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单个企业已经不能满足变化的市场要求,要通过和其他企业合作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开始出现.研究虚拟企业的特点、优缺点及促进虚拟企业发展的策略,必将有助于虚拟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虚拟企业及其组织优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市场交易变得更快、成本更低、透明度更高 ,企业之间越来越多地通过互动合作信息互享和专业分工来获得利益 ,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演化、变迁 ,导致出现了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组织。所谓虚拟企业是指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 ,为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 ,企业以自己拥有的优势产品或品牌为中心 ,由若干规模各异、拥有专长的有实现某一市场机会的独立的企业、车间、顾客甚至竞争对手 ,通过信息网络互联技术和快速运输系统集结而成的开放式、活性化、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组织形态。虚拟企业适应…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崭新的企业组织模式,虚拟企业已成为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而虚拟企业的实施和运作、生存和发展,除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外,还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它是企业成长的决定因素之一。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在虚拟企业文化建设有许多开创性的探索,但还不完善。本文在研究虚拟企业文化建设的诸方面要素,以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为载体的儒家理论,以及两者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来构建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以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今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惟有以高弹性运作来适应市场,才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基于此,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虚拟企业,它是由若干成员企业为共同获得某个市场机遇的优势而组成的动态联盟,机遇一旦消失,虚拟企业即告解散。章分析虚拟企业的产生条件,进一步阐述其内涵、特点及组织形式,提出了虚拟企业组织构建的步骤、运营方式及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花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1):22-24,91
阐述虚拟企业的概念及特征。针对其由于组织结构的特殊性而给虚拟企业文化的建设带来的冲击,提出构建开放型、信任型、融合型和学习型四种新型的企业文化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6.
虚拟企业应构建诚信企业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入手,指出虚拟企业应当建立以诚信为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接着论述了诚信企业文化的树立将对虚拟企业产生的积极作用;最后论述了如何构建诚信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虚拟企业是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创新形式。提出了虚拟企业应用服务系统的结构和实现的关键技术,讨论了利用UML对虚拟企业建模的优势,并就虚拟企业应用服务系统的建模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敏捷虚拟企业是信息化时代与全球化制造大环境中随着敏捷制造而出现的新的企业模式。从虚拟企业构建的信任条件与构建过程出发,提出了对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标准、三种度量体系及可度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制造模式的不断更新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模式——虚拟企业,为使产品数据管理技术能适应虚拟企业的要求,本分析了实现动态联盟、构建虚拟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产品开发的特点以及对产品数据管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虚拟企业采用Web和CORBA技术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VE-PDM)的体系结构,以及实现应用系统集成的方法,为VE-PDM原型开发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虚拟企业是未来企业一种新型企业形式,是现代经济高度民主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本论述了虚拟企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虚拟技术将大大改变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所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可以虚拟的。虚拟企业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分担风险、拓展市场、减少重复建设等作用。虚拟化浪潮即将来临,我们应及早应对。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企业文化所产生的信任、合作与创新作用,影响着企业的资源配置,促进了企业的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使得企业形成了提供进入多种市场的潜能,并拥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qualitative study of success factors and barri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knowledge‐shar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at Caterpillar Inc., a Fortune 100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he study identified several prerequisites for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through virtual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knowledge sharing as a key element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employees regarding knowledge as a public good belonging to the whole organization, and not as their individual asset; communities self‐organizing around specific performance‐related problems or areas of professional interest of their members; and communities supported by volunteer managers and active core groups of expert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has identified a number of important barriers to virtu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Specifically, even when employees give the highest priority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organization, they tend to shy away from contributing knowledge for a variety of other reasons not related to information hoarding. In addition, corporate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and concerns about the accuracy of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potential information overload could clash with the need to promote spontaneous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Suggestions for overcoming the identified barrier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HRD professionals are formulated.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虚拟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化越来越快.企业的领导感到越来越难作出正确的决策.本文提出了企业的虚拟实验室的概念,用来帮助企业领导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虚拟实验室是基于企业流程分析、系统仿真等先进的方法,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下,综合多人的智慧,作出正确的决策.,Many corporations are complaining that they cannot make decisions correctl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virtual laboratory (VL), an organization which can help managers make decision. The virtual laboratory based on Intranet uses many methods to draw policies for the corporation by analyzing business processes. It is a tool for learning organization too.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是一个管理系统,具有反映变化的预警功能。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后,新旧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通过文化的预警功能反映出来。文化冲突将影响到新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新生企业只有主动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消除冲突。文化变革的作用机制表现为阻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虚拟科研组织是应用虚拟组织的概念和设计思想,把不同的研究者或者研究集体通过信息技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动态研发联盟。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研究型大学面临大科学背景下知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面向跨学科的、复杂的、实践的研究课题的新型学术价值观正在形成,日趋完善的e-Science技术体系为学科分化与融合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构建基于本校或者跨越多个学术机构的虚拟科研组织成为研究型大学应对冲击与挑战的必然选择。虚拟科研组织在其建立之初,要充分论证对其组建的可行性、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组织形式和组建模型,运行过程中需慎重设计研究项目的选择、资源协调、组织文化、激励约束机制和保密机制等日常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社会以科层制为特点的组织遭遇了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型的巨大冲击,由兴盛走向衰弱。社会组织开始了与社会转型相一致的发展过程,出现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以柔性化为整体特点,以网络组织、虚拟组织、数字化组织为主要类型的新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理论界提出了绿色企业文化的概念,但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界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是狭义的绿色企业文化,只有从社会生态系统角度进行研究,才是广义的绿色企业文化。本文拟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讨论绿色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及其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网络组织和虚拟组织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组织的新型组织形式.本文从网络和虚拟组织角度解读高校远程教育的内部组织与外部合作,探讨远程教育领域网络和虚拟组织构建及运行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包括合作目的、合作伙伴、合作程度、合作管理、合作的生命周期等.本文认为远程教育院校的组织结构具有相对显著的虚拟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