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4岁的幼儿基本能独立地阅读单幅画面的图书,并能基本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但对画面之间的联系和故事情节发展的理解还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2.
画面的选取、画面长度的确定、画面组接的基本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人体上构成了电视画面的编辑核心理论要点,全面理解与把握好电视画面的编辑核心理论,有利于电视节目画面编辑超越技术性的工作层面,从而达到一种艺术性的创造境界,最终实现电视作品的完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画面的选取、画面长度的确定、画面的组接原则、画面组接的基本方法等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大体上构成了电视画面编辑的核心理论,全面理解与把握好电视画面的编辑核心理论,有利于电视节目画面编辑超越技术性的工作层面,从而达到一种艺术性的创造境界,最终实现电视作品的完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看图说话是看图写话的先导,是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我教看图说话的做法是:(1)首先引导儿童观察画面,同时让他们回忆与画面有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2)研究画面,使学生理解图画的基本内容,构成完整而  相似文献   

5.
一、进入画面,理解词意。首先借助画面向学生提供信息源:画面的远景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中鸭、鹅追逐嬉戏。近景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几只鸡在觅食欢叫。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画面观察。我在鸡旁边贴上一张绘有小朋友的剪贴画,说:“假如你是这个饲养员,鸡、鸭、鹅谁离你近,谁离你远?”小朋友很有兴趣地观看画面,回答说:“鸭、鹅离我们远,鸡离我们近。”顺着学生的思路,我解释说:“鸡离我们近,我们说鸡在‘这边’;鸭、鹅离我们远,我们就说鸭、鹅在‘那边’。”这样,借助画面,学生兴趣盎然地理解了两个词语的基本意思。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年来,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运用多媒体技术突重解难,加深理解 高中生物学知识有许多涉及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其概念、原理、规律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这些知识比较抽象,高度概括。如果教师仅凭讲述或挂图分析,学生学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不易接受。若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动态画面,配以简要文字解说,动静协调、音像同步,便可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水分代谢”这一小节,学生对“渗透原理”难以理解,笔者首先展示一幅动态画面: 画面的蔗糖分…  相似文献   

7.
郑荔  刘书元 《早期教育》2013,(11):26-29
绘本是早期阅读的主要材料,对画面的理解在绘本阅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无字绘本为阅读材料,选取30名5岁~6岁幼儿为调查对象,运用口头叙述(oral narration)的方法让幼儿叙述绘本故事,并将幼儿的叙述转录成文字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幼儿能够准确理解画面,但是对背景和细节的关注不够;幼儿对单幅图的理解较为正确,对图与图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阅读画面富有创造性,能够自如地续编故事情节;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画面理解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作为电影语言基本元素的银幕画面,也是由多种艺术元素综合创造出来的,而这些诸多元素综合运用的结果要表现出来,其直接诉诸观众视觉感官的莫非是银幕上画面的构图布局形式和色彩明暗等视觉因素。观众也只有通过这些具体的视觉形象,去引起联想,引导理性的思维,才能最终理解电影作品真正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基本的学习任务,也是他们理解文章所应具备的重要语文能力。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讨论交流、表演动作、音乐渲染、想象画面等,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从而提高朗读实效。  相似文献   

10.
"看图讲述"是幼儿园最基本的语言活动形式之一。它包含拼图讲述、图画讲述、简述场景等形式,目的是利用具体形象的图示画面激活幼儿记忆中的信息,引导幼儿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去感知、理解和表达图片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一、活动目标(一)学习细致观察图书画面的主要变化,理解基本内容,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二)学会按顺序看图书,能独立地翻阅。(三)结合生活经验,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二、活动准备  相似文献   

12.
马婷婷 《考试周刊》2013,(58):195-195,173
"看图讲述"是幼儿园里最基本的语言活动形式之一,包括拼图讲述、图画讲述、简述场景等形式,实质是利用具体形象的图示画面激活幼儿记忆中的信息,促使幼儿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和表达图片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借助Tobii120眼动仪,选用卜劳恩的幽默连环画《父与子》中4个不同的画面对30名4~6岁儿童进行了眼动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年龄儿童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对图画故事角色、背景、内容等表现出的知觉选择和理解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图画故事的选择差异明显,图画内容越简单,儿童阅读目标定位越快,反之则较困难;儿童最感兴趣的和注意力较集中的是那些需要他们经过反复仔细观察、比较才能读懂的画面,对于那些太难理解或轻易就能看懂的图画,儿童的关注程度不高.(2)不同年龄儿童对画面内容的关注特征不同.低年龄儿童倾向于从与自己身份或角色相近的人物(而不是故事主角)角度来理解故事内容,而中大年龄儿童则倾向于通过寻找画面中的关键线索来理解故事内容;儿童对故事内在逻辑关系理解得越深入,其对画面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越强,注视时间和关注次数越低,理解速度越快;动态人物比静态人物更易引起儿童的注视;画面细节对大年龄儿童理解故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素描课程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通过素描教学可使学生初步认识客观物象,学会基本技艺,从而奠定正确的造型认识方式和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视觉。通过观察、理解、描绘客观形体,训练学生扎实的写实基本功。现在素描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许多教师只重写实,却往往忽视素描的形式因素,以至于学生缺乏主动性,只会画习作,不会画创作,对画面构成规律和主动组织画面等创造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严重脱节,创造力得到扼杀。在当今多元化的格局中,培养学生综合性基本能力,引导学生以全新的观念进…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就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是通过作者创造的形象来实现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特别是在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品现实生活画面的中心。叙事性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对人物和人物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只有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才有助于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电影音乐为画面所服务,画面提供了我们直观的感受,人们,也通过画面来感受音乐,给人更深刻的理解,电影音乐,虽然不那么具有功利性,因为,有着一定的限制,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并不能全面,与现实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正因为内容的确定性,是现实与画面相连接使画面丝丝入扣,解决了画面所不能传达给我们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对于西画还是对于中国画而言,用线作为绘画的基本造型语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从几何学的角度上看,线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由点的不间断移动所形成的轨迹。从透视的角度上看,线含在于形体之间,是形体块面转折产生的块面透视压缩变形所形成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画线就等于画面,也就是画体。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引导幼儿对画面情节进行连贯观察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引导幼儿对画面细节的关注有助于幼儿提高对图书画面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表达对图书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有效地挖掘图书内涵.  相似文献   

19.
浅谈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特点曹彦民电视画面构图和摄影构图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就是按照构图的基本法则进行构图,不同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时空变换的运动性照像摄取的画面在瞬间摄取,成像是固定的,电视画面构图是运动的。运动性有三种形式,一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的写实风景油画对画面空间的构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它们构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画面空间,体现出不同的情感特点,它们在画面空间的构建方式上的差别集中表现为透视的运用、画面色彩的表现、形体的塑造、虚实的处理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