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中幼儿对美术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起当今各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瑞吉欧·爱米里亚学前教育系统有两大特征,除方案教学外,另一大特征就是鼓励幼儿运用美术语言或其他符号表征系统,记录和表达他们的记忆、想法、预言、假设和情感,在探索世界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增长智慧和才干。在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中,儿童画、雕塑、手工作品以及其他表征物十分完美地表现了幼儿对世界的理解,阐明了幼儿对其所探索的事物的认识和建构的过程,同时也表达了幼儿的情绪情感。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对幼儿运用美术语言的重视,明显受到了当代将符号语言看作儿童多元智力表现的形式这一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色彩,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就幼儿而言,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学前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作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从其创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孩子的偶发奇想常常孕育着创造的火花,在孩子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创造是永恒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美术活动是幼儿心理活动和表现能力充分展示的过程。但在美术活动中内容完全是教师预先设立的,不能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直接联系起来,难以适应不同儿童的认识能力;仍重视“技能训练”,缺乏对儿童情感的关注,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采用固定的活动模式,注重临摹,教学要求整齐划一,过程中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简单、有限的材料,单一的绘画表现形式已不适应幼儿表现、创造的需要。为此,笔者据经验而谈,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一、丰富的感知体验是幼儿自由表达的重要前提孩子学会发现美才会表现美。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扩展经…  相似文献   

4.
本期编发由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主持的“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幼儿美术创作与欣赏活动”研究课题的一组文章。这一组文章从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的变化、中国传统美术、现代影像、社区美术资源的利用以及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等各个角度,比较全面地论述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方法,力求理论与教学实践密切联系,并提供具体且有效的教学案例。读者阅后有什么想法可来信告诉我们。[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幼儿美术是幼儿本真的生命活动,其目标是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幼儿动手协调能力,使得幼儿渐渐学会独立地观察、组合、表达事物和情感。绘画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不受限年龄、材质、时空限制。本文介绍了在幼儿版画活动中如何发展幼儿的动手、协调、语言、情感、社会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6.
幼儿创造力活动的主要特征就是充满探索性。他们对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要自己来触摸一下,这种好奇心最容易把幼儿引向创造画的活动中去。而作为幼儿审美化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美术活动,以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表现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幼儿乐意接受。幼儿园把美术演绎为一种活动,一种游戏,幼儿在活动与游戏中,充满乐趣。这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绘本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的素材,它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儿童绘本中存在的艺术风格包罗万象,绘画形式简单且非常儿童化,在涂色绘画的过程中能满足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回味,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为美术活动的开展准备前期经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均匀涂色的技能,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相似文献   

8.
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其他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熏陶,人们总是把儿童参加美术活动看作是接受美术知识、技能培训,把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活动当作专业技术教育。我园于2005年对60名大班幼儿、70名中班幼儿、15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问卷显示,我园的美术教育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重技能轻情感,大多数教师把技能学习当作幼儿美术教育的第一目标,强调对事物的外部表达,缺少对美术本体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不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和丰富多彩的情感表现;重作品轻过程.许多教师有时也关注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的发挥,但常常用成人的眼光.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因此,教师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多种美工活动材料,充分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鼓励他们大胆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体现个性化,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使幼儿能运用"绘画"这种语言来表现创造自己身边的世界,成为懂得欣赏、自信、乐于表现的小"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其他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熏陶,人们总是把儿童参加美术活动看作是接受美术知识、技能培训,把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活动当作专业技术教育。我园对60名大班幼儿、70名中班幼儿、15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问卷显示,我园的美术教育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重技能轻情感,大多数教师把技能学习当作幼儿美术教育的第一目标,强调对事物的外部表达,缺少对美术本体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不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和丰富多彩的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11.
彩绘是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刺激着幼儿的感官和想象。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喜欢彩绘,又愿意用多种方式彩绘,从而在自由的绘画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想法及情感活动。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幼儿表达自身情感和展现想象力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既可以促使幼儿获得艺术方面的感染和熏陶,又可以促使幼儿不断地创新和求异。因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3.
正儿童心理学家黄翼在《儿童绘画之心理》一书中说:"儿童的绘画和美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在儿童自己,并无意要所画的东西美观,也不大着意要他准确,只是自由地发表他的意念而已。"这正是我园正在研究的课题《游戏化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所倡导的理念,我们尝试将游戏与美术活动进行优化结合,使美术活动成为幼儿爱玩的"游戏",美术作品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美术创造成为启迪幼儿创造力思维的摇篮。  相似文献   

14.
陈晶 《福建教育》2014,(1):57-5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学会共同生活,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简而言之,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是学做人、学会共同生活的过程。合作能力是共同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不只表现在社会领域的各种活动中,也表现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一种天然的嗜好,他们喜欢涂涂画画,以此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5.
黄丽君 《考试周刊》2013,(42):188-188
<正>美术活动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是培养儿童创造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幼儿在美术活动如绘画、泥塑、制作、手工等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它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窗口,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感、所说。从孩子的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6.
幼儿时期被许多专家称为思维、性格以及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段,美术活动在幼儿成长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性作用。《纲要》中也曾多次提到过强调艺术就是幼儿“在表达自己所知的、使情感流露出来的方式”,艺术表达是一种“自由性表达”,也是一种“创造性表达”。如何在美术借形创造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当前美术活动教育的一个重点。本研究从人们对幼儿美术借形创造活动的看法入手,结合幼儿自身的心理等方面分析,在相关案例与幼儿美术作品的辅助下,总结出目前该幼儿园美术借形创造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美术活动来充分挖掘、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走进幼儿教育这块新天地,得到幼儿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物象,为幼儿审美素质、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7,(12):200-201
幼儿美术活动应充分利用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各种教育资源来开展活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内容可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因此,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材料是激发幼儿创作的源泉。而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和形式,不仅升华了幼儿对艺术的情感,也挖掘了幼儿的创作潜能。  相似文献   

19.
施麟怡 《成才之路》2014,(29):58-59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美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忽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培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致命伤。本文结合幼儿美术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一、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特点美术是孩子的第二种语言,是孩子用心灵和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美术活动能够给幼儿直接的滋养,没有任何一种形式比美术活动更能够让孩子畅快地表达心声。因此,美术教育对于儿  相似文献   

20.
美术绘画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绘画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一些家长和教师容易忽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一味鼓励幼儿为了“形似”而绘画,其实这是错误的。实践证明,儿童绘画作品是幼儿情感和爱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幼儿内心的真实写照。绘画是幼儿心理、人格、情绪等方面的表征,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了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幼儿美术绘画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罩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