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游戏是生活的一个最根本范畴,文化以游戏的方式产生出来。游戏的文化形态具有运动和竞赛的性质,竞赛的冲动比文化更为古老。胡伊青加《人:游戏者》一书为我们考察游戏与体育的关系提供了思想的线索。游戏是无意图的、无目的性;体育是有意图的、有目的性。游戏是天性和本能,体育是习惯和经验。以胡伊青加文化游戏论视角为据,寻找游戏和体育之间的哲学联系。  相似文献   

2.
运动教育、战术游戏和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学中很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定向学习则是连接运动教育、战术游戏和合作学习的理论框架.3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都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认为体育教师应该成为体育学习的促进者,强调体育学习要取得身体的、社会的和认知等的综合成果,并且这些成果是通过作出决定、社会互动、运动认知等方式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1运动教育模式介绍
  运动教育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西登托普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是美国流行的主要教育理论之一。运动教育模式提出的基础是游戏理论,游戏本是没有规则的,但此处是将过于自由化游戏制订出适合学生的规则,体现出一定的竞争性。它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有运动素养、有运动激情、会运动的运动员。它开展形式是以教师为直接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和合伴学习的学习方法,以团队小组、角色扮演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位置,整个教学模式是以比赛为主线展开,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和乐趣。图1为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程序示意图。  相似文献   

4.
表演视域中的竞技运动诠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从身体语言、身体体验、身体呈现、身体真实、身体文化和生命确证6个维度,诠释表演视域中的竞技运动,初步形成了竞技运动表演的思维体系,进一步丰富竞技运动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表演视域中的竞技运动不仅是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层次与结构规则并能实现社会交往的身体语言,一种遵循教化和内化相统一的情感性与知识性的身体体验,也是一种保持游戏本质、凝聚多种文化滋养和秉承不同民族文化特质的身体文化,竞技者在竞技舞台上以身体表演延续和传承了竞技运动文化.竞技者需要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呈现出最真实的身体,并将身体审美内涵表达指向观众,在不断改造自我过程中呈现竞技精神、实现自我超越、确证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5.
基于游戏理论的体育哲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游戏和体育的本质对体育运动进行哲学考察.认为:游戏是一种十分古老、极为普遍、内涵丰富而又意义深刻的人类生命活动;体育运动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习惯,是经过学习、模仿和积累而获得的身体能力.游戏是天性,是人先天具备的能力;体育是运动习惯,是人后天练习的结果.游戏活动和体育运动是由人类文化活动引导的结果,游戏和体育运动中夹杂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动游戏是伴随着人类诞生的最早的文化活动,是体育文化之源,是人类游戏之滥觞,也是早期人类传递生存经验的途径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用心血和汗水,智慧和情感抚育了它,使之成为能满足人们运动健身和多种精神需要的,集运动、舞蹈、音乐、诗歌、竞赛、交往、创新等活动于一身的综合性体育活动,成为所有人都乐于参与的社会活动。欢乐是运动游戏的一个主要目标,也是游戏必然要获得的精神成果。游戏与欢乐同在,失去欢乐,游戏也将远去,它是运动游戏对人类具有巨大情感魅力之所在,是运动游戏区别于其它文化活动的本质特征。运动…  相似文献   

7.
独木龙舟的文化解析——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不仅展示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范例,显现研究各原始运动形态获取第一手真实资料的有效途径,还要运用文化人类学进行具体深入的解释和分析,通过理论建设为倡导生态体育和保护文化遗产提供更完善的思路.研究发现,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是从竞技到体育的萌芽进程中的活化石,至今仍不具有体育性质,应视为一种体现独有民族性格的巫术礼仪性的游戏竞技遗存.在体育视野之外,该竞技游戏仍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留下若干谜团.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不仅确认了一项传统身体活动的性质,倡导文化遗产保护应包括其生态环境,还印证了体育人类学对体育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究,指出运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游戏理论和游戏教育。本文认为对运动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实践和总结,对长期困扰我国学校体育界“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问题,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依据我国幼儿人群游戏与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设计出以身体素质为基本分类、以幼儿体操与幼儿游戏运动组合为健身内容,并通过对5~6岁幼儿的游戏健身干预实践,观察幼儿体质指标中身体素质的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为我国幼儿人群运动健身科学指导与效果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结果:幼儿体操、游戏健身运动组合对幼儿园5~6岁幼儿的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明显的积极和促进作用,各身体素质指标第3-97百分位点结果均可以作为幼儿体操、游戏健身效果评价的有效指标,在评价体操、游戏健身组合干预前、后幼儿的身体素质具有可靠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谈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体育教学课,以游戏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已逐渐为广大体育教师所重视。游戏的方法很多,一般常用的有: A.发展智力的游戏。B.发展身体素质的游戏。C.不同运动量、运动密度的游戏。D.不同类别的游戏。E.分队和不分队的游戏等。游戏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简单而易于采用,同时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特别  相似文献   

11.
以地域文化的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宏观层面构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立"字研究模式:按照文化区、研究内容及影响因子划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区和亚区;以文化为侧重点梳理本地域武术文化的内容;遵循技术反映文化,文化影响技术的原则对典型拳种进行个案研究;归纳和概括本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文化现象和特征;运用地理环境的理论分析影响地域武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为理论基础,结合古代养生术、技击术和中医理论形成的一个拳种.从文化到拳种,“太极”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从文化到拳种,太极拳融摄了太多的民族性格和道德情趣.文章试图从温县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特征和人文因素等方面分析太极拳形成的传统文化背景,揭示太极拳形成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文化基本概念辨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进才 《体育与科学》2003,24(6):32-33,36
本文在转述对体育文化概念的多派理解后,提出应该依据文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体育进行文化学的分析。文章对“体育文化”以及与体育文化相关的“体育文化模式”、“体育文化冲突”、“体育文化交流”和“体育文化丛”几个概念给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体育民俗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玲  邵荣 《体育与科学》2006,27(3):25-28
体育民俗学是民俗学和体育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尝试,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体育民俗学将以体育与民俗相互交融的关系和民俗体育史实为客观依据,以民俗学为基础理论,以民俗体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体育的民俗精神,丰富体育和民俗学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新功夫剧是以真功夫和历史文化内涵为依托的功夫文化电视剧,文章在对新功夫剧的概念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从武术传播学、电视剧学等理论角度出发,认为新功夫剧是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分析了新功夫剧《少林寺传奇》的成功之道,探寻出新功夫剧对武术传播的积极作用,认为新功夫剧可以传播并丰富中国武术文化、为国内外观众树立起真实的中国武术形象、丰富武术影视传播理论以及吸引更多的武术爱好者,有效扩大武术习练人群。  相似文献   

16.
道家哲学与太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 ,对传统武术拳种———太极拳的影响 ,则主要表现在 :(1)道论 ;(2 )天人和一论 ;(3)太极说。从上述三个方面论述了太极拳与道家哲学的融汇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清末民初武术社团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出发,以组织文化理论为依托,将社团文化分成表层文化(物质层)、中层文化(制度层)和深层文化(精神层).对清末民初这一特殊时期武术社团的文化形成从3个不同层面进行归纳、演绎和分析,从而揭示清末民初这一特殊时期武术社团文化的本质内涵.研究清末民初武术社团文化,对于当前武术社团的发展及文化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体育文化自觉是新时期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途径,本文以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为背景,并将文化自觉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与其糅合在一起,最终明确农村体育文化自觉的主体、实现的途径和关键点,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村体育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与广西宾阳舞炮龙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为个案,运用亚当.斯密的"文化经济二元一体互动论"理论,对两者互动发展的现状和价值评估进行探讨,分析了两者互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揭示了两者互动发展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两者互动发展的操作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符号学是对文化现象意义解构与建构、传播与释义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它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使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愈加科学化。本文主要以符号学三分法为理论基础,对体育文化特点、形态分层以及系统性构建进行整体考量与符号学分析,并将体育文化建构与文化符号设计相融合,促进体育文化系统性构建的准确与流畅性。依据体育文化系统性建构的发展定位与原则,规范体育文化建构策略与体育文化符号系统性设计过程,以促进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