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主社会主义由于适应了西欧国家的社会历史现实,因而成为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潮之一,其思想中所推崇的民主,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民主建设。为此.我们要在思想领域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必须积极吸收合理因素,坚决摒弃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转型。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它的推动下.中围的社会转型显得如此迅速、如此广泛、如此深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反映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追求,这种追求从古代社会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使它有了社会基础,大同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的萌芽形式,它随着中西文明撞击和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传入而发展起来,用中国文化理解社会主义,它既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境界、社会发展规律、人文环境,又表现为社会体制,必须在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中,才能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形成追求好境界的人文环境,只有从这个视角认识邓小平理论,才能把握它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反映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追求,这种追求从古代社会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使它有了社会基础。大同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的萌芽形式,它随着中西文明撞击和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传入而发展起来。用中国文化理解社会主义,它既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境界、社会发展规律、人文环境,又表现为社会体制。必须在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中,才能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形成追求美好境界的人文环境。只有从这个视角认识邓小平理论,才能把握它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历史的选择,国际局势发展的必然。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被第三世界国家和部分西欧国家领导人看作是主心骨;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作出了并将继续作出巨大的贡献;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误。他深刻地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它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是很不完善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7.
要弄清社会主义能否“讲得清楚”问题,必须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存在着渐进性认识阶段和飞跃性认识阶段来分析,当它处于飞跃性认识阶段时,社会主义就是“讲得清整”占主导地位.当前中国有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属这种情况。相反的,则是另一种情况.同对.要看到社会主义科学真理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因而也要结合各国具体的历史条件来分析.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才能达到理性具体.得到整体完整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谈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性时强调了如下两点:第一,“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但中国实际错综复杂、千头万绪,而且呈现为一个浑沌的表象.要认清它仅仅靠罗列现象是不行的,需要借助于理论抽象,作出科学分析。要对中国的实际作出科学分析,首先需要回答我国社会现时所处的发展阶段。第二,“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  相似文献   

9.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社会、文化的转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历了两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文化转型发生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期间.它旨在革新封建主义的老传统文化,引进西方近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第二次文化转型是当前的改革开放,它旨在革新新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现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所谓新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中形成的文化体系,它有别于老传统文化,同时又承袭了其结构模式。第一次文化转型没有成功,第二次文化转型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毕其未竟之功。第…  相似文献   

11.
为了总体上把握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目前应该集中对这一思潮的五大问题——新模式的建构与分类、理论新形态与新特征、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超越”、它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西方政治思潮在近代以来对西方以至于世界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思潮与政治思想观念、政治理论、政治哲学等概念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的联系。把握政治思潮必须辨明它与现实政治活动、社会思潮、哲学思潮以及政治学理论等的关系,理解其理论基础、基本价值观念、关于现实社会的性质、政治制度以及理想社会的主张等问题,当前在我国正确把握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价值及其现实应用,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进攻下,近代中国形成了"西学中源"论。随着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人们从历史大趋势上认识中国的发展,形成了"执中鉴西"的思维方式。这种转变是一种"范式转变",它不仅使人们对中西方关系的认识建立在了历史进化之上,而且使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求索从歌颂过去转向了追求未来,在判断资本主义中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的贯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从政失意的张东荪和张君劢转而从事学术研究,他们企图将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方案搬入中国,以期实现自由的梦想。而在这个过程中,张东荪和张君劢对于"社会主义"方案的理解则各有千秋。张君劢沿着自由宪政的思路,主张学习德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张东荪强调思想自由、借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衣钵,构筑自由路径。虽然俩人在"社会主义"方案的具体设计上意见相左,但都是以自由为核心、反对阶级斗争,同属于"假社会主义"的序列。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以来 ,在起始阶段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不仅不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否定 ,还恰恰包含着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 ;经济全球化 ,从其发展的趋势上讲 ,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进一步发展在地域上的极限 ;它的发展不是离社会主义更远了 ,而是离社会主义更近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在党的"八大"前后的两年多的时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了先河。但由于主客观因素,探索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正确认识这些历史局限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正确地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关注的政治焦点之一,但同时也是分歧众多、众说纷纭的问题。探析邓小平的人权思想,有利于阐明社会主义的人权观,揭露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虚假面目,便于全面掌握邓小平恩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由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根源于资本的增殖逻辑,资本逻辑的泛化必将造成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资本增殖逻辑的展开过程与西方现代性的进程是同步的,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实质上也是西方现代性的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方向,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有着适合中国自身的现代性模式,克服了西方现代性弊端,以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为基础,反映中国现代化性质与特征的现代性。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只要我们能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创建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模式,从而就能避免西方式的金融危机在我国重演。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化是指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在全球确立和扩展的历史进程.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是资产阶级创造、推动并主宰全球化,是资产阶级按照它自己的面貌建立的世界.在全球化过程中,产生了与之相对立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当前的全球化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有可能为社会主义在全球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全球化的主宰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在地球上消灭社会主义,因此,全球化对资本主义是好事,对社会主义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社会主义国家正确的态度是正视、面对、迎接挑战,而不是回避,更不能因此关闭国门,而应当积极利用全球化为社会主义提供的机遇,抓住时机,趋利除弊,发展、壮大自己,取得掌握和利用全球化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议会政治的成熟,在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思想中对于和平发展道路与和平斗争的手段产生一定认同,注重各国国情与社会发展模式的结合,并由此产生了以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发展思潮为代表的和平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理论,为世界发展模式包括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