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寻求拯救民族、建立“至完美”共和国的良方中,注重考察欧美各国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特别是立国根本大法——宪法的作用。他把欧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宪政原则与东方古代政治制度中某些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创立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民主宪政理论——“五权宪法”思想,把它作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后创建共和国的至善方略,领导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之奋斗不息。在倡导法制的今天,追忆先哲这一思想精华,尤有教益。一、五权宪法思想的形成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在批判继承欧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的基础上,吸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优点融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五权宪法”学说是孙中山政治学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民权主义理论在国家政体问题上的表现。被他称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也是他一生追求的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的理想所在.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曾打算把“五权宪法”同三民主义一起作为党纲,作为“建设国家的基础”。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揉合以中国古代考试、弹劾制度的精华而独创的五权分立制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孙中山为了宣传革命主义,汇集革命同志,创建革命团体,筹划武装起义,数度奔走于欧美之间,也悉心考察了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对于西方各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他一方面加以赞赏,认为“三权  相似文献   

3.
“五权宪法”思想乃是孙中山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包括五权宪法本身,还包括实现五权宪法的途径──权能分治、实施五权宪法的保障──四大民权。在五权宪法、权能分治、四大民权三者之中,四大民权是核心,是联系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的纽带。由于五权宪法主观空想的色彩,使之难以实行;但仍不失为孙中山拯救祖国、振兴中华、实现三民主义纲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总统制思想是其政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主张移植美国总统共和制.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进一步完善了五权宪法思想.五权宪法规定的政体类型属于总统制.孙中山之所以推崇总统制,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孙中山对总统制的推崇既有合理性的一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是其宪法思想的一部分 ,而非全部。五权宪法思想是关于国家权力如何配置与控制的理论 ,具体包括权能区分论、权能平衡论、五权分立论和五权关系论四个部分 ,其根本目的在于造就一个人民希望的而又不惧怕的万能政府 ,从而为人民谋幸福。《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等虽然都在某种程度上贯彻了五权宪法思想 ,但均对其作出了一定的修改。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了隔阂。五权宪法追求一个善的目的 ,但其缺乏对政府权力的警惕 ,过分强调权力之间的协调合作 ,走向了贤人政治。这是在宪法中国化的过程中值得记取的一个教训。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在寻求中国革命真理的过程中,借鉴并批判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独创了五权宪法学说,作为与其三民主义并列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同盟会为主体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未了解和接受五权宪法,不但组建了三权分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而且制订了与五权宪法相背离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使中华革命党再次打出了五权宪法的旗帜,但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却又要继续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之作为"批判的武器"。随着护法运动的一再失败,孙中山也在对于临时约法进行"武器的批判"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与临时约法的关系,历时10余年。他通过对于临时约法的扬弃而完善起来的五权宪法学说,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上难免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对于当时和后世,仍有思想武器之价值。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五权宪法思想是近代中国法制思想的最高峰,其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近代西方三权分立思想是五权宪法的最主要理论来源,中国古代两权是其另一大思想来源。五权宪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酝酿、发展过程,并逐渐被世人所接受,五权宪法思想深刻影响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五院制度设计和运作。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民主革命中,孙中山先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五权宪法思想在理论界一直是被关注的重点。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在分析了三权分立的弊端之后结合中国古代两权产生的。在五权宪法理论体系中,民权主义、权能分治、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都是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五权宪法思想闪耀着民主主义色彩,在中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发展,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思想的精髓 ,即“依法治国 ,振兴中华”。而依法治国思想的核心是“五权宪法”。在“五权宪法”理论体系中 ,他提出 :五权分立是“五权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权能分开是“五权宪法”的基本理论 ;阶段发展是“五权宪法”的实施原则 ;三民主义是“五权宪法”的基本内核 ;地方自治是“五权宪法”的中心内容等科学的法治思想理论。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创造人类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赋予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以比较完整的意义,成为民主革命的标志。在民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了关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政体的一些设想。”五权宪法”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是他在二十世纪初,在领导反对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创立的关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理论。最初是在1906年12月,在日本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讲演时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艰难的探索──对五权宪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枚宪法在孙中山民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用孙中山的话来说,就是”以三民主义为宗旨,五权宪法为目的”;或是“以三民主义为立国之本原,五权宪法为制度之纲领”。他甚至还声称:“我这三民主义、五枚宪法,也可以叫作孙文革命”。但是,过去的研究,大多限于静态的研究,即对于孙中山有关五权宪法论述本身的探讨。由于五权宪法在孙中山生前并未付诸实施,而他的有关言论文字又比较简略、零碎,所以很难有比较系统而深入的阐发。本文想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作动态的研究,即不仅研究孙中山生前有关五权宪法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五五宪草》只是在形式上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论有某些相似,而在根本精神与根本原则上背离了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并深入分析了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法律思想的基本特征与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法律思想极富革命气息,具有中西合璧色彩、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爱国精神。他率先提出政党要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和“主权在民”的重要原则,创立了完备的“五权宪法”理论,首倡对外“开放主义”,坚持用法律手段维护中国主权等等。孙中山法律思想的这些特点和成就,使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出世前最先进的法律思想,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民主法治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民族、民权、民生”为内容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法治思想的核心和实质,“五权宪法”理沧及其实践是孙中山民主法治思想的重大创新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黄辉明 《文教资料》2010,(35):113-116
在中国百年宪政进程中,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最先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他否定了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宪政模式,提出了独创性的"权能分治"宪政学说及其实现形式的"五权宪法"思想。孙中山宪政思想承前启后,具有重要的宪政理论价值,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反思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的宪政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的提出及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张睿  陈莹 《华章》2013,(25)
“五权分立”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之一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它是孙中山借鉴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因素,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五权”不等于西方的三权加上考试权与监督权,而是以“权能分治,以权制能”为基础建立的“万能政府”的理想政体。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和平思想包含在他的政治思想中。解读孙中山的和平思想有利于全面认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和革命经历。孙中山和平思想的产生,其一源于他青少年时期接受的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教育;其二源于中国传统道德仁爱思想的浸润。孙中山开始从事政治活动时,首先把和平改良作为斗争的手段,尽管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迫使他不得不转而主要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革命,但是当条件适宜和有益于民族大义的情况下,他还会采用和平的方式。例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平和辞职,通过选举程序让总统位于袁世凯。孙中山的和平思想不仅体现在和平手段上,也体现在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上。在孙中山看来,只有实践三民主义才能实现和平国家,和平国家的政体设计为五权宪法。因此,三民主义成为和平思想的根基,五权宪法成为实现和平国家的制度建构。谨以此文纪念孙中山逝世90周年。  相似文献   

19.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的提出及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晚年的政体思想与同盟会时期相比较有了重大的转折与飞跃,从狂热地追求美式民主共和制转而推崇德国俾斯麦式开明专制政体,从激进的飞跃论转而主张渐进论,是从他坦诚地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从中外国情与政体关系的对比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是非常可贵的,也体现他光明磊落的领袖品格。他晚年反对照搬西方制度的观点、主张民主进程渐进论的观点,值是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