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现有的专利制度缺陷造成了诸多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权属纠纷目前,现有的《专利法》关于职务发明创造界限的规定,既有职务发明创造涵盖范围过宽的问题,也有难以区分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困难。因而,造成了诸多专利权属纠纷。1.本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的却申请了个人非职务发明专利。照现有《专利法》的规定,有些职务发明者,将本属于职务发明的创造成果,却以个人名义或者以自己的爱人、子女、兄弟、姐妹甚至父母、岳父母的名义,申请了个人非职务发明专利,给日后的专利权属纠纷留下了隐患。2.单位同意将职务发明创造让渡于职务发明者个人,申请非职务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高等学校常见专利侵权纠纷及应采取的对策。这五个方面是:一、高校专利权被侵权而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二、高校侵犯他人专利权而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三、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侵犯专利权?四、发现侵权后应采取的措施;五、高等学校如何避免作为被告而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  相似文献   

3.
根据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第四十五条(修改前为第四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由此而启动的法律程序就叫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审查程序,简称无效宣告程序。 笔者作为一名专利代理人,从事专利代理工作以来,先后接触到了四项无效宣告请求,其中作为专利权人的代理人代理了三项。在这四项无效宣告请求中,都是针对实用新型专利权提出,有三项是由于侵权诉讼引起,另一项是由权属纠纷引起。目前,上述四项无效宣告请求都已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  相似文献   

4.
企业面对各种涉及专利的纠纷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本文从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权属纠纷的诉讼及应对策略、专利侵权诉讼和  相似文献   

5.
对于专利权来说,如果未经许可将他人的技术成果用来申请专利,就可能出现专利权属纠纷。但专利权属纠纷的法律性质是什么,其诉讼时效如何确定,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业内对此问题认识不一,常见的观点是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适用二年的诉讼时效。近来,学者与司法界对此不断反思,陆续出现不少判例不认同专利权属纠纷也适用二年的诉讼时效,但系统地阐明个中法理的分析文章还很少。本文旨在对此作出较为细致的法律分析,抛砖引玉,希望引起业内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专利诈骗的对象几乎都是非职务发明人." "我国非职务专利申请量历来挺高,但市场前景远不如职务发明." 这应该是目前我国非职务专利发明领域的现状. 发生在专利领域内的诈骗为什么瞄准了一类人?我国非职务专利发明保护存在什么问题?又该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7.
申请141项专利、拥有42项专利权(其中有4项为发明专利)的45岁的任文林在武汉非职务发明界内小有名气,被媒体誉为“发明大王”,由于多年来痴迷于搞发明而耗尽财力,妻儿离去,家不成家,因此,又有人称他为“专利流浪汉”。  相似文献   

8.
阅读提示: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中重要的一员,受到法律的保护,相对于一般的有形资产,专利权属的界定十分复杂.明确的专利权属会给潜在的投资人和技术合伙人一种独特性,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垄断市场和融资的重要筹码之一.而存在权属瑕疵的专利可能会给受让者的利益带来程度不一的损害.此案审理中,关于技术开发合同的法律性质、委托开发合同的专利权归属、职务发明如何认定等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发生在我省的一起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分析,对专利权人和被诉侵权方在专利纠纷诉讼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专利技术的正确采用,专利管理机关在专利纠纷处理中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精浅看法,以利于专利权的保护和专利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高等学校常见专利申请权纠纷及应采取的对策:一是委托研究中出现的专利申请权纠纷;二是合作研究中出现的专利申请纠纷;三是人才流动或兼职引起的专利申请权纠纷;四是职务和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纠纷。  相似文献   

11.
在对供应链企业专利联合开发中专利权属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供应链企业专利联合开发中专利权属纠纷产生的客观性根源、法制性根源、机制性根源和运作性根源,并从事先与事后两个方面提出了供应链企业专利联合开发中专利权属纠纷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高等学校中的专利成果划分为职务发明、混合发明、非职务发明,并以此为基础对高等学校与其科研人员、高等学校与其合作企业的专利权属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3.
发生专利权归属纠纷,表明此时谁是专利权人出现争议,在该争议解决之前,应暂停其他与该专利权有关的程序,即中止程序。但在实务中,出现了专利权人利用关联公司提出权属纠纷并启动中止程序以拖延其他正在进行的程序进程,例如专利无效程序的进程。这使得中止程序有被滥用的可能。本文剖析了两个实际发生的利用中止程序达到拖延时间目的的案例,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对中止程序请求进行实质审查并引入相对方意见的建议,以完善中止程序制度使之免遭滥用。  相似文献   

14.
专利权受到侵犯之后,专利权人应当选择何种法律救济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行专利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从上述规定可见,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有三种途径可供选择:一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二是由被侵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例如独占许可或者排他许可的被许可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是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我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的是原告单位的一批技术人员跳槽后成立了新的公司,生产与原单位同类的冷加工机械产品,并在离职后一年内将其在原单位的职务发明申请专利,其中部分专利与发明人在原单位完成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另有部分技术方案作了改进。经过审理,法院认定其中基本相同的技术方案属于职务发明,而对作了改进的技术方案则以"部件、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均不相同,不能……认定两者体现的技术方案有关"为由认定为非职务发明。本文中笔者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该专利权属纠纷的代理思路、诉讼策略及判决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职务发明权属的变革为探讨中心,借由奖励导向与权利导向的叙事勾勒新中国70年职务发明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结论有:改革开放前30年,职务发明人曾享有意思自治,可以决定职务发明专利的权属,并能获得相应奖励,而后的时事变更导致专利制度形同虚设,职务发明奖励也荡然无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务发明制度逐步恢复,发明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专利权,发明人的权利主体地位获得法律认可,科技体制的变革、专利制度的完善、专利政策的推动和对创新的激励是促进新中国职务发明权属变革的动力。当今,《职务发明条例(草案)》仍存在职务发明人权益缺乏有力保障、单位的责任过轻等弊端。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2日,第53届全国药交会开幕的当天,威尔曼公司以侵犯其一项药品专利权为由,请求厦门市知识产权局在药交会展馆现场查封了由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广州白云山科技总经销的抗生素“百定”(其通用名为注射用派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威尔曼公司请求予以保护的专利权竟然是一件由於权属纠纷而处於中止状态的专利权。根据《审查指南》的规定,专利权中止後,将停止包括无效宣告请求在内的全部程序;但是。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处於中止状态的专利权的行使作出规定。笔者拟就这一问题提出一此白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论职务发明创造的非职务化流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是单位甚至国有专利权流失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导致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遏制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长期以来对专利权侵权诉讼时效一直存在争论.专利权因其权利的特殊性,与传统民法上的物权法律地位有些相同,因此,停止侵权的诉讼请求、专利权或者专利申请权的权属纠纷、发明创造发明人与设计人资格纠纷都是不应受诉讼时效限制的.  相似文献   

20.
小鹭鹭的一项专利被他人侵权无偿使用了 ,她到法院起诉 ,但法院判决结果是 :小鹭鹭的专利已成为失效专利了 ,被告可以无偿使用。小鹭鹭气得直哭 :“为什么我的专利会失效呢 ?失效专利还有用吗 ?”专利说 :“让我告诉你——失效专利有效用”。专利是在以下五种状况下而成为失效专利的 :一、专利超过了“专利法”的规定期限而成为失效专利 :按 1 993年 1月 1日起生效的修改后的“专利法”规定 ,发明专利的专利权有效期限为 2 0年 ,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的专利权均为 1 0年。而按 1 984年颁布的专利法规定 ,发明专利有效期 1 5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