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们每个成人,一般都有这种体会:童年的一切,会长久地保留在记忆里;童年所受的教育,往往会影响到人的一生。大量研究材料提出,从出生到七岁,是人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大脑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通常人们把它称为最佳学习期,即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如果在幼年时期给予大脑有利的刺激和新型的教育,人脑的创造性就会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世界上许多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在幼年时期都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中作出了  相似文献   

2.
自从现代心理学产生以来,对于人的幼年心理发育就给予了相当大的注意。它的基本观点是:一个成年人的品行、兴趣、成就、思维模式都与他幼年时期的经历密切相关,这些经历也许都是一些不足挂齿、不登大雅之堂的琐事,然而就是这些琐事造就了人们毕生的性格基础。特别是幼年生活留下的阴影或者创伤,就会成为终生的心理障碍。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不管他今天的文学声誉有多么大,但强暴的父亲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伴随和笼罩了他后来的生活和所有创作。考察卡夫卡的父子关系,从教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诸方面都会得到一些有…  相似文献   

3.
亨利·谢里曼是德国的一个商人。幼年时期,他深深地迷恋着《荷马史诗》,于是他暗下决心,一旦他有了足够的收入,就会投身考古研究。谢里曼家境十分贫寒,而考古发掘和研究却需要很多的钱。现实与理想,两点之间,他没办法走直线,于是,他只有选择走曲线。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爱因斯坦是一个愚笨的人,大概不会有人相信。由于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他已经成为智慧的象征。其实.幼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甚至比一般小孩显得要“笨”一些。  相似文献   

5.
“黄色孩子”是直觉的外向性格最有创作倾向。在幼年时,“黄色孩子”喜欢一个人玩,他丰富的想象力会把玩具赋予任何角色。长大后,这种孩子适合各种有趣的工作。他总是相信着、期待着,他更多地生活在未来,而不是现在。“紫色孩子”生活在丰富的内心世界里。他总是疲于应付情感中  相似文献   

6.
家庭中幼儿规则教育的几种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问题行为都源于童年时期.就某一方面说,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将会给其未来的发展造成许多障碍.很多家长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孩子很小时就给他制定家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中的规则教育存在误区.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家长科学地给孩子设立规则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1到1927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正处在自己的幼年时期.在这一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一个崭新的开端;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它的理论探索和实际工作又不能不表现出自己的幼年性.  相似文献   

8.
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然而学生的学习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下面就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大凡热爱读书的人,都会有一些自己喜爱的人物吧.何兆武先生的大名我是听闻已久,也收藏有一些他译的哲学书籍,然而,上学时期的他又究竟会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何先生幼年的读书经历是很有趣的,那时何先生上体育课还要喊"不竞争,安能存"的口号,而事实部队操练的口号竟然是"三国武将谁最勇,长坂坡前赵子龙",原来严肃的中国近代史还有着这一面!  相似文献   

10.
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能改变一个孩子的童年体验,谁就能改变他眼中的世界和人生的蓝图.事实上,不少有突出成就的创造性人才,在回忆起他们成长历程时,大多能够追溯到他们幼年时期所受到的良好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学会与伙伴交往是孩子在幼年时期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早期的交往经验对于他今后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雷特指出:从孩子幼年时期与同辈群体相处所反映出的问题,便可预测出他成年后在社交方面的适应情况。孩子由于某种原因被小伙伴冷落,家长要及时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2.
“黄色孩子”是直觉的外向性格,最有创作倾向。在幼年时,“黄色孩子”喜欢一个人玩,他丰富的想象力会把玩具赋予任何角色。长大后,这种孩子适合各种有趣的工作。他总是相信着,期待着,他更多地生活在未来,而不是现在。“紫色孩子”生活在丰富的内心世界里。他总是疲于应付情感中的、愿望里的和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他们很敏感,容易激动。他们努力给周围人留下好印象,同时能够从另一面看自己。他们很容易受伤害,更需要他人的支持、鼓励和激发。“红色孩子”最直爽和积极。他们通常是自己圈子的领袖。当要求或者吩咐这些孩子做某事时,他们通常会…  相似文献   

13.
苏轼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需要,也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一个人可能一天饿得不行,但是他会躺在寒冷的屋里,忘我地看一本诗集;一个人的生活可能命运多舛,但是他会从书中得到生活当中没有的快乐,他会乐观而幸福地生活;一个人可能享受不到现实的温暖与幸福,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可能无比丰满、无比广阔……  相似文献   

15.
杨明斋是山东平度县人,出身贫穷,生于清朝末年的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他是我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赴俄、赴法华工中第一批无产阶级战士之一,曾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过可贵的贡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病逝.杨明斋在幼年时期读过私塾六、七年,又勤奋自学,因而具有较好的文化根底和较多的历史、社会知识.辛亥革命时期,胶东  相似文献   

16.
信仰,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支撑和寄托.人的理想和信仰是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树立信仰就要从这一时期开始.我们的高校教育必须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信仰,以给青年学生的灵魂找到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因此,重塑信仰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校园文化活动中信仰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灵魂.所以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使大学校园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7.
周怡 《山东教育》2005,(1):12-13
自从现代心理学产生以来,对于人的幼年心理发育就给予了相当大的注意。它的基本观点是:一个成年人的品行、兴趣、成就、思维模式都与他幼年时期的经历密切相关,这些经历也许都是一些不足挂齿、不登大雅之堂的琐事,然而就是这些琐事造就了人们毕生的性格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在生活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养成各种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好的习惯能成就大事业,而坏的习惯能毁掉人的一生。一个人的幼年时期正是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教育者的我,更应该不放弃对孩子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同学询问:“郑和称‘三宝太监’,是不是跟他小名三保有关系?”现在,我做一个简单回答。郑和本姓马,名和。1371年,他出生在云南昆州宝山乡知代村的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家庭里。马和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三,故小名三保。但这不是他被称为“三宝太监”的原因。马和出生在元明易代、干戈动乱的时期。元末著名回族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信奉伊斯兰教,对佛教也曾支持,甚至提倡。他在云南曾修建佛寺。马和幼年即受到佛教影响。他14岁那年,被明军擒获,遣送南京,经过阉割,进入宫廷充当太监。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将马和赐给…  相似文献   

20.
明朝宣宗、英宗时期的武英殿大学士杨溥,湖北石首人。幼年时,他家境贫困。有一年,地方官要他父亲去服役。父亲年老体弱,难以服役,便带着小杨溥再三向地方官请求免除徭役。地方官不答应,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