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新良 《职业圈》2014,(16):14-14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对父子俩,各背着一袋大米在沙路上行走,父亲因年迈被路边的石头磕绊了一下摔倒,大米淌在了沙路上,儿子急忙将带沙子的大米装进口袋.回到家后,儿媳把大米里的沙子捡了一遍,大米下锅了,儿媳把第一碗米饭盛给父亲,父亲吃了第一口就吃出沙子,父亲很不满意,让儿子又重新捡了一遍沙子,下锅后仍然吃出了沙子.无奈,父亲亲自捡了一遍沙子,结果还是同样吃出了沙子.这则故事足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好品质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用心做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最可爱的时候是在十岁以前,因为那时她完全属于自己.在男友的眼里,她最可爱的时候却在十七岁以后,因为这时她正像毕业班的学生,已经一心向外了.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  相似文献   

3.
儿子的旋律     
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个头,往自己卧室边走边脱外套.  相似文献   

4.
选择宽容     
唐代宗大历二年的一天,大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与妻子开平公主吵架.冲动的郭暧口出狂言:"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就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  相似文献   

5.
牵挂     
小时候回家晚了,父亲总是会唠叨两句.工作在外,父亲在信中总是嘱咐要注意这注意那.而我,对于父亲的唠叨和嘱咐总是极不耐烦.如今,我做了父亲,女儿在外婆家,我也总在电话里不停地唠叨和嘱咐,说要注意这注意那.这时,我才知道,那些唠叨、哕嗦,原来是牵挂.  相似文献   

6.
父亲     
父亲在我16岁时逝世.在这16年中,我听见父母交谈的话,不到一百句,我也没见父亲进过母亲的房门. 我相信父亲是至死爱母亲的,但自我出生以来,母亲却扳起脸来,掷还了父亲对她全部的爱.可是我们却从未听他发过一次怨言,也没有看见他掉过一次眼泪.  相似文献   

7.
心结     
逸名 《文化博览》2005,(6):63-64
一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父亲的死. 那天,我和妈妈匆匆赶到码头的时候,父亲正在地上剧烈地抽搐,周围围满了不相关的人……妈妈脸色惨白,她一把搂过地上的父亲,而我惊呆在一边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8.
周毅 《职业圈》2006,(4):34
二十年前,一个小男孩儿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父亲在路边摆了一个维修自行车和小型机动车的摊点.生意好的时候,男孩儿常去打下手,给父亲递递零配件和修车工具.  相似文献   

9.
他说永远听从我的话   我出生在吉林省怀德县大泉眼村,父亲在郑家屯开粮店.当时的驻军一度住在粮店,驻军统领张作霖和我父亲结识,相交很好拜了把兄弟.张作霖看我读书很用功,常夸我是女秀才.后来,他向我父亲提亲,说他大儿子很听话,肯上进,将来也要在军队发展,需要我这样的女秀才帮助.……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有父子俩和泥抹房,父在房上抹,儿子供泥。父嫌儿子供泥技术不好,唠叨个没完,最后告诉儿子:“扔泥是准头活儿,两眼得直盯着掌抹子的手,指哪扔哪,一点不能错。” 儿子听了,就两眼直盯着父亲的双手,父亲的手往哪指,他就往哪扔,父亲高兴地说:“行了,小子,这么干,准有出息。” 正说着话,一只苍蝇落在了父亲的眼皮上,父亲两  相似文献   

11.
抽烟的父亲     
打有记忆的时候起,父亲与香烟是首 先植入我心中的两个符号。我分不清是先认识香烟,还是先认识父亲。在幼年的我的眼中,那一点忽明忽暗的跳跃的小红星,是比父亲更生动、更吸引人的东西啊。每次父亲想亲亲他儿子的时候,那根燃着的香烟必定还叼在嘴上,气得母亲左一声烟鬼又一声烟鬼地骂个不停,生怕烟火烫伤了孩子的小脸。父亲抽烟有自己的习惯,比如先要将有些皱折的烟管拉直,要看看烟丝是黄是黑,还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杭州西泠印社匾额"题襟馆"三字,就是金祖同祖父金尔珍的手笔.金祖同父亲叫金颂清,既研究过甲骨文,又会鉴定书画.金祖同少年时就开始考释甲骨文,那是完全受父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朋友告诉我一则故事,我看了心都碎了,希望它只是个故事,永远只是个故事:在美国的加州有一个小女孩大约是4岁,她的父亲有一台大卡车,她的父亲非常喜欢那台卡车,总是为那台车做全套的保养,以保持卡车的美观。一天,小女孩拿着硬物在他父亲的卡车钣金上划下了无数的刮痕!她的父亲盛怒之下,用铁丝把小女孩的手绑起来,然后吊着小女孩的手,让她站在车库罚站。当父亲想起小女儿在车库罚站时,已经是4  相似文献   

14.
树上那只鸟     
夜晚,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那是19年前的事了-- 我刚满9岁,同母亲住在川南那座叫茶子山的山脚下.父亲远在省外一家兵工厂上班,一年最多回家两次,住的时间也极短,那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没有父亲.  相似文献   

16.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17.
花香 《文化博览》2005,(9):63-64
我十六岁离开家. 从此,就没有惦记过回去.我天生不太念旧,母亲说我心狠,我也自以为是,我在过去的那十几年里真没把那间生养了我的屋子当回事,虽然里面有父亲和母亲.  相似文献   

18.
8岁的帕科放学以后气冲冲地回到家里,进门以后使劲地跺脚.他的父亲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帕科生气的样子,就把他叫了过来,想和他聊聊. 帕科不情愿地走到父亲身边,气呼呼地说:"爸爸,我现在非常生气.华金以后甭想再得意了."  相似文献   

19.
在查尔斯小的时候,他常在父亲开的杂货铺里帮忙.杂货铺里有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人,伙计们背地里都叫他"堕落的老家伙".大家都知道他对妻子不忠的事,从道德上来讲,他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相似文献   

20.
凄苦童年难忘乡亲朴实之爱 黄久生是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人,1971年冬季,黄久生的母亲去世.留下了6岁的黄久生,还有4岁的妹妹和2岁的弟弟.父亲靠走街串巷修锅补盆维持生计,十天半月难得回来一次,后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父亲只好把弟弟送人抚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