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宏观媒介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的娱乐电视节目亟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节目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应认识到“边际效益递减“与“口红效应“对节目市场的引导作用;要谨防节目在消费社会与商业文化中“娱乐至死“;应依靠三网融合推动节目在应变中升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宏观媒介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的娱乐电视节目亟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节目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应认识到“边际效益递减“与“口红效应“对节目市场的引导作用;要谨防节目在消费社会与商业文化中“娱乐至死“;应依靠三网融合推动节目在应变中升级。  相似文献   

3.
教育电视节目形式上的单一和死板阻碍了教育电视台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传媒环境的改变,教育电视在网络化时代应回归其传媒本位,在节目内容上要坚守教育特色,在表现形式上应大胆创新;当下娱乐化大众文化氛围中,教育电视节目要同时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和娱乐需求,应在坚持教育内涵的前提下,大胆借鉴文艺节目的表现形式,加强节目的娱乐性。2010年末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栏目,借鉴娱乐性很强的真人秀节目形态,实现了求职教育与娱乐形式的巧妙结合,为教育电视节目的形式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毛传俊 《新闻世界》2014,(11):39-40
在国内电视节目中,一些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缺乏人文关怀与品牌创新,面临"娱乐至死"的窘境。因此,一些电视节目积极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传播创新。本文以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角度为切入点,对国内两档亲子真人秀节目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创新问题,并对电视节目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卢佳 《新闻传播》2013,(12):218
<正>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娱乐节目的收视率不断提高,与此带来的是娱乐节目品位的下降和节目格调的降低。笔者结合当前电视节目娱乐化现状来辩证分析,探讨电视节目应如何健康发展。一、界定娱乐化的概念娱乐化是通过娱乐的形式来吸引受众,而所谓的电视节目娱乐化则是在电视节目的播出形式、播出内容中加强了娱乐的功能,也可以说是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电视节目自身的一种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却通常是一种不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鲁婧 《传媒观察》2012,(7):16-18
目前,国内很多节目从样式到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出了娱乐化的倾向。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对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提出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本文在阐述电视节目娱乐化的流变历程之后,通过检视中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表现来引发我们对电视节目娱乐化所带来的利弊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限娱令"颁布实施一年来,对我国电视行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国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调整了节目配置,提升了节目的格调,改版后的晚间电视节目形态结构更丰富合理,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得到了一定的遏制。本文以湖南卫视为个案,对"限娱令"以后湖南卫视的节目调整与发展策略加以解读,从而对"限娱令"带给各省级卫视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在肯定"限娱令"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洁 《新闻前哨》2010,(10):74-74,79
游戏类节目是指以游戏作为节目主体,结合其他文艺、体育、知识等内容,通过屏幕内外多方手段实现广泛参与的娱乐类电视节目。从内容上划分,游戏类节目可以分为益智游戏节目、综艺游戏节目、竞技游戏节目。其中,益智游戏节目在几年前以寓教于乐的传播功能占据了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模式均是"智力问答+奖励"。本文将探讨中国内地益智游戏节目的策划创意、节目模式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视注意节目的创新而对节目编排用心不够,已不适应观众的变化。新的视听媒体使视听消费与享受日渐丰富,也将改变电视节目的编播规律。从超女到快女播出时间的不同可以看出湖南卫视在主动寻求观众。明珠的编排原则——寓各类资讯于晚间娱乐消遣大时段——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电视节目异化是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某些节目出现的与整个社会和精神领域的价值期许相异的现象。一些相亲类电视节目背离了应为受众提供服务和娱乐并丰富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旨趣,滑向了价值异化与文化异化的边缘,造成媒介背离主流价值观、追名逐利、回顾社会道德、传播畸形婚恋观等负面效应。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的同时亦应强化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各电视台相继推出多档明星真人秀节目,电视受众群体激增,其中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尤其火爆。然而,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娱乐类真人秀节目也暴露出版权争议、过度娱乐化以及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如何提升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品质、对节目进行创新是目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现状进行了总结,结合实例对近年娱乐类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创新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中国电视已经进入"娱乐时代",并认为这是在向平民化回归,但也有人因此表示出担忧,认为过度娱乐化已经给中国电视带来了低俗等弊端.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倾向迎合了社会的一种需求.其实,电视节目娱乐化是中国电视的一个发展过程,也是占领市场、走近百姓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类节目要克服庸俗化和粗糙化,并且应该主动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以避免在受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视听界》2014,(6):19-19
9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全面整顿电视养生节目,一下子将公众与媒体的目光聚焦到电视养生节目上。如果将中国的电视台比作一个大家庭,各类电视节目就像这家里的孩子,其中,新闻类节目无疑是最受"家长"(官方)宠爱的"长子",电视剧、娱乐选秀节目也都靓丽出众、人见人爱,而健康养生类节目是最不起眼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甫一出生就被丢给市场,任其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14.
任何电视节目的制作都应该在节目中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念。即使是具有娱乐色彩的节目形态,也应该在节目中贯穿主流意识形态,使节目在具有娱乐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到2005年,中国电影已经诞生了一百周年。在这一百年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5.
邓艳昕 《东南传播》2012,(8):171-172
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愈加明显,特别是最近电视婚介节目的热播,其娱乐化的节目形态,引起热议不断。本文试从中国电视婚介节目娱乐化倾向的现状、表现、存在问题及其如何正确引导电视婚介节目走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前言在电视媒体的传播中,娱乐节目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娱乐休闲定位的电视节目形式,娱乐节目的主持特色对形成节目的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当前媒介市场化环境下,电视娱乐节目为提升传播效果、形成节目的竞争优势,在节  相似文献   

17.
昃淼 《声屏世界》2016,(1):111-111
2016年,无论是从大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来看,还从省级卫视平台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来看,山东卫视的持续发展和快速增长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山东卫视的频道定位、节目编排、节目类型、节目调性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从新的品牌定位"悠久文明青春中国"到"综艺有责任娱乐有文化"的节目理念,这些变化都是山东卫视的机遇,只有把握住这些机遇,在广告营销中寻求突破和改变,才有可能实现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正娱乐脱口秀节目是指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自从1993年娱乐脱口秀节目引入中国,各大电视台涌出大量的娱乐脱口秀节目。以《天天向上》为代表的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播出后,不仅得到了市场的回报,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得到了主流价值的认可。《天天向上》的创新受到了大众和业界的普遍关注,从娱乐脱口秀节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誉为"继《快乐大本营》之后,湖南卫视第二个可以活  相似文献   

19.
刘羽 《新闻世界》2012,(2):40-41
真人秀节目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娱乐节目形式,在我国已经引起电视节目制作者和观众的关注。但目前真人秀节目出现了模仿痕迹重、缺乏创新、观赏性和道德底线相矛盾、缺少应有的"娱乐"氛围、缺乏产业化的运作理念等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使真人秀节目在实现本土化得同时获得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昌毅 《新闻世界》2011,(10):109-110
本文利用传播学中"意见领袖"理论,探究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的角色及影响力。并从受众需求、节目类型、传播环境等,探讨主持人作为"意见领袖"群体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