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巨大的地球也许是在一眨眼的时间里诞生的!关于地球的形成,目前的主流观点依然是星云假说,太阳系原始星云旋转,分离,中间形成了太阳,周围形成了各大行星,包括地球。地球胚胎在星云物质不断积聚的过程中逐渐壮大,最后形成了原始地球。原始地球一开始是炽热的,后来逐渐冷却,变成了一颗荒凉的、没有水的星球。再往后,才逐渐出现了水、大气和生命。这个早期过程至少要持续几亿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地球开始形成到生命诞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岁月。然而,这个目前的流行理论很多环节是猜测的,因为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的岩石等重要资料几乎都没有…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球的形成,目前的主流观点依然是星云假说:太阳系原始星云旋转、分离,中间形成了太阳,周围形成了各大行星,包括地球。地球在星云物质不断积聚的过程中逐渐壮大,最后形成了原始地球。原始地球一开始是炽热的,后来逐渐冷却,变成了一颗荒凉的、没有水的星球。再往后,才逐渐出现了水、大气和生命。这个早期过程至少要持续几亿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地球开始形成到生命诞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岁月。然而,这个目前流行的理论很多环节是猜测的,因为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的岩石等重要资料几乎没有保留下来,而是在后来的板块运动中被摧毁了,老的…  相似文献   

3.
超级地球     
有这样一种行星——它与地球的整体结构相似,"内心"也是和地球一样的岩石核心,外层则包裹着岩石和其他成分。我们叫它超级地球。对于这一发现,我们应感谢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4.
宇宙尘埃的疑案相对于巨大的太阳和地球,我们人体实在是渺小。不过,太阳、地球却是积聚了大量更微小的尘埃后形成的,这一点科学家已经确定无疑。而且,科学家还根据宇宙中元素的含量,推测出形成太阳这样的恒星、地球这样的行星的尘  相似文献   

5.
正超新星:行星与生命的基础超新星爆发后,形成了许多元素,它们在广袤的宇宙中"历险",以尘埃的形式扩散并且与宇宙中的氢分子团混合。氢分子与超新星抛出的尘埃形成的混合物,会形成下一代恒星以及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太阳与地球就是这么形成的。如果没有超新星合成出的物质,太阳依然可以形成,因为太阳主要由氢构成;但如果没有超新星,地球就无法形成,因为地球上的所有金属都来自约50亿年前甚至更早的超新星爆发。  相似文献   

6.
<正>在地球的历史上,很多"大事件"塑造和改变了地球:来自太空的岩石撞击,熔化了地表;地壳板块漂移,改变了海洋和陆地的格局;火山爆发影响地球大气层的状态,导致气温时高时低;地球上孕育出生命,同时它们又改变了地球……所有这些"大事件"都在地球的岩石中留下了痕迹,把岩层变得像一本"日记"。日记中的"文字"包括地质学上的改变,也包括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体形成的化石。这些化石告诉人们,某一地质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怎样  相似文献   

7.
正地球的年龄,如果定义为原始地球形成后到现在的时间,则可由岩石和矿物所含的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根据岩石和陨石中铅同位素的精密分析,地球目前的寿命是46亿年。可是,目前没有一块岩石可以为地球最初6亿年前的面貌提供见证,这是因为地球的外壳非常年轻,它不断受到大气、水和生物的侵蚀,并在地质运动中不断地重建,使得第一批大陆的痕迹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8.
断裂构造地球化学是构造地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断裂构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影响断裂构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有元素自身的性质(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EI)和电负性、熵值S0298等)和断裂带内各种构造地球化学作用(动力分异作用、动热变质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及水解脱水作用、构造带内流体与岩石交换作用等)。本文从水平和垂向分布特征上了系统分析了断裂构造内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地球可能正在将生命的种子撒播到我们整个银河系。微生物可以像乘坐宇宙飞船一样搭乘细微的尘埃颗粒,以太阳光线的推力为动力做着我们人类不敢想象的太空旅行。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究竟起源于哪里?天文学家认为,整个地球都是环绕早期太阳的尘埃的杰作,太阳系中的固态物质概莫如此。但是尘埃本身又从哪里来的呢?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最近,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已解开了这个尘埃来源的谜团,答案就是黑洞。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2.
开个玩笑,水星上并没有人,不会袭击地球,水星用陨石"袭击"了地球。2012年,在非洲摩洛哥发现了35颗陨石样本,科学家分析了其中一颗陨石。这颗陨石显现绿色,形成年代估计在45.6亿年前,是一种岩浆岩成分,属于太阳系刚形成的时期。分析岩石成分后科学家发现,它既不是来自于火星,也不是来自于小行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的海洋正在不断走向干涸,我们人类对此只能一筹莫展。这是一群日本地质学家最发出的警告。每年,地球地壳的运动要把10亿多吨海水投入地幔,它们几乎全被岩石所吸收。其结局,终有一天,地球会像火星一样干涸。日本东京理工学院的地质学家在构建起关于物质如何在地壳和地幔间流转循环的详尽估算后,得出了上述悲观的结论。大约46亿年前,就在我们的地球刚形成不久,那时紧挨地壳下面就是矿物、无机物,它们还太炽热,不可能承载住水。后来,大约7亿5千万年前,矿物  相似文献   

14.
未来,即使发现了类似地球一样的太阳系外行星,我们恐怕也无缘从近处一睹“芳容”,因为它们实在离地球太遥远了。但难道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只好就此止步了吗? 得益于观测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未来10年,太阳系外的行星将会应接不暇地涌进我们的视野。它们中多数可能是类似木星的气态巨行星,因为此类行星质量巨大,最容易被观测到,但也会有类似地球的、主要由岩石构成的行星,而且质量可能是地球的好几倍。我们不妨把后一类行星称为“超级地球”,这类行星目前已经发现30多个。它们是宇宙中外星生命家园的理想候选者。  相似文献   

15.
按照地球形成理论,地球上的贵金属早已沉入地核,人类不可能开采出大量的黄金。但已开采出的大量黄金和其他贵金属从何而来?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最近对地球上最古老岩石进行的超高精度分析证明,这些贵金属是地球形成两亿多年后,随陨石落到地面的。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6.
从幻想到"现实"最近宇宙开发者或宇宙迷们频繁使用"地球化"一词,大众传媒也在科学专栏里将它作为一个课题讨论。那么"地球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所谓"地球化",是指改造不适合生物生存的非地球天体的环境,使之变成像我们地球这样舒适的巨大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17.
秦岭造山带中分布于商丹和勉略缝合带之间的泥盆系,发育有众多Au、Ag和Pb-Zn矿床,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对于泥盆系物源和形成环境认识始终存在不同认识.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地球化学成分、砾岩组成以及古水流研究表明,北秦岭是秦岭泥盆系的主要物源区,盆地基底隆起也是泥盆系重要物源区.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和砾岩组成表明,泥盆系物源区曾出露有岛弧火山岩、花岗岩、变质岩及少量沉积岩、超镁铁岩.砂岩地球化学成分和砂岩碎屑模式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中泥盆系主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多种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单元.  相似文献   

18.
上期说到,地球只要遇上一个小小的贪吃奇异滴,就会变成一堆粉末,再变成一颗足球般大小的奇异星,这期我们来看看地球遭遇黑洞的后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地球上生活着千奇百怪的动物,向前追溯,它们都有自己的动物祖先。当我们要寻找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时,我们会碰到很大的麻烦。因为地球上的第一只动物显然已经消失在地球的往事尘烟中,它的许多后代也早已寿终正寝。虽然古生物学家可以通过岩石里的化石探索动物的祖先,但是化石记录往往缺失严重,而且许多古老的动物都是软躯体的,很难保存成化石。  相似文献   

20.
太阳注定会老死的,再过几十亿年,太阳就会变成一个膨胀炽热的赤焰熊熊大怪物,届时地球也就会被它所散发出的炽烈的热量和光线吞没,然后被熔化蒸发。到那时,我们还能拯救人类家园吗?现在已经有科学家在思考几十亿年后拯救地球的方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