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十一届亚运会,写下了中华民族体育史上迄今最辉煌的一页,也为中国新闻界创造了一个展身手开新篇的历史契机。翻开京津沪穗各报,亚运报道十分引人注目。人民日报及海外版除了在要闻版报道亚运会重大新闻外,还各辟了两个“亚运专版”,并另出一张彩色对开的《亚运新闻》,规模之大自该报创办以来未有先例。首都其他报纸如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等也纷纷推出亚运专版,中国体育报增出了晚报,北京日报更是全力以赴,用50%至75%的版面报道亚运会,显出了东道主城市报纸的气派。外省市的报纸上,亚运会也始终唱着“主角”。津、沪、穗等沿海城市原本  相似文献   

2.
一次亚运会,可以说给北京以至全国各行业,吹来一股强劲的神奇之风,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被称为“亚运气氛”,或称作“亚运精神”。北京日报编者发出了一句极富时代色彩的感言:中国人团结起来干什么事都能成。人们读着这句发人深思的感言,再看看北京日报10月8日的头版只有三条消息(转版)的闭幕式版面设计,不禁拍案称绝。它的确把国内报刊亚运报道的版面设计,推向一个最高峰。我的一些搞新闻业务的同事,拿着这张报说:亚运报道给中国报界带来一场革命!然而,亚运会刚过,许多报纸似乎又变样了。虽然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发议论,从各个角度写文章,主题只有一个:让亚运精神长驻。(有的  相似文献   

3.
10月8日的中国青平报上登了一份以“我看亚运会”为主题的电话调查,其中在“你对本届亚运会的报道有何评价”一项里,回答“很好”和“好”的有314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8.3%。这个调查是接近实际的。在以往多次的民意测验中,对新闻媒个不满意的总是居多,而在这次的亚运报道中,中国的新闻形象有了改观。回眸亚运盛会期间,许多人都是上班先抓报纸,下班守着广播,电视。亚运会上威武壮丽、精彩纷呈的竞技把神州大地搅得热气腾腾,激励了亿万人的爱国心、凝聚力、拚搏志。这是亚运会的成功,但也大得力于新闻媒介的传播。今年在中国,可称作亚运年。举国上下叫得震天响的一个词儿是“亚运意识”,从迎亚运会之时起一直响到亚运开赛,把个亚运的文章做的有声有色,十分辉煌。随着亚运圣火的熄灭,又出来一个新词儿“亚运后意识”。这个词儿拗口,不一定叫得开去,但这个意识却是要得的,我们是应该趁热打铁,在这个“后”字上把文章做足。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一场伟大的竞赛,同样需要亚运健儿那种勇夺金牌,为国争光的拚搏精神。事实上,现在各条战线都在  相似文献   

4.
近来看报,常见表扬官的报道。比如《三任“七品官”同唱一台戏……》《一个“八品官”的奉献》《为官忧民多办实事》《馆陶一老农给县官颁奖旗》,等等。当然,这些报道的立意都是好的。新闻是好新闻,官也是好官、清官,值得褒扬的官。再说,现实生活中也都这么个说法。凡是说到管事的人,都叫做“当官的”。什么大官、小官的,多得很,好像是俗语,也像是戏言。可是,在报刊上,在正式场合,这样称呼,我以为不好,是不该这么用的。什么叫官?官即官吏,《辞源》上说:“王者之制禄爵”,“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同总)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中国平煤神马报》(原《平顶山矿工报》)选送的通讯《矿工生命之舱》,以其"站位高、影响大、立意深"(专家评语)获得三等奖。该奖项实现了《中国平煤神马报》成立42年来零的突破,圆了几代办报人的梦想。作为作者之一,笔者体会到,一篇稿件的获奖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是人性主题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德国世界杯,人们享受了比赛的精彩。但世界杯报道中的假新闻仍频频出现,似乎难以根绝,它严重损害了体育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以往的体育新闻报道亦然频报假新闻,比如,2004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中体育报道竟然占了三条(《“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金钱激出张国政奥运冠军》《,女排姑娘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而2005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中也有一条是体育新闻(《越洋电话采访郎平》)。在日常报道中,类似的大大小小的假新闻就更是数不胜数。我们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应尽量做到“真实”、“准确”,重建体育新闻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业余时间,笔者爱好小说创作。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虽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它们却有着不少相通的地方。在严格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探索和运用小说创作方面的手法,力求所采写的新闻作品,在同类题材中更加具有新闻美感。获得“中国地市报第四届好新闻”一等奖的通讯《“小河”淌出的歌》①,就是笔者在这方面探索和尝试的结果。在这篇报道中,笔者主要在立意的思维、结构设计和语言风格等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继晚报、都市报浪潮之后,财经报刊风起云涌,一改软性的大众化、通俗化之风,以深度报道见长,我国的经济深度报道在经过近20年的探索演变后,逐渐走上成熟的轨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和发展1987年被称为是深度报道的崛起年。正如学者杜峻飞所言,“自报纸出现以来,经济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这一年,出现《关广梅现象》(《经济日报》)、《鲁布格冲击》(《人民日报》)、《西部贫困探源》(《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大趋势》(《人民日报》)等一批有影响的经济深度报道作品,因而这一年也是经济深度报道的崛起年。(一)经济深…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地圆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是否有地圆说,这个问题是在明末传入了西方地圆说并且被一部分中国天文学家当作正确结论接受之后才产生的。而答案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有”——非常热衷于为祖先争荣誉的中国人是决不会将一个谬误“栽”在祖先头上的。然而,这一问题并非~个简单的“有”或“无”所能解决。被作为中国古代地圆学说的文献证据,主要有如下几条:1.南方无穷而有穷。……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庄子·天下》引惠施)2.浑天如鸡子。天体国全。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嘉黄。(东汉·…  相似文献   

10.
陈雪阳 《视听界》2004,(5):45-46
若以“文以载道”的传统模式来考察中国纪录片的当下状态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这个“道”并非为意识形态独家占有的话,那么其空间是相当广阔和多向度的。中国纪录片作为一种文本可以载“主流之道”,亦可载“边缘之道”;可以载“精英之道”,亦可载“大众之道”;可以载“机构之道”,亦可载“个人之道”等等,只要它们不僭越其现实空间的合法性,多种纪录片将能在其各自的“道”上奔驰。《空山》(1997)让人看到由于政府的积极支持,中国中西部贫困山区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可能性;《村民的选择》(1997)可以被视为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民主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同时也能看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7日《陕西工人报》一版刊登了一条新闻,报道旬阳烟厂生产的祝尔慷卷烟在今春广交会上一次签订外销合同500万美元的消息。这条新闻约300字,位置也不显眼,但笔者认为却不可小视,且给人以应有的启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口了一些外国商品,客观地说,是良莠并存的,并非都是“外国的月亮圆”。但却在一些人思想上产生了外国的东西总比中国的好这种片面观点。以烟为例,也不例外。但据笔者与一些吸烟者交谈认为:各有所长,并非洋烟都比中国烟  相似文献   

12.
亚运赛事高潮迭起,各路记者新闻大战,使报纸版面成为“寸金之地”。新华社通稿若无卓而不群之处,更难占一席。由骆国骏、彭少阳采写的《泳将心态录》(见9月23日(《新华社新闻稿》),不仅跻身9月24日《人民日报》,且稿件安排醒目,标题还以花饰背景衬托,编辑偏爱之心可见一斑,读者视线也被深深吸引。  相似文献   

13.
“俩”字是一个“老资格”的易被误用的字,请看下例: (1)《小俩口赶集》(《光明日报》1980年9月19日) (2)小俩口被称为新人……(《莫污染新婚之”新”字》,《工人日报》1982年1月12日) (3)普通话也不应该有“您们”(可以说成“您俩位”“您三位”等)。(《这个  相似文献   

14.
看了《圣火90》这部纪录片,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随着圣火传递的一个个动人镜头,人们看到了我们的祖国在奋进,人民在拼搏,整个神州大地在沸腾。作品给人的鼓舞是巨大的,它点燃了亿万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火。这部纪录片集纳了亚运会前全国各地传递火炬的精彩片断,加以精心编辑,使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题材更具魅力,主题意义更加深刻。它标志着亚运前奏报道的结束和亚运报道的开始,是整个亚运报道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作品气势磅礴,富有震撼力。随着摄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民也是中国媒体的一场盛会。奥运期间各家媒体,事无巨细地报道着奥运期间的各个方面。本文集中从“人文关怀”的特色着手,追踪研究了《人民日报》在奥运报道方面的“闪亮”之处。《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在此次奥运期间不失大报之大气,给中国媒体树立了一个新时代媒体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9月18日上午,我因赶写一条稿子而无法和新华社200多人的亚运报道大军一起开进赛会驻地,只好一个人单独而行。作为我国的唯一新闻政治周刊的《瞭望》周刊社,只有我一个文字记者去亚运前线冲锋陷阵,那一句“拜托”中,包含着所有同行的信任与期待。作为一名新兵,肩负如此千钧重担,面对强手如林的新闻竞争大军,我应该怎么干? 《瞭望》对亚运会的报道要求十分明确——既要是新闻,又要是周刊新闻。这就要求在新闻的时效性上,勇于和报纸竞争,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周刊新闻  相似文献   

17.
在谈此题目之前请看本栏所附三篇报道:报道(一),《中国远洋报》抓住该报总编在国家新闻出版暑举办的全国总编上岗培训班获得结业证书一事,着意宣传,给新近才获准报纸公开发行的报社机体“加了油”,增添了全社向新阶段迈进的信心;报道(二)。《北京铁道报》,早在今年3月初就在“迎50年大庆”旗帜下。更新栏目设置,从而为全年“更上一层楼”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工作方向;报道(三),《当代商报》及时抓住因“我驻南使馆被炸”而报社上下同心、群情悲愤之机.立即采取“加印报纸10万份。将义卖收入捐赠遇难记者家属”的举措,将每个人的一时之情化作长期办好报纸的协同之力。“好风凭借力”,好船手自然是  相似文献   

18.
去年9月28日,山东滕州籍运动员毛新源在第11届亚运会上为山东夺得了第一块金牌。我采写了现场短新闻《妈妈心系亚运》。这里,想就这篇新闻的采写前后谈点感想。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有句名言:吃人家嚼过的馍没滋味。作为一名记者更是如此。多年来我就把“不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重复报道别人报道过的东西”作为一条规矩,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的采访范围内,重要新闻力求报道在他人之前。这次亚运宣传,我共发了6篇稿,其中有4篇被新华社播发,两篇被《中国体育报》刊用。诸如94岁的枣庄市政协常委郭允生,把女儿从台湾寄  相似文献   

19.
国人竭尽热忱、世人亦为之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至今已经两月有余。记得圣火刚灭,盛赞亚运雄风吹进中国新闻界,把报纸版面设计推向前所未有高峰的文章便连篇累牍,读了让人振奋。然而,许多经验还未及仔细学习,又忽见一些报刊发出“报纸又变样了”,“照片不见了”,“版面画得那么没劲”的叹息。我此时提笔回顾亚运摄影报道,兴致已实在不堪与两个月以前相比。然而,细想想,哲学家早已点拨我们: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可不,现在的报纸版面纵然不如亚运期间那么好,也不见得比亚运前差到哪儿去。对于曾经亲身参加了亚运报道的人来说,我们毕竟一度辉煌。如今记下那一度出现的辉煌,即使起  相似文献   

20.
作为体育工作者,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最近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许多报刊都围绕十一届亚运会,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出现了不少精彩的通讯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见解新颖、说理透辟、相当具有启发性的评论文章。这里,我要着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经济界和体育界,推荐《经济日报》的“星期话题”——“迎亚运体育与经济系列谈”的三篇文章,《亚运会:中国经济的大广告牌》(《经济日报》今年3月11日头版)。此文认为,历来担当综合性国际运动会东道主的国家,无不将体育盛会视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