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堂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注重生成的课堂才有生命的活力,个性的飞扬。要使语文教学设计适应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生成,着力于预设。在预设"生成点"时,充分考虑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能使语文课堂生成更多精彩。  相似文献   

2.
杨桂芳 《考试周刊》2014,(96):44-44
<正>我国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课堂就是向未知的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精彩课堂往往源于意外的动态生成。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不可复制的。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从而构建精彩课堂?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为"生成"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在新理念的导引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流程的推进中,对预设与生成的把控优劣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对理念解读真伪的一种显现。面对新课堂,如何珍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不拘泥于教材既定的价值取向,让感悟融入生命,彰显学生的个性风采。  相似文献   

4.
李福莉 《生活教育》2014,(15):80-81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教师应当充分的预设可能会出现的生成,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直面课堂意外,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如何有效地实践"生成式"课堂教学便成为实现"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面对课堂生成,我们应该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准确地把握,将其转化为有用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关注动态的生成,关注人性情怀。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课前精心预设——全面分析学情,构建弹性教学方案,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才能在课中机智地用活预设、整合预设乃至放弃预设,从而收获生成,让智慧的光芒闪烁课堂,演绎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7.
徐君 《文教资料》2010,(30):73-7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面对即时、动态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应精心预设文本,突破难点;精心预设学生,以生为本,使课堂精彩纷呈;适时捕捉细节,促进生成,让课堂洋溢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
动态生成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个体,课前预设时,教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在教学过程设计上要为学生主动参与和自由思考留足“弹性时空”,并预设应对策略,使预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张力”,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不同个性的生命体,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所谓"预设",是指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  相似文献   

10.
生成教学是指在多种预设情况下,关注师生的动态合理的课堂需求,师生一起或动态地达成预设性目标,或动态地进行当堂设计达成生成性目标。任何淡化"预设"的生成教学观念都是不完善的,把意外生成性资源作为生成教学的唯一追求亦是不尽合理的。教学中要从预设、生成、评估三方面来探讨生成教学的有效策略,并积极运用,从而发展师生的个性与潜能,使课堂具有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11.
课堂的生成性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是灵动的个体,他们使课堂出现各种难以预设的生成性资源。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成更有效?通过一系列教学研讨与课例分析,总结出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生成"的几条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应是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生成必须有足够的"预设"作为铺垫,否则"生成"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末。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前精心预设,关注课堂动态生成,思考如何引导那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涌动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13.
董云 《甘肃教育》2014,(22):47-47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管语文教师在预设时有多么严谨到位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语文课堂的可能性的生成,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的今天,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已经成为每个老师非常关注的教学热点问题。老师们已经改变了观念,理念上非常注重对课堂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处理,但是当真正遇到课堂生成的问题时,究竟该如何面对又都是一线教师的困惑,那如何对待课堂预设中随机出现的生成,让它成为课堂的精彩之处,这是值得大家深思和探索的。精美的预设应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预设与生成,教师运筹帷幄,会让语文课堂更显精彩。  相似文献   

15.
"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正确处理好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尊重并保护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节外生枝"的教学信息,恰当利用"错误"资源,展现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是构建充满生命关怀的"动态生成"课堂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李越花 《广西教育》2013,(29):54-54,85
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对话过程,也是学生成长和自我构建的摇篮。在这个摇篮中,处处存在生成与预设的矛盾,也处处存在引导学生突破自我的生机。理想的数学课堂是灵动、多彩与充满活力的,然而实际教学往往产生与预设相悖、与愿望相违背的"偏离性"生成。"偏离性"生成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败笔",因此,当课堂上出现"偏离性"生成时,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进行应对,从而让"偏离性"生成回归正途。  相似文献   

17.
课堂生成,是新课改后衡量一堂课精彩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动态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除了预设的精彩,还应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而生成许多"意外"。这些"意外"恰恰是课堂教学的亮点,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是教师无法预约的美丽。面对课堂上学生"突然冒出"的非预设性的信息或问题,多数情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生成分为"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然而小学科学的课堂是真实的、多变的,因此,尽管课前科学教师都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但也很难避免非预设生成的发生,这就需要科学教师面对非预设生成时积极应对,精心处理。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挑战已有认知结构,这样的数学课堂是不具有生成性的;在学习时只关注知识技能而没有经历生命成长,这样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如果教师能够尊重教材预设学情,尊重差异机智互动,尊重情感经历发展,就能生成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何为一节好课?再不是关注教师的"表演"有多精彩,而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习,学到了什么,生成了哪些精彩的瞬间。但是,生成也绝非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课前精心预设——全面分析学情、深度钻研教材、构建弹性教学方案,才能在课中机智地用活预设、整合预设,从而收获生成,让智慧的光芒闪烁课堂,师生共同演绎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