据我所知,《上海新报》在《申报》之前就有副刊性文字。《上海新报》是上海第一张中文报紙,为出版《华北先驅报》的英商字林洋行所創办,由英美传教士主編。1861年11月創刊,刊行历时十一年。  相似文献   

6.
学艺札记     
各行各业,都重师承。作为新聞界的新艺徒,約稿和采訪工作当中,也常常遇到一些曾經做过新聞工作的前辈,他們一談到新聞工作,总是语重心长;稍有指点,给人以很大的启发。每次听罢这些教誨回来,不免要找个本本,記下三言五句,翻翻看看,作自己工作的借鉴、参考。把它写出来,名之为《学艺札记》。  相似文献   

7.
如果說,在1957年反右派斗爭以前。关于新聞有沒有、要不要有指导性的問題,在新聞工作者中間还有很多爭論的話,那么,現在这个問題可以說已經解决了,不成問題了。現在,在我們新聞工作者当中,大概誰都同意新聞应当有指导性。但是,究竟什么是新聞的指导性呢,人們的理解却不尽相同。由于对新聞指导性的理解不同,記者在采写中确定主题、挑选  相似文献   

8.
展开对资产阶級新聞观点的批判,是一个長期的艰苦的任务。因为资产阶級新聞观点存在于我們新闻工作者的队伍中,并不是自今年开始的,只不过以往并不突出罢了。直到今年春天大鳴大放期间,右派分子向党的新聞事業發起了猖狂进攻的时候,本来潜伏在一部分新聞工作者思想里的資产阶級新聞观点,也同时大量暴露出来。右派分子否認馬列主义的新聞原理,否定社会主义新聞事業的方針和成就,企图推翻党对新聞事業的领导,企圖用资产阶级新聞观点代替無产阶级新聞观点。一些本来拥护党的新聞工作路线的同志,一时对馬列主义新聞学的基本原理,也产生了怀疑。新聞工作是否需要党的領导?新闻报道是否必须从政治出發?应该怎样看待新聞自由以及我国是否有新聞自由?在这样一些带根本性的問题上,發生了动搖。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六年,捷克斯洛伐克新聞科学研究所“奥尔皮斯”出版社出版了阿別·察佩克的新作——美国的报纸,这本書描写了某些典型的英国报紙的出版方式。“美国的报紙”一書的作者阿別·察佩克是一位美国新聞工作者,现在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他很清楚美国资产阶级报刊的內幕,以及它們是怎样愚弄讀者,用各种手段榨取巨额利潤。本文介轺了“美国的报纸”,一書的梗概,它对我們了解美国资产阶級新聞报刊和通訊社的资本主义性质及其本质,提供了一些材料,現譯出發表在这里,供同志們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比較普遍的看法:新聞摄影就是事件真实的报道,不是艺术創作;新聞摄影可以要一点艺术性,好的新聞图片也可以当成艺术图片来欣賞,但要求新聞摄影都达到艺术摄影的水平,正像要求报紙消息成为文学作品一样,不但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按照这种看法,似乎真实性是新聞摄影的唯一标准,而美不美,艺术不艺术,則是可有可无的。新聞摄影和艺术的关系真是像这样么?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性质     
认识新聞要此给新聞下一个定义容易得多。現在在下面随便列举一些各不相同的定义: 1、新聞就是引起讀者兴趣的一件最近的事件的报道。 2、新聞就是报紙报道的事件,而报紙所以这样做,是認为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誠如漱因同志所說,从新闻最主要的特性——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出發,可以認为“对事实的邏輯的最完善的表达”是“新聞語言的特性的主要表征之一”;而“最完善地表达事实的邏輯,不能成为对于新聞语言的全部要求,而且也絕不等于新聞語言的具体形式,它仅仅是途徑之一而已。”(见“新聞业务”1957年第二期“谈新聞语言”)  相似文献   

13.
夸饰就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来修飾文辞,在修辞学上属于意境上的辞格。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中,随处可以見到夸師的例子;古代学者对于夸飾問題的論述,也是历朝都有。前几期的《新聞业务》,曾經討論过夸张問題,有些爭論。本文想介紹一些古代学者对夸飾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祝望与批評     
编輯同志: 我是“新聞业务”的老读者,也是老訂戶。这几年来我从你們的刊物汲取了难以估計的养料,特别是自从我暫时脫离新聞工作崗位以后,这份刊物更成了我与新聞界保持联系的紐帶。你們编的刊物从小到大,从不定期到比較定期,从內容不太丰富到現在这样丰富的过程,我都是兩眼瞧着的。我認为現在的杂志虽然还可以改进,但我已很感滿意了。请允許我以一个新聞工作者同行的身分向你們表示祝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不厌改     
今年五月十五日有一家地方报紙刊登了《砖西大队讲求經济效果保証增产增收》的新聞,接着,五月三十一日人民日报上轉載了这条新闻。人民日报轉載时,作了比較大的压縮,原来的稿子是一千六百三十二个字,人民日报把它压縮到九百三十六个字,减少了六百九十六个字。这样修改的結果,新聞短了,主題更突出了,文章也就更显得精粹一些了。从这篇修改稿中,我得到一个启发:在反对长風,提倡短新聞这項工作中,編輯把好“关口”的确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們国家里,新聞报道的领域是非常廣闊的。在各項工作里,有创造發明,有先進經驗,也有急待解决和正在解决的問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到处是动人的事实,能够充分体現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制度优越性。新聞記者就是要运用新聞这种特殊形式的思想武器把这些事实適时地报道出來。新聞报道要从  相似文献   

17.
“新聞業务”編輯室的同志讓我們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10年前的今天”的采写經驗,我們觉得采写这篇新聞实在談不上什么經驗,更谈不上介紹,打算不写,于是編輯同志叫我們把采写經过写一下。任何一篇新聞都有采写經过,这总不能說写不出来。只好在这里占上一些篇幅,把我們采写这条新聞前前后后的经过叙述一下。先說这个主題是怎么想起来的。这个主题早在几个月以前就有了,当时是在“上海严寒”报道的啟發下想出来的。今年2月间,新华社上海分社和中国新聞社都發了上海严寒的消息,我們非常高兴能讀到这么漂亮的新聞。特別感到写得好的是:上海分社發的新聞中引用詩人臧克家在1948年以“生命的零度”为题写的詩句:“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中国新聞社的新聞中引用1948年上海大公报的新聞:“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們正在努力加强对农業的新聞报道工作。最近有关农業报道的發稿数量比以前已有显著增加,也出现了很多質量相当好的新聞。这些新聞报道,已經对实际工作發生了一定的影响,它給全国人民建設社会主义农業以極大的鼓舞。这里我不想重复講述这些新聞已經發生了什么样的好影响,只是想从这些新聞报道中提出一个問題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我認为农業新聞报道,除了反映情况,介紹和推广典型的先进經驗以外,还应該特別注意加强新聞报道的思想性,提出当前实际工作中帶有普遍性的本質問題,以便协助党和政府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一) 什么是社会新聞“社会新聞”这种提法可能并不很确切。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所有的新聞都具有社会性,都可說是社会新聞。但这里所說的“社会新聞”,一般是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事件、社会問題的新聞,是說明历史遺留下来的或新生的各种社会現象或自然現象的新聞,是反映社会意識和道德观念变化的新聞。一般来  相似文献   

20.
图片报道題材狭窄是長久以来就存在的問题,也是各报刊对我們最有意見的。最近虽有改进,但距离报刊的要求还远。过去我们对于新聞图片含义的理解是很狹隘的,只局限于工农業生产、基本建設和科学文化活动方面。对于在生活当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事物,没有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