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隔大约779天才会发生一次的"火星冲日"将于北京时间2020年10月14日7时25分出现,届时地球位于火星与太阳中间,与火星距离最为接近。在此之前的两三个月,是人类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最佳时期,被称为"窗口期"。所以,2020年7至8月,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美国"毅力"号火星车、阿联酋"希望"号火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中国探测器要去火星了从今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的序幕。46年后,中国又将目光瞄准了火星,"火星全球遥感与区域巡视探测"任务已获准立项,首个火星探测器预计2020年发射飞往火星。探测器将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众》2008,(Z1):28-28
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26日7时53分,在火星北极成功着陆。"凤凰"号于2007年8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14,(9):24-24
北京时间9月24日10点30分左右,在经过持续24分14秒的主发动机点火制动之后,根据传回的无线电信号显示,印度首颗火星探测器“MOM”已经安全进入火星轨道。至此印度成功成为亚洲首个拥有火星探测器的国家。目前在火星就有多达7个探测器正在开展工作,其中5个属于美国,  相似文献   

5.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按照原定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6日1时30分左右成功登陆火星。“好奇”号着陆点为盖尔陨石坑,它将从这里开始踏上对火星生命探索的征程。此前,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器上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相机已经对盖尔陨石坑完成了高清晰度拍摄和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曼加里安"在印度语中意为"火星船",预计2014年9月将抵达火星。就探测火星而言,全球迄今51项任务中只有21项成功。如果印度这次圆满实现环火星探测,无论对印度还是国际火星探测,都将是很大的成就。那么作为第一次探火即成功的印度,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后,世界上第四个取得火星探测项目成功的国家。"更加里安"号也将是第一个来自亚洲的进入火星轨道的探测器。此前,中国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和日本的"希望"号也曾升空,但仅是发射成功,都没能进入火星轨道。  相似文献   

7.
正火星这颗自古以来寄托了中国人无限遐思的红色星球,如今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迹。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预选着陆区。这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着陆任务取得成功,同时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探测器着陆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5月15日7时18分,距离地球3.2亿千米之外,"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稳稳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动态     
正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成功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月10日19时52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3000牛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目标的第一步,环绕火星成功。专家介绍,火星捕获制动是指探测器在抵近火星时,通过主发动机长时间点火,使得在行星际空间高速飞行的探测器大速度增量减速,从而能够被火星引力场捕获,进入绕火轨道。  相似文献   

9.
科学历程     
正1971年11月14日——"水手"9号抵达火星轨道"水手"9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的太空探测卫星。1971年5月30日"水手"9号成功发射,飞向火星,并于同年11月14日抵达火星轨道,成为第一个环绕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的人造航天器。当"水手"9号抵达火星时,大气布满了灰尘使地表模糊不清。因此,"水手"9号暂停了绘制火星地表的任务。经过好几个月的沙尘暴后它终于传回令人惊讶的地表清晰照片。"水手"9号在火星轨道运行349天,传送了7329张照  相似文献   

10.
王文 《知识窗》2008,(7):50-51
于2007年8月4日发射升空的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历时9个多月在太空“奔走”7.11亿公里后,终于在北京时间2008年5月26日7时53分”踏上”了火星北极地区,成为首个登陆火星北极地区的探测器。“凤凰”号着陆约2小时后,工作人员接收到它从火星传回地球的第一批40余幅黑白图像,开始了为期90天研究火星北极地区是否拥有生命的勘测重任。那么,  相似文献   

11.
尽管欧洲空间局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小猎犬2号”至今毫无音信,但是欧洲空间局探索太空的信心并未受到影响。欧洲空间局近日向外界宣布,于今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月26日上午7时36分,“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将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太空中心发射,展开首次登陆彗星彗核的太空探险之旅。“罗塞塔”将在太阳系内经过10多年的飞行于2014年结束其“台球式旅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尝试进入彗星轨道并在彗星上降落。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I0003-I0003
“我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今年11月8日至20日期间发射,预计2012年8月到9月进入火星轨道。”今天,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在月球与火星探测科技高层论坛上透露,“刚刚得到确认,‘萤火一号’已经平安运到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外观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地质探测器"洞察号"在火星表面成功软着陆,并传回了第一张火星表面图。"洞察号"是为数不多的在火星表面安全着陆的飞行器,之前的美国"火星气候轨道器"和欧洲的"夏帕雷利"探测器都是飞到火星表面就坠毁了。所以,探索火星并不那么容易,现在"洞察号"已经登陆火星,那么我们可以回望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28日,在第三届上海航展上,一个名为"萤火一号"的探测器成为焦点中的焦点,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火星探测器模型,它体重仅110公斤,本体长75厘米、宽75厘米,高60厘米,在展位上显得有些小巧玲珑.  相似文献   

15.
正大家好,我是火星探测器,把我造出来的工程师团队叫我"火星一号",因为我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并且在今年7月,我将启程前往火星并着陆在火星表面。2019年10月1 1日,我首次亮相于大众面前。此后,工程师和科学家对我的研究试验从未间断,比如2019年1 1月1 4日的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这些试验都是为了保证我能成功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地时间5月25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26日7时53分),经过9个多月的太空旅行,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着陆仅仅2个小时后,凤凰号便传回了首批照片。其中的一张给了科学家们很大的惊喜,图像显示,凤凰号的3条腿支撑在火星粗糙的地表上,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12,(18):54-55
一周太空图片精选:西班牙城市夜景似黄金首饰北京时间8月20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近日刊发了一组精彩的太空图片,其中包括英仙座流星雨精彩瞬间,"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传回的实时图像等。金色西班牙(1)本图由国际空间站拍摄于8月4日夜间,照片中像黄金珠宝首饰的物体实际上是夜间的瓦伦西亚城的街景。瓦伦西亚市有两百万人口,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登陆火星(2)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8月8日成功登陆火星。一缕银色的阳光照射在火星探测器的主体上并在地面投下阴影,在图中可以看到火星探测器左前方的轮子在火星地表。在图中显示的最大的石头碎片实际大小大约为50厘米长。幸运星(3)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洞察"号为火星做"体检"美国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不久前发射升空。如果一切顺利,它将在今年11月26日前后降落到火星表面。作为首个专用于火星内部结构考察的探测器,"洞察"号携带有地震仪、地热流探测仪、火星自转与内部结构实验仪等设备。地球上的地震主要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火星上的地震则主要是由火山、地壳裂缝和陨石撞击引发的。每次  相似文献   

19.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2,(18):19-20
正北京时间8月6日13时32分,美国制造的全球第一个核动力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在火星盖尔陨坑着陆了!这一成功令一直紧张注视"好奇"号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项目团队异常兴奋,他们欢呼、拥抱,甚至流下激动的眼泪。奥巴马的科学顾问霍德伦认为,这是人类在太空探索上迈出的巨大一步,是一项无与伦比的成就。它将开启采用新型能源技术开展火星探测的先例,并拉开新一期火星探索行  相似文献   

20.
<正>过去几年间,“胖五”(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昵称)很忙。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了我国行星探测时代;同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迈出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的最后一步;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将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成功送入太空,拉开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的大幕;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同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的核心舱——梦天实验舱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