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会经常观察到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在发音时会下意识地英语单词中插入一个音段.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称之为插音现象.在中国学生的语音习得中,插音现象不仅十分普遍,而且发生频率较高,难以纠正.有些学生的错误甚至会沉淀、凝固在其中介语中,形成了语音僵化.对于这种插音现象,传统的英汉对比研究进行了描述,却无法从理论的角度给出满意解释.本文将运用音系学的最新理论一优选论对此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会经常观察到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在发音时会下意识地英语单词中插入一个音段.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称之为插音现象.在中国学生的语音习得中,插音现象不仅十分普遍,而且发生频率较高,难以纠正.有些学生的错误甚至会沉淀、凝固在其中介语中,形成了语音僵化.对于这种插音现象,传统的英汉对比研究进行了描述,却无法从理论的角度给出满意解释.本文将运用音系学的最新理论一优选论对此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对于母语为毕节方言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音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插音、替换、删音三种现象是该类大学生英语语音习得中最常见的错误,其中插音、替换发生的频率较高,容易在中介语中凝固沉淀下来,形成语音僵化现象。用优选论对母语为毕节方言的大学生习得英语语音的插音、替换现象进行解释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音转是语言在地理过渡和历史演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音变异现象,是方言形成的重要条件。在古韵三十部的基础上,通过音转理论追溯语音间的同源关系,解释造成汉语不同方言语音差异的原因,对方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慧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4):110-112
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常见学生因自己所听到的录音与书面材料有所不同而困惑。这是因为语音在自然的语流中有时会有些变化,这就是英语语流中的音变现象。在英语口语中,这些语音现象比比皆是,不仅影响因不熟悉这种现象的学生将语言自然、生动、流畅地表达出来,也给学生的听力理解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和麻烦。但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技能,并且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相关练习,就会最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受试学生英语读音情况分析以及他们在英语语音学习中出现的插音类、删音类和替换类等主要错误的优选解释,建立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音节时,受汉语普通话音节制约条件影响而生成的典型的制约条件初级等级序列。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典型的制约条件初级等级序列,随着显性语言形式的不断输入,学生习得英语音节结构经过了标记性制约条件的降级。这种降级模式表明二语习得是一个由错误驱动的、音节结构的制约条件重新排序的、递进式的习得过程。  相似文献   

7.
词汇借用过程中,对借出语合格而借入语不合格的形式要进行音系修补,插音是其中一种很重要也最为普遍的修补策略。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插音现象可以分为辅音丛插音和音节尾插音两种。文章以音节尾插音为例在OT理论建构基础上,运用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序对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插音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得知插入中性元音[i]是插音最好的选择,中元音[ ]较常见,高元音[u]则次之。  相似文献   

8.
声调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外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之初常常操一口并不地道的发音,这种语音方面的偏误有些会随着学习的进展逐渐消失,而有些却可能“石化”,使得他们即使学了多年汉语,一张嘴却还是暴露了自己的老外身份。针对这种“洋腔洋调”现象,本文从汉语的节律性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试图找出帮助外国学生习得地道汉语语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老师本人发音较准,但为学生正音却无能为力,究其原因是缺乏语音理论。语音是口耳之学。小学生主要是模仿老师的发音。但一些发音难点不是靠简单模仿能奏效的。如南京人n、l不分,教师发一个l,学生会发成n;吴语区平翘不分,把r发成l,学生怎么也模仿不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运用语音理论,指导学生发音。语音理论有很多,在小学里能用上的主要是指声、韵、调的实际音值,怎样才能发准这个音。如声母发音部位和方法;单韵母的舌位、唇形;复韵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动程等。这些内容,有些老师在进修语音时不注意的。其实,恰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音学和音住学的角度分析了阻碍听力理解的语音现象,强调了音的同化、连读、失去爆破、重读和语调等方面对句意的影响.提出听力教学中应增强语音意识,加强对学生语音方面的指导和练习,从根本上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小学二年级儿童英语单词发音习得情况的实验和观察,发现该年龄段儿童英语单词发音习得过程中常出现省音、替代、增音和鼻音与边音混淆的错误,随着对正确发音的接触,生理机制的成熟这些错误会逐渐消除,儿童的语音体系最终会接近正确的语音体系,因此,自然音系学理论对二语语音习得有很强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语补音>是宋人宋庠在前人音注的基础上补充增益而成.宋庠认为前人所注旧音简陋,所以根据经典音注与时音增加了新的音注,但同时保留了旧音.通过对<国语补音>旧音反切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在剥离出假性音切的基础上用反切比较法分析发现,旧音的反切用字与<切韵>系韵书有很大差别,声母和韵母也呈现出不同于<广韵>的特点,其音注反映了宋以前甚至唐以前的语音现象,有一定的价值.探求旧音所体现的语音现象,会确定旧音产生的时代,同时为中古音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语音学习中常见有舌位不准,口型不对;有加音、吞音现象;重音把握不准等问题。加强学生的语音教学,可以通过加强普通话的学习和音标的学习,培养良好的语调习惯,以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标记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记音符号,作为最科学最有效的推普工具,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却被忽视了。把《汉语拼音方案》的有关内容融入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用语音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语音理论学习。  相似文献   

15.
浅议语音隐喻在英语幽默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里重要的理论,在隐喻中学者关注较多的为修辞隐喻,语法隐喻等方面,对语音隐喻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从英语中的幽默现象入手,探讨隐喻与幽默的关系,以及由语音引起的英语幽默.如由双关的用法而引起的幽默,通常是由于相同的音有不同的意义而导致的,而这些现象通过语音隐喻的理论知识即可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标记理论是当今语言学中用以分析语言系统的一条重要原则.目的是通过分析语言各子系统中的标记现象来建立语言的标记模式.Eckman提出的标记差异假设把学习的困难程度和领域与语言间的差异和标记程度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中的迁移现象.本文通过标记理论在综合英语中的应用总结分析出学生在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容易出现的错误.加以解释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发音验证的方式,证实汉语辅音系统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辅音系统产生了负迁移作用.英语中那些与汉语相似的语音是习得的难点,学生用汉语的语音去代替与英语相似的语音,产生负迁移现象.这种负迁移现象不仅发生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也发生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中.  相似文献   

18.
儿化琐议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是以语音为载体,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把若干个词组合在一起,以语句的形式来表达意义的。在语流中,“一个语音和其他语音组成一串连续的音,就难免互相影响,于是就产生了语音的变化”(《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等编著),这种语音变化人们称之为音变。 音变是复杂的语言现象。不同的语音学专著对音变现象的归纳不尽相同,而且存在着实同名异现象。有的以多种语言为对象,分析了同化、异化、腭化、鼻化、儿化、增音、减音等十几种音变现象,有的以现代汉语为对象,归纳为同化、丢音、儿  相似文献   

19.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以下情况:有些句子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就是语感在起作用。所谓“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和色彩的感受等。作为英语教师,应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运用英语进行创新思维。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此时,就应给出一些包含该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考察了中文汉字的音对日文汉字加工的影响。实验采用语音判断任务。结果表明:被试加工日文音相同类型词时,中文音相同会在反应时上促进判断(是判断);加工日文音不同类型词时,中文音相同会干扰判断(否判断),这种干扰表现为被试判断的反应时延长,错误率高。实验说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对日文汉字的加工过程中,中文的音对日文加工存在影响,这种影响在中文和日文一致时表现为促进,不一致时表现为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