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新媒体时代,载体、需求、力量是影响媒体传播的三个因素,中国之声要运用好微博工具,必须实现媒体运作理念、媒体资源理念和媒体经营理念的变革。本文对此提出两点建议:中国之声应该更组织化地管理官方微博,更有规律地更新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2.
国际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出现,迫使报纸更像杂志,周刊更像月刊,月刊更像季刊,而季刊已经变成书了。美国《新闻周刊》编辑乔恩·米查姆的这番话,实际上已经道出了纸媒出版形态演进的基本规律,即报纸的小型化、杂志的图书化和图书的移动化方向,并因此诞生了三个英语新词BROADLOID,MOOK,POOK,它们的流行正是纸媒印刷出版形态最新变化的实景写照。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巨手推动着世界变平,东方和西方从未像今天这样亲密接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中国因素、中国故事越来越受到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国际风云也日益成为中国媒体特别是财经媒体的盘中大餐。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6.
民意与民愤     
很多媒体及其记者动辄以国家、社会、公众的名义说事时,其实更像赶集、看戏、逛庙会.  相似文献   

7.
从《新青年》的思想探索看中华民族道路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1915年9月的《新青年》,是中国新 闻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新青 年》的非凡的历史穿透力就在于:在20世纪中 国创办的所有媒体中,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 《新青年》那样给予当时社会造成雷鸣般的轰响, 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新青年》那样提出那么 深刻而纷纭的思想,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新 青年》那样激烈而勇敢地抨击旧事物,倡导新事 物,没有哪一家媒体发出的呼唤和呐喊,能够像 《新青年》那样超越时空,刺过悠悠的历史,至 今长啸不已!  相似文献   

8.
鲁茂亮 《视听界》2013,(5):63-65
在这个移媒体蛊行的时代,手机媒体正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改变传媒的市场格局。本文主要探讨手机媒体触发性的物理功能改变了人们对待和处理信息的观念和方式。手机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的兼容性,使得手机更像一个“碎片化传播”的媒体,这种碎片化的局限如何弥合,是人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非 《新闻知识》2005,(5):12-14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即将在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中国国际化进程促使电讯传媒正在经历一系列的变革。但在这场变革当中,传媒首先经历了近十年的媒体集团化的过程,而现在随之而来的数字化技术将会给中国的电讯传媒带来更深刻的变革。如果说媒体集团化是推动了中国的媒体进入全面而综合的发展阶段,那么数字化将是对中国电讯传媒全面挑战的开始。数字化对于电视媒体首当其冲主要有三个挑战:  相似文献   

10.
陈映 《新闻传播》2004,(10):40-42
本来,对于财经媒体来说,内容为王是绝对的;但对于像《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这两家世界上最出色的财经媒体来说,内容的竞争反而退居二线了,经营策略成了更重要的因素。本文试图对这两家财经大报在面对全球化与网络化这两个新的世纪课题时的不同反应与策略进行比较与  相似文献   

11.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标志的数字媒体的“拟像”传播呈现出广谱性特征,构建了全新的视觉公共性图像形态。虚拟性与“拟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也是媒介建构的出发点,人与媒介互动过程中内在地规定了虚拟性特征。数字媒体的迭代发展,创造出了新的“拟像”形态,推动了媒介视觉传播的全面“拟像化”,反映了工业文明生产的广谱性“图像生产机制”。数字媒体的“拟像”传播使文字、图像、视频具有了互文性特质,实现了不同文本整合传播机制。数字媒体语境下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构建了沉浸式和交互性“拟像”传播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陈凯 《传媒》2014,(22)
正在美国,非赢利性新闻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作为一种群起现象受到关注确无先例,媒体公共性色彩加重会带来区别于重商逻辑的连锁反应,2011年《经济学人》一篇文章曾指出,新闻在很多方面正表现出19世纪前工业化时代的特征:发行量小,都是高度地方性新闻,报纸更像观点纸而非新闻纸,为政党服务并接受资助。细察美国非赢利性新闻机构,确实已与此文判断部分相合,中国媒体虽未有此类集群概念,但某些媒体局部零星做法也相去不远,相似的做法在不同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4日,29岁的中国女将李娜在巴黎的罗兰·加洛斯体育场,历史性地斩获了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女子单打冠军。全中国和全世界的媒体对这位女子给予最高级别的赞誉之词。中国媒体说她书写了历史。CNN说她的夺冠"就像童话一样"。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舆论场上,媒体间议程设置力量的此消彼长影响着国际话语权的归属,社交媒体的普及进一步复杂化了议程设置动态。本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议题为例,收集了中国媒体、“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媒体和非合作国媒体三方于2013-2023年在Twitter上发布的推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从方向、强度与时滞三个层次全面比较三方媒体议程设置之间的异同。研究发现,在方向上,三类媒体之间具有均等的议程设置效能,均掌握议程设置权力;在强度与时滞上,中国媒体比两类外国媒体有更高强度的议程设置能力和更持久的议程设置时间;这一结果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议程博弈的复杂新动态,本研究从媒介环境、议程驯化与议题所有权角度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中国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议程设置中可通过融汇权力、涵养内力和保持定力的“三力”提升策略来强化媒体议程设置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广州,作为中国知名的一线城市,其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发展日益受到国内与国外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的关注。本研究基于两个自建的中美新闻语料库,使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3.4.3提取高频词汇,分析其语义趋向及语义韵,结合批判性话语分析,对比中美媒体所塑造的不同的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研究表明,美国媒体关于广州的报道比中国媒体更为灵活和多样,用词方面的准确性更能体现出媒体或者国家对待事件的情感态度。国内媒体因有加强广州的国际影响力的责任,在报道上主要宣传广州具有积极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这是党中央对媒体融合发展的使命要求,明确了主流媒体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时代任务。福建闽西日报社,作为一家诞生在革命老区的主流媒体,时刻牢记殷切嘱托,坚持“党报姓党”基因,坚持“开门办媒体”意识,以守正创新的姿态,着力打造党委政府满意、媒体满意、受访单位满意、群众满意(以下简称“四满意”)的宣传格局,探索更有效率、更有效果、更有效益的全媒体传播路径,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陈涯 《今传媒》2005,(7):102-104
长久以来,企业对媒体既爱又怕。一方面,企业通过媒体让消费者知道它的存在,同时又通过媒体从侧面了解其他竞争对手的情况和行业大势。然而,企业家们不无惊慌地发现:媒体是喜怒无常的,有时它会扮演一个扒粪者的角色;有时甚至更凶狠,像一条鲨鱼。对新闻内幕永无止境的追逐恰如鲨鱼的嗜血本性,它的鼻子能嗅到百万分之一的血液浓度——一旦哪里出现一点纰漏,它就会寻机而来,迅速出击。间接死在这条鲨鱼嘴里的企业可以开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巨人、三株、银广厦、蓝田股份、德隆等等。因此有人总结:要像防贼一样防媒体,要像供佛一样供媒体。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的媒体属性类似于螺丝钉,那你就应该找个螺丝刀来帮忙,你的成长曲线是螺旋式的;如果你的媒体就像颗钉子,那么你就应该找一个锤子来敲开市场。但如果一切正好相反,本来像颗螺丝钉,却羡慕钉子的推广模式,醉心于大块吃肉大碗筛酒大称扔金银的快意人生,于是像钉子一样找个铁锤来轰市场,非要直线地敲进桌子里——桌子也残了,  相似文献   

19.
媒体是个过滤器和放大器,主流媒体应该体现主流的价值观,让主流文化笑起来!片面追求节目收视率,就像杀鸡取卵,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牛力 《声屏世界》2011,(4):11-12
作为政治传播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领导人的媒体形象一直都是西方政治传播学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但在中国政治传播学的发展进程中,领导人媒体形象研究却未能像其他分支~样得以独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