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地政策学尚是一门新兴学科,因而,对土地政策范畴的研究也比较匮乏.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土地政策的数量与土地政策的质量、土地政策的供给与土地政策的需求、土地政策的成本与土地政策的效益等范畴.  相似文献   

2.
土地政策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政策,对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其重要性更为突出。邦联制定土地政策受到政府内的政治派别、东部移民、土地投机公司,甚至外部势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土地销售有所侧重。这一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也为以后美国土地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为以后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案例研究是土地政策基本理论的重要支持系统,然而,多年来,土地政策专家与土地政策的实际工作者们却并没有对这一支持系统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一现状对土地政策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土地政策基本理论,弥补与充实以往人们对土地政策基本理论研究的缺陷与不足,本文对案例研究-土地政策基本理论的支持系统作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租减息政策简约易行,效率优先,以调整经济关系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平和务实地变革旧的土地所有制。减租减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其理论和实践价值是深远的。这一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对于促进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外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用补偿方面的政策规定不够完善,是导致我国土地征用纠纷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中外土地征用补偿规定及实践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土地征用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所制定的土地集体所有、经营家庭承包的农村土地制度和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是完全正确的。我国现阶段农村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是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次大变革的结果。改革开放20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经营家庭承包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是完全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用政策是我国土地政策的重要构成,而目前我国土地征用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尝试用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政策进行本分析和执行分析,分析和揭示了土地征用问题存在的政策性原因。针对我国土地征用政策存在的缺陷,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政策是土地政策学的基础性概念。但多年来,人们却忽视对该概念的研究。本文通过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观点的剖析,探讨了如何给土地政策下定义的若干问题,同时也对与土地政策相近概念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土地市场的四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土地财政背景下,土地供给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组合对居民消费率、宏观杠杆率与总产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视角下,使用减少土地供给的政策与宽松性利率政策的组合,可以熨平经济波动;中期视角下,使用减少土地供给的政策与稳健性财政政策的组合,可以实现提振居民消费率、降低宏观杠杆率以及促进经济增长三大政策目标;土地供给政策、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是影响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上述分析为认识土地财政模式的运行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宏观政策组合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土地管理政策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六个配套政策之一。创新土地管理政策,对推进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土地制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一系列依据,总结了国内各大综改区在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基本经验,进而结合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武汉城市圈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建议,以求通过在土地政策层面上的创新,不断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提出一些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土地分配办法和土地革命路线。期间,“左”的错误导致了土地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与错误。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果断地改变土地政策中的“左”的做法,制定减租减息政策,实现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论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土地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地政策经历了减租减息、征购地主土地和土地改革的演化过程,这种演化是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分不开的,通过这种演化,在陕甘宁边区的老解放区逐渐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在每次土地政策演化的进程中,陕甘宁边区政府都有相应的土地法规出台,边区的土地立法涉及到土地政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登记管理、土地司法等方面,内容相当完整,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边区土地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已相当高了,这些法规在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土地政策的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革命根据地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土地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密集出台的各项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凸显了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在2003年以来的本轮宏观调控中,土地调控亦是政策效果最为显著的调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视域下农户土地利用意识多尺度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微观行为主体,其土地行为决策受制于农户对环境与政策的认知,而这一响应程度不仅关系到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还直接影响着相关惠农政策的落实程度与实施绩效。农户土地利用意识源于土地意识但不同于土地意识,是农户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不断认知、熟知到适应政策、协调传统继承和现实模仿冲突,开展土地利用时的心理思考;农户土地利用意识调整与改变是一个渐进而非突变过程,是农户自身条件变化、内在利益驱动、外在环境刺激间相互博弈,农户对土地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自我更新与累积;基于田块、农户、村尺度构建多尺度融合推拉动力模型能实现对农户土地利用意识调整与改变的内外诱因识别,为政策绩效评价和土地利用变化(LUC)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改革以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农村居于主导地位的。不公平的土地占有关系和使用关系使得农民深受剥削,也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工商业的发展。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一场长期的、曲折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斗争。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进行土地改革。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到提高农业产量、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实行土地公有化。各项土地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不抑兼并"是宋代统治者不抑制并鼓励土地自由买卖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政策与以往封建王朝的土地政策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自魏晋至唐中前期,封建国家的土地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以来,各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都不尽相同。我党的土地政策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她集中民智、重视民生,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经济吁求。更重要的是,党的土地政策史为我们现在和将来分析、处理“三农”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土地政策的演进史也反映了党的经济政策日臻成熟、完善。因此,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型期纷纷效仿和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土地流转经营在政策支持、理论研究、实践运作等方面已开始"试水",并取得较好成效。本文选取湖北省禾丰粮油集团为案例,总结土地流转经营中"禾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指出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土地流转经营的关键所在。这需要在政府指导、土地运营、政策配合、项目配套多方支撑的基础上,着力构建起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联动政策支持体系,为土地流转经营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与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9.
田凭是太平天国当局发给土地所有者的证明,具有法律效力。田凭政策是较"照旧交粮纳税"更高层次的社会经济政策,具有国家法律效力,体现了李秀成推进良性农村政治的决心。但李秀成主持颁发田凭的政策,仍然是对原有土地关系的确认,在保护原有田主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保护他们的收租权利。因此这项政策虽然有很强的政治性,却丝毫不具备任何革命性变革的意义。"着佃交粮"并不必然会过渡到颁发田凭。只有1862年吴江监军钟志成推行的田凭政策,才真正具有了土地革命的涵义。  相似文献   

20.
1780—1820期间的土地政策是当时美国国内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治特征,内容连贯,目标明确,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一个比较稳定、科学的土地政策“模型”,为以后的土地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同时,土地政策帮助美国度过了初期的种种困难,它的颁布和实施对美国的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极大地影响到了美国人口的分布,不断地推动美国边疆的“西移”,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开发。作为一项国内政策,虽然它也有比较明显的局限性,但它对美国历史。特剐是西部历史,发挥的作用却是长期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