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承认压力坦然面对 做记者,做编辑,如果说没有压力,那多半是假话. 我在中央级报社工作,既做周刊编辑,又做记者.单位也搞绩效考核,说起压力,大致来自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如何抵御工作压力对新闻工作者健康的危害?这需要组织和个人双方面的干预.从个人方面来看,有五种对付工作压力的应激方法.  相似文献   

3.
所谓"中期压力",结合我个人从业经历,其含义至少有两点.一是,由于在某一两个报道条口上跑了多年,对笔下的领域相对已经比较熟悉,新鲜度在相应褪淡,尤其是对一些常规素材或题材反复关注、反复表达乃至重复书写,逐渐产生了类似边际效益下降的趋势,在业务上进入"简单再生产"的相对停滞阶段.  相似文献   

4.
兰台春秋     
同学们都说我是个幸运儿,学校一毕业就分配到专业对口的省档案馆工作,周围环境既舒适又体面,工作稳定且轻松.对所有的这一切我也暗自庆幸,对今后的工作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相似文献   

5.
考核压力最大 年轻记者在刚入行时,媒体的考核机制是他们的最大压力.在度过半年至一年的试用期后,往往摆在新记者面前的就是一份近乎严苛的考核任务.目前而言,考核仍是衡量记者工作好坏的最重要指标.这关系到发行量、收视率甚至广告收入,因此,它与记者的奖金紧密挂钩,因此"每月能否赚够工分"成了对记者能否适应这一行的最大考验,多劳多得,未到基准线就只能无情地走人.  相似文献   

6.
时代在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带来媒体竞争愈发激烈。而作为媒体的主人——媒体人,已面临着全新的更大的挑战。这是因为如今的新闻职场不再静如潭水.而是风潮涌动,既有外围的新闻和人才的竞争,广告和发行的暗战.又有行业的自律与约束.还有媒体内部紧张忙碌的工作。甚至有点苛刻和无情的考核、淘汰之类的压力,更有社会对媒体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县委办公室从事爬“格子”的工作,决定着我的周末很难有休息.好在妻子理解,女儿不怪.但最难熬的还是自己!每到周未,看到其他同事或在家里享天伦之乐,或结伴出门“潇洒走一回”,真恨不得立即写辞职申请或请调报告,换个部门或岗位轻松轻松.然而,想归想,日子却总没完没了地在格子里爬来爬去!  相似文献   

8.
感受竞争     
从未亲历过什么是竞争的我,终于在今年找到了一次“下海探险”的机会,尽管在大海中仅“浸泡”了短短的一个月,但足以让我呛了几口水,饱尝了海水的浓浓苦涩,至今,还心有余悸。在企业宣传部门从事了多年新闻工作,我一直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困惑,那就是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激烈竞争,如果有一天我也参与其中。能否适应环境?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饭碗?当然,最好是发上一笔财。于是,我利用假期,加入到浩浩荡荡的“打工”  相似文献   

9.
我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工作,前七八年在"左"的禁锢下办报,其后30年在改革开放中办报.从禁钢到开放的大转折时期,我们精神亢奋,但也有过困惑和压力,当时发生的一些事件,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0.
我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工作,前七八年在"左"的禁锢下办报,其后30年在改革开放中办报.从禁锢到开放的大转折时期,我们精神亢奋,但也有过困惑和压力,当时发生的一些事件,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1.
新闻工作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和辛劳的职业,随着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同业的相互"攀比",更使得新闻从业者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置身这样一个关心别人而较少关注自己的行业,无论是刚刚从事新闻职业的初入门者,还是久经沙场的资深老编辑、老记者,都会面对如影随形的竞争压力,如何  相似文献   

12.
压力的三种状态 作为一档以关心百姓身边事、关注群众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事事关心"节目,又是在湖北广播新闻唯一注册商标节目的负责人,深感任重道远.台长张立功不止一次勉励我"要带好这支队伍",这是信任、是沉甸甸的希望、也是压力;每月通过调查公司科学调查"事事关心"收听率、占有率,这是检验,也是压力;"事事关心"是不是保持常态?是否安全播出没出问题?这是警醒,也是压力,压力犹如一张无形的网.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一个地区大都有一家以上的报纸.这些报纸相互间要进行协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它们互相之间是否也要比赛,或者说进行一些竞争呢?另外,这种竞争会不会影响协作呢?这使我想起了一段往事.1939年5月,《文汇报》在"孤岛"被敌伪封闭后,胡政之"函电交驰",催我立即赴港,回《大公报》主持港版编辑工作.料理完报馆后事,我于7月底出发,坐船到了香港.当时,胡政之、张季鸾都在港馆,把编辑部的全部工作托付给我,从撰写社论到指挥采编,我一揽子包了下来.此外,还要代表报馆参加对外酬应.香港在抗战后新成立的新闻机构,除《大公  相似文献   

14.
当了九年的农村业余通讯员,发表了许许多多稿件后,我深深地羡慕记者舒适、自在、轻松的工作。然而,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使我从《金华晚报》的吴因军和刘胜平两位记者身上找到了并不轻松的答案。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7月11日,我为写  相似文献   

15.
党报的影响力不只体现在精品和版面上,更体现在她对历史、区域的推动作用上.在大众日报刊70周年的历史时刻,尤其是拿到两本大众日报新闻创新精品集的时候,我更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顶着压力上     
“一个副军级单位,让一个小战士负责新闻报道工作,行不行啊?”去年9月,当我一下子被推到了工程兵工程学院新闻干事的位置上时,不少人的心中都升腾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记得那一天,宣传处长出身的系政委郭宗达大校对我嘱咐了又嘱咐才将我送到政治部报到,政治部副主任张训彩大校又在他的办公室里与我足足谈了两个多小时,才亲自将我领到宣传处。尔后,宣传处长、原任新闻干事一遍遍地向我介绍着学院历年来新闻报道工作的情况,末了又加了一句沉甸甸的话:“小王,在咱们学院的历史上,拿战士当干事用你还是第一个,你可千万要争气啊!…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要做好改革中的宣传报道工作,通讯员本身首先要强化竞争意识,随时随地把自己摆在竞争位置,主动出击,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得知宜昌市电台与东升织布厂联合举办“社会新闻十周大赛”,我积极行动起来,每星期天早晨5点左右,就到社会上捕捉新闻.9月11日,星期天,早晨5点我就赶到集贸市场。不一会,看见  相似文献   

18.
"快要退休了,还在一线采访!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劲头?"这是近几年常常听到同事或朋友对我发出的感叹. 激情,似乎是属于年轻人的,然而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激情应该贯穿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只有这样,不管在哪个年龄段,面对压力繁重的新闻工作,都会觉得快乐和轻松.  相似文献   

19.
他本可以在一所不知名的大学轻松地做下去,但他却选择了清华,从此,也就选择了一条压力重重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兰台感悟     
曾几何时,我心中的档案工作应该是闲逸平淡、简单轻松的;我心中的兰台人应该是刻板严谨、循规蹈矩的.然而,做了十几年的兰台人,做了十几年的档案工作,在老兰台人的指引下,经历了具体的业务工作,通过亲身接触、耳闻目染,才发现原来的认识真的幼稚可笑,才对档案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兰台人已不仅仅是档案馆里那些档案文件和资料的守护者,我所从事的档案工作看似平淡却又蕴涵着那么多的不平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