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消费者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产品与市场被不断的细分,常见的大众传播广告模式已不能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传播活动也由大众传播逐渐走向分众化传播。此间,大量的分众化媒体迅速崛起。DM杂志继承了传统DM广告分众传播、免费投放、直达受众的优势,加上其广告针对性强、可测性高、反馈机制良好和价格低廉等特...  相似文献   

2.
传统营销传播将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关注的是广告的市场利销性;整合营销传播理念则将广告看做品牌与顾客及利益相关人良好关系建构的一种沟通工具,因此广告的目标策略、目标受众策略、广告媒体策略和广告传播策略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魏华 《视听界》2004,(3):52-55
由于广告传播情境的变化,旧的传播技法已逐渐不能适应广告发展的需求,人性化创意以其极富张力的三层空间内涵在广告传播中找到自身独特的生存位置,给目前广告传播的疲态带来新的活力,并收到销售量和美誉度双赢的传播效益。一、旧的传播技法显出疲态从广告传播的过程来看,广告传播者根据广告目标的要求,策划和制作广告,然后通过大众媒介等渠道将之发布出去,其目的是把广告信息传递给目标对象,并最终对消费者产生影响,促使其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发生购买行  相似文献   

4.
石蒙蒙 《新闻世界》2011,(9):185-186
随着我国广告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的广告研究文献也在量的积累上达到了一定高度。本文重点分析从视觉传播的角度研究中国广告的论文,提出了中国广告视觉传播研究的阶段性发展:广告作品赏析阶段、视觉传播作为文化现象在广告研究中的导入阶段、视觉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广告研究中的量化与发展阶段。以期对我国广告学领域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并吸引更多的学者对我国广告业的发展作出理论上的贡献和建树。  相似文献   

5.
吴丹  赵江 《中国出版》2015,(6):32-34
在互联网时代下由于破碎化的时间带来的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最终导致广告传播方式的变革和微电影广告的出现。微电影广告的传播主体是品牌广告的发起者,其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传播:一种是借助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形成关系网络,最终形成裂变式传播;另一种通过微博等方式进行传播,与复杂网络信息的传播模式相同。这两种传播模式相互补充,为微电影广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DM杂志作为一种新型的广告形式在我国发展迅速。本文将运用传播政治经济学商品化、结构化的观点,解析DM杂志与"受众的两次买卖",阐释广告商、受众与媒介产品三者关系,对如何更好的发展DM杂志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直邮广告(Direct Mail Advertising,简称DM).就是指广告主将广告信息印刷成信件或宣传品以指名方式直接邮寄给有可能购买的消费者的直接广告。它是以邮政传递网络为传播途径.以信函为载体的广告媒体,选择有针对性的目标客户群落的名址打印封装,通过邮政渠道寄发的一种函件业务。  相似文献   

8.
DM(Direct Mail)广告即直邮广告,是指向目标客户通过邮寄、直投等方式发布的广告,它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同时成本低廉,还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一个以细分目标受众为对象的DM广告群正在形成.本文借用市场营销学理论,从盈利模式、受众需求和延伸营销、跨媒体经营、进入融资市场某方面来分析DM广告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广告产业也发生了巨大转型,借助新媒体平台短而精、传播快捷、受众多样化等特性,广告传播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新媒体的发展对广告传播的影响"的探究上,采用理论结合案例分析的方式,详细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告传播领域的变化,并提出了一些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优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广告产业的创新发展给出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协 《新闻通讯》2009,(11):39-41
广告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符号的创造和操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为强制性的生产和传播意义的过程。广告在创造意义的同时也在制造着神话,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中,广告神话体现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本文试以耐克广告为例,运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剖析出广告符号消费背后的生成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品牌符号系统的作用机制对目标受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卫奕 《档案管理》2008,(6):27-28
无论是档案馆的整体形象定位还是某一次特定的档案信息传播活动.都可融入整合传播的思想。具体方法包括档案新闻传播、档案公共关系传播、网络传播、广告传播以及标识系统传播等。  相似文献   

12.
骆佳 《记者摇篮》2004,(1):28-28,30
一、广告的特殊性决定广告语言运用中的特殊性《广播电视辞典》中对广告的定义是这样的“广告是一种信息和信息传播的手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广告即包括以赢利为目的的商品或劳务信息等传播形式,也包括不以赢利为目的的非经营性的社会公益广告、社会服务广告、各类声明、启示等传播手段。狭义的广告,也称商业广告。是借助特定的媒体,向目标消费者传达特定的商品或劳务信息。以求达到预定目的的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型广告模式——移动视频广告应运而生,并凭借稀缺的价值、超高的点击转化率等优势一跃成为广告业界新宠.面对受众日趋个性化的需求,移动视频广告面临诸多挑战,还需以多元化传播样态抢占市场与流量份额.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成为广告传播的主流媒体之一,广告的隐性化传播手段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并有可能发展为一种主流的广告传播方式.隐性化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包括搜索式广告、虚拟社区当中的置顶式和讨论式的广告.其共有的特征可以比较鲜明地反映出广告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之为例,具体分析了未来广告的发展趋势、动因和特征,以期为广告媒体研究以及相关企业和部门对广告的发展和引导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18)
仪式是人类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仪式功能多维度地体现在社会整合、体现象征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展演等方面。广告是一种仪式,广告传播是一个与消费者共享意义和对现实仪式性建构的过程,重新认识广告的仪式性本质并凸显广告的仪式功能,既是对广告本源的回归,也是实现广告传播目标、提升广告传播价值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夏文蓉 《新闻大学》2008,(2):101-105
建构中国广告传播理论是在我国广告业高速成长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课题。系统梳理西方广告传播理论发展过程可以对我国广告传播理论的建设提供参照。全面研究我国广告传播理论建设的现状有利于对构建我国广告传播理论的任务形成更为全面理性的认识。由于我国的广告传播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建构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任务十分明确,即:首先要明确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对象、范围以及研究方法,其次是面向未来的广告传播实践,在把握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步骤展开。  相似文献   

17.
石好 《传媒》2006,(1):61-62
DM(Direct Mell)广告即直邮广告,是指向目标客户通过邮寄、直投等方式发布的广告,它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同时成本低廉,还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一个以细分目标受众为对象的DM广告群正在形成。本文借用市场营销学理论,从盈利模式、受众需求和延伸营销、跨媒体经营、进入融资市场某方面来分析DM广告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王蕾 《大观周刊》2012,(46):49-49
近年来新媒体不断涌现,传媒界形成了一股新媒体的热潮,使我国传媒业进入成长高峰期。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它已成为业界关注、议论的热门话题。尤其是新媒体广告发布的多元化与传播的多层次化,使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受到)中击。但是究竞受众对新媒体广告的反映如何,其传播效果怎样还值得调查研究。本论文从广告媒介、广告传播主体、广告传播受众等相关方面探究新媒体广告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提供可为借鉴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广告的本质是营销,形式是传播。广告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文化,是向更广泛的公众告知的以反映经济信息和其他社会内容为目的的传播形式。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广告是大众传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广告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广告已经从简单的信息交流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音乐在广告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作为广告的一种重要修辞表达手法越来越受到广告制作人的青睐。本文对音乐在广告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广告音乐运用的具体策略,即在广告音乐运用时必须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素:产品类别和产品特点、产品的品牌定位、受众群体、广告情节设计的情绪需求、广告情节设计的时空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