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袁海燕 《良师》2010,(1):51-51
我5岁时,她会把上山时刨来的一块红薯悄悄放在我的手里;我10岁时,她会因为我怕下雨而天天背着我上学;我20岁上大学时,她总会把种的西瓜都留着,静等在外学习的我归来,直至西瓜都烂了,才不舍地扔掉。  相似文献   

2.
李萍 《河南教育》2015,(1):60-61
有一种工作平凡而又琐碎,但洋溢着幸福、充满着希望,她就是幼教;有一双臂膀单薄而又柔弱,但温暖宽广,让无数个孩子健康、快乐,她也是幼教;有一种爱超越母爱,伟大神圣,让无数孩子刻骨铭心,她还是幼教……在幼儿教师这一平凡的队伍里,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她个子高高,笑声爽朗,真诚乐观,热爱工作。她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影响着我,以执着钻研的精神激励着我,她就是我的好搭档、好师姐、好榜样——张淑妮老师。20多年了,她一直陪伴着我成长,帮助着我进步。20多年前,当我刚踏进幼儿园时,她便成了  相似文献   

3.
<正>校园里有一个花店,很小,只有一个员工,是个20岁的女孩子。我没有问过她的名字,但我喜欢叫她叶子。因为每每在窗外  相似文献   

4.
抱得美人归     
<正> 我第一次注意到阿妮塔是在一次情人节舞会上——她深深将我吸引住了。被吸引住的除了我还有屋里所有其他男性。她金发齐肩,明眸善睐,笑容绚烂,但她的出众不仅仅因为她的美丽——她还是个出众的舞者。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那时,迪斯科是王道。  相似文献   

5.
我热爱陈琴。我热爱她十余年苦心探索“经典素读”.对中华文化传承伟业一肩挑的孔门弟子般的责任感、使命感:我热爱她大胆革新一本教材嚼半年几百生字记不全的陈腐的传统语文课堂;我热爱她一日不读书便觉一日虚度的书痴精神;我热爱她繁忙之中帮朋友改论文、为同行改公开课教案、为几千里之外的乡村教师邮寄经典诵读教材的古道热肠和慷慨大方;我更热爱她为川藏地区的希望小学筹款20万元的慈善义举;  相似文献   

6.
20年的杏坛耕耘,<江西教育>坚定了我扎根乡村的信念与决心;20年的相知相伴,<江西教育>让我找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她如良师,传递着教书育人的方法,给我启迪与智慧:她是益友,用温暖的话语,给我安慰与鼓励.翻开一期期<江西教育>,重温与她牵手走过的峥嵘岁月,往事如烟,却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7.
周顺海 《师道》2024,(3):39-41
<正>飘着墨香的《特殊教育书稿:昙花冷香》一书,终于摆在了我的书桌上,自从两年前初读电子稿之后,我便时时记挂着这本书。而今,我又可再细读一遍了,心中窃喜,见书如见人,我又可以在梁敏仪先生的灵思中获得一种学养的滋养了。这本书是她作为顺德启智学校校长践履“人性化课程”近20年的治学回思录,那一次,我与她第三次相遇,她说到她现今得益于远离“中心”而有机会冷静而客观地看待这20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冰心,20世纪的同龄人,20世纪的文学大师!今年2月28日,系冰心逝世12周年的纪念日!在读者心中,冰心是永远的文学大师;在我心里,冰心是一位爱心的"圣母"!每当我路过北大燕南园和临湖轩时,每当我漫步在北大未名湖岸边和湖心岛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冰心,因为这里,老人留下了大量的足迹.她曾在这里求学、生活、执教、结婚,北大是她的梦,燕园是她的家!  相似文献   

9.
有个20出头的记者来采访我,我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她并不知道该怎样采访,她的脑子是乱的。这个记者告诉我,她经常上网看别人怎样采访,怕自己被淘汰。我告诉她,以后不要总  相似文献   

10.
正老杨是我对她的爱称,一想到她我总是在心里笑开花。老杨身高一米五五,正好到我的肩膀头;体重四十公斤,一顿饭能吃仨馒头;老杨喜欢边干活边唱歌,能把《青藏高原》的高音唱上去,但给我唱《隐形的翅膀》时却完全跑调。噢,老杨的耳朵是最灵的,电话接通的第一句就能听出我是否感冒、心情好坏。(一)从小,她就对我很严厉:每天5:20放学,她说希望在5:30看到我的影子,并在6:30之前完成所有作业,晚饭之后看电视的时间也被她无情的剥夺,取而代之的是练毛笔字;星期天不许我外出逛街;较长的节假日则请家教为我  相似文献   

11.
我热爱陈琴.我热爱她十余年苦心探索"经典素读",对中华文化传承伟业一肩挑的孔门弟子般的责任感、使命感;我热爱她大胆革新一本教材嚼半年几百生字记不全的陈腐的传统语文课堂:我热爱她一日不读书便觉一日虚度的书痴精神:我热爱她繁忙之中帮朋友改论文、为同行改公开课教案、为几千里之外的乡村教师邮寄经典诵读教材的古道热肠和慷慨大方;我更热爱她为川藏地区的希望小学筹款20万元的慈善义举;我还热爱她擅长烹饪、着装得体的精致生活理念;热爱她"哈哈哈"的招牌式爽朗大笑和博文被删掉时大呼"我要疯了"的可爱模样……  相似文献   

12.
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一见到我,就小鸟般飞快地扑进了我的怀抱。 女儿用她的小嘴在我脸上狠狠地“啄”了一口,然后歪着脑袋淘气地对我说:“爸爸,我爱你20次!”过了一会儿她又说:“我爱你80次!”但是,很快她又改口了:“我爱你100次!”女儿是想借助她刚学会的知识来表达她的爱。对于一个才会数到20的孩子来说,恐怕100在她的认知中就是最大的数字了。  相似文献   

13.
周序 《中国教师》2013,(5):38-40
<正>去年,一个同在教育界工作的朋友来北京看望我,问起我的导师,我告诉他:"我的导师是郑新蓉教授。"他肃然起敬,竖起大拇指说:"她可是个很厉害的导师啊!"是的,郑老师的确很厉害。她的厉害不在于成为我国教育界唯一一个参加G20峰会(二十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的代表,不在于曾经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并成为最早将性别平等理念带入教育领域的学者之一,不在于她身兼数职、著作等身,而在于她的所有学生,从  相似文献   

14.
我的母亲     
关于我的母亲,我写的不少了。20年代初期,在美国写《寄小读者》时写了她;30年代初期,她逝世后,我在《南归》中写了她;40年代初期,我以“男士”的笔名写的《关于女人》这本书中写了她;同时在那时候,应《大公报》之约,再写《儿童通讯》,在“通讯三”中又写了她。这些文章在《冰心文集》中都可以找到,也可以从这些文章中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我想,天下没有一个人,不认为自己的母亲是最好的母亲(当然也有例外)。但是母亲离开我已经57年了,这半个世纪之中,我不但自己做了母亲,连我的女儿们也做了母亲。我总觉得不但我们自己,也还有许多现代的…  相似文献   

15.
汤医生: 你好!我女儿今年20岁,曾就读于某高校自考本科班,性格内向。在生活上我们对她溺爱有加,要什么我们就给她买什么;而在学习上却要求严格,而且不太注意她的感受。上大学后她的厌学情绪越来越强烈,半年后不得不休学。现在女儿经常喜怒无常,脾气越来越暴躁,还经常失眠。有时她感到特别孤独,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而我  相似文献   

16.
20年前的那一天,一个18岁的女孩。揣着浪漫的情怀迈进学校的大门,开始了新的生活。20年过去了,我问她:你后悔吗?你可曾后悔过?她说:不,我不后悔,我很幸运,因为我爱我的选择,爱了20年,其间有苦有泪有酸有涩.但爱却一直都在!  相似文献   

17.
陈凌 《学子》2009,(10):46-47
妈妈对我而言,是一个爱恨交织的人物。小的时候,她训我,我心里想:长大了,远离你;她管我,我心里想:长大了,我不养你;她督促我学习,我忿忿道:学习,学习,以后躺在棺材里还学习。如今,我远离了妈妈,可我的心却靠她更近;我没赡养她,可我每天都在学习中惦念她,回味着她的话。  相似文献   

18.
让我许个愿     
《课外阅读》2014,(10):4-6
<正>我想,我能做她的女儿,与她是有缘的。其实,上中学的时候,我一直不大喜欢她。那年,她40岁了,在学校当老师,却不大会做妈妈。她对我要求严格,却从没有试图了解过我。我从学校到家,要经过两条马路,一家电影院,大概需要20分钟。于是,每天下课,我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回到家里,必定要受到她的盘问。  相似文献   

19.
Sophie Bakewell(苏菲&#183;贝克威尔)是一个拥有中、美、越血统的混血儿,她的父亲是中美混血儿,母亲是越南人。她16岁就结婚了!而更让我听得连下巴都掉下来的是,她在16岁到20岁之间离了四次婚!  相似文献   

20.
刘同 《课外阅读》2014,(21):16-17
<正>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和我妈为了零花钱斗智斗勇。我说的任何事情,只要和她预想的不一样,她就选择拒绝。然后我就跟在她后面不断哀求,大概510分钟,她被我求烦了,就会满足我的要求,但会打15%10分钟,她被我求烦了,就会满足我的要求,但会打15%20%的折扣。比如我问她要10元零花钱,她只会给我8元。一次我问她要500元学费,她只给我480元。我很困惑,还有20元我该怎么办?最后哭着去找我爸,我爸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