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受访专家关庆维,北京同仁堂名医馆馆长、主任医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承人。国医泰斗、肝病大师关幼波嫡传弟子。中医认为"肝"是一个功能系统;诸多病症都从肝论治记者:从中医的角度怎么认识"肝"?关庆维:西医所说的"肝"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肝炎是肝脏的炎症。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制约西医东渐发展的因素众多,但较之其他因素,儒学与科学的关系触及了中西两种文化、哲学与科学、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等价值观层面,因而是西医东渐的一条主线。西医东渐始终贯穿着儒学与科学的互动关系。其中,儒学和中医对以现代科学为基石的西医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同化""重构"和"选择";西医对中医乃至儒学整体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医和儒学整体的冲击作用;二是对中医和儒学整体的变革作用。需着重指出的是:西医冲击中医的矛头所向,重在中医所包含的儒学等哲学成分,而西医对中医的促进作用,其着力点之一也在于逼迫中医逐渐减少儒学等哲学成分,而朝向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50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士奎 《学会》2007,(1):30-33
<正>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是自1958年我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结业,培养出我们第一批西医离职学习中医人员(简称西学中人员)开始,首先从临床入手开展起中西医结合研究,至今已近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23)
目的:了解中医、西医两种医疗体系下失眠症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从而探讨中西医疗法对于失眠的防治效果。方法:以"失眠症"为关键词检索,总结出失眠症的中医西医认识以及两种医学对于该类病症的治疗方法。结论:中医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几乎无不良反应,但起效较慢;西医治疗,患者睡眠困难即时改善,但药物依赖性等副作用大;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综合医两者优点,睡眠情况改善明显,起效较快且减弱西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中医骨伤科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中医药发展的历程,总结中医骨伤科学的特色和优势,对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研究,讨论中医与西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建立一种有利于中医骨伤科发展与创新的思维模式,为构建完善的中医骨伤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对广东省高校如何实施中医骨伤科学创新教育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申建权 《科教文汇》2012,(27):148-149
在目前的西医院校中,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象征已经成了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但中医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往往涉及的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并且由于西医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这也就导致中医的教学存在着种种的问题。所以,在西医院校教学中如何加深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中医教学的质量则一直以来是西医各院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房洁 《科技风》2024,(11):139-141
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大多是西医护理,学生中医护理素养不足,护理能力培养不够,主要表现为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学习资源缺乏统筹融合,很难系统地建立学生的学习框架,使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中医与西医护理课程内容结合度不高,很难凸显出中西医结合护理特色。调查显示,我校众多医学生认为,护理专业融入中医药技能发展空间大、市场广阔,但缺乏中医药知识,因而高职西医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医技能的意愿较强。因此,本文构建高职护理专业融入中医能力人才培养路径的四个培养目标:(1)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本的中医素养,树立中西医护理专业的理念,培养爱岗敬业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文化自信;(2)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熟悉中医护理基本要领和掌握中西医结合护理基本操作技能;(3)熟悉中西医护理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安全要求和责任流程;(4)熟悉了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技术,可以较为熟练地使用护理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总编寄语:中医和西医相比,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伪科学”和“民间化”的“历史性无知”问题?中医和西医可不可以有分辨、无分别?  相似文献   

9.
目前社会上对我们中医有两种很极端的说法。一种大家都知道,就是张功耀那些人所说的,中医退回到民间医学的地位,意思就是说你中医不能和西医平起平坐。西方也有这样的看法,即中医还是低一档次,不允许中医给病人打针、动手术,也就是说不能和西医的doctor一视同仁。他们的说法有个核心,  相似文献   

10.
科苑 《今日科苑》2014,(8):46-47
<正>纪杰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国际科学院客座教授、院士,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以治疗多种疑难杂症著称,善于研制、发现特效新药,以及总结和创新治疗方法,有45年的临床经验,27年的教学经验。1975年毕业于唐山煤矿医学院中医系,1995-1996年在河北医科大学西医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学习。在唐山煤矿医院先后从事中医、西医内科、外科等工作,在学校期间教中医、解剖等多种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和西医治疗规律。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从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分别进行阐述。结论:中西医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方法多样,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正>兴城市癫痫病专科医院院长邹广杰简介邹广杰,毕生从事癫痫病的临床治疗工作。自幼师承名中医学习,又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学习西医。当他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发明了抗癫痫中西医结合药品,并于1992年创建了癫痫病专科医院。他博采中西医之长,贯通中西药之精髓,强调标本兼治,创癫痫病全面综合治疗之先河。数万患者临床证实,他的专利药物及疗法不但能有效地控制住癫痫发作,而且同时能提高患者的智力和免疫能力。不但能解除病患的肉体疾苦,而且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提高患  相似文献   

13.
传统医学在中国有古老的历史,对中国人民的繁衍和健康有很大贡献。经过数千年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形成了它独特的理论系统和治疗方法,并且行之有效。因此在历史上,虽然它曾经受到统治者的摧残,以及现代医学(西医)的竞争,但还是存在下来并有所发展。在新中国,由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传统医学的支持、发展政策,它又有了新的进展。众所周知,在50年代,已故毛泽东主席和党政最高领导就作出决定,要继承发扬祖国医学,并且号召西医学习中医,把中医和西医有机地结合起米。此后,在中国建立了一批中医学院和中医研究院,成立了中医学会,培养了一批西医学习中医的人材。70年代,全  相似文献   

14.
杨义 《今日科苑》2008,(3):48-49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魂宝。对于它,有人奉若珍宝,有人弃如敝屣,有一个人,他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凝聚着中华民族5000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医事业。他来自宝岛台湾,几近半个世纪的中医从业之路。令他对中医有一种深入到骨髓之中的领悟与热爱。他就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教育部注册中医教授、台湾高雄市传统民俗疗法治工会负责人、中国传统医药研究委员会委员、高雄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谢荣宗先生。  相似文献   

15.
探索技术会聚测度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技术会聚的发展态势和演化机理,为技术的会聚发展决策提供支撑。基于专利耦合分析和专利主题词共现分析方法,以全球制药技术会聚中国(中医)和美国(西医)专利技术为实证,探索了技术会聚测度方法,并进而探讨中西医对世界制药技术发展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医对世界制药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中医中药领域和癌症治疗等其他一些领域,西医对全球制药技术发展的影响更加多元化;受中医影响的主要会聚主体都是中国的制药研发机构,受西医影响的主要会聚主体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全球领先制药机构。研究中提出的技术会聚测度方法,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类似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中医控制工程学,是以中医为基础,吸取西医知识,结合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观点阐述中医学理论,并应用工程技术的相应原理、方法及计算机技术等,以解决医学有关问题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建立,是近年来多学科向中医学渗透的产物,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中医学的发展已到了一个新阶段,并展示了中医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18.
李恩 《科学中国人》2011,(4):78-80,F0003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完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的国家政策与机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L 《中国科技史料》1999,20(3):189-197
该文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中医的政策以及“中西医结合”这一新生事物的产生,机构建设和所取得科研成果,作为国家政策,中医和西医之间首先是在重在团结,其次是加强和发挥中攻工作,继承发扬祖国的医药遗产,最后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三者之间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作为机构建设,则重点介绍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相似文献   

20.
开展中医诊断信息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诊断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情况,特别是中医舌诊、脉诊现代化 的进展情况。分析了中医、西医的诊断的特点。提出了阻碍我国中医现代化的一些关键问题\\r 。论述了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