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那么这就涉及到低碳农业的概念.所谓低碳农业就是指"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现代农业,它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本文将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低碳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发展障碍,并根据低碳农业发展要求,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发展路径,从而真正推动我国农业向着低碳化和现代化方向方法,真正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概念下衍生出来的概念,是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能源问题而提出的。发展低碳旅游,创建低碳旅游景区是关键。创建低碳旅游景区对于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培养旅游者的低碳意识、养成健康旅游方式;二是有利于塑造景区品牌以及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三江生态旅游区为例,从低碳规划、低碳管理、营造低碳氛围等方面探讨构建低碳旅游景区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做负责的大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开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降低"高碳"产业的比例等政策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我国当前相关政策主要以"命令-控制"类的行政手段为主,财税政策不够灵活.因此,我国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必须跟上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政策工具设计应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保定低碳产业,是"十二五"时期振兴保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结合近年来保定低碳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低碳技术相对落后、能源消费结构不适、发展资源比较分散等方面探讨了保定低碳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低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快发展保定低碳产业的对策: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发展低碳技术,有效控制碳排放;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整合发展资源,减少浪费现象等。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变暖、气候恶化、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糟糕的今天,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和迫切任务,"低碳"成为最时尚的生活方式,"绿色"成为高频词汇.传播低碳的理念,展示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使用.在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里,许多省市题目都涉及到"低碳"知识,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低碳教育是低碳社会发展的根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加强教育部门和能源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覆行社会责任.研究低碳教育的地位与价值,让低碳教育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并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适应这一变化,高等学校提出了开展低碳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改革课题.文章在充分论述高校开展低碳教育意义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校低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高校开展低碳教育的具体路径措施,以期为增强我国高校低碳教育的实效性,推动我国高校低碳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呼唤绿色新政,绿色法治.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湖南省,建设低碳城市、推动低碳经济,是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特别需要法治建设.为此,应紧密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构建保障低碳城市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低碳经济到低碳旅游,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广州通过成功"创文"和举办"亚运会",积累了构建"低碳广州"的良好基础和宝贵经验.低碳不仅是一种姿态,倡导低碳城市发展理念,更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低碳价值观有助于广州提升城市品位,凭借优越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发展低碳旅游城市建设,必定会使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国际旅游城市率先起步,拔得头筹.  相似文献   

10.
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低碳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梳理了我国城市的低碳交通政策,介绍了已经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我国低碳交通建设还存在着顶层设计不完善、技术遭遇瓶颈、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政策保障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城市低碳交通规划、推动低碳交通技术应用及创新、强化低碳交通发展经济保障和加强城市低碳文化建设等整改措施.研究对于推动城市低碳交通建设、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