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百科文摘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著,共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孙膑兵法》: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3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吴子》: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图国”、“料敌”等6篇,都系后人所托。  相似文献   

2.
孙膑最先穿皮靴皮靴源于我国,是战国时期兵法家孙膑发明的。孙膑是齐国人,曾与底涓同学兵渍、后来,庞涓到魏国任将军,因嫉妒孙膑的非凡才能,将孙膑骗到魏国处以膑型(剜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孙膑受刑后,立志报仇,以洗雪奇耻大辱。他更加发愤苦学,撰写成《孙膜兵...  相似文献   

3.
<正>说到博弈论,不得不提春秋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齐国大将田忌与齐王约定赛马,各自出三匹马,分为三个等级,级差悬殊,而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要强。如果田忌以同等级的马与齐王比,则田忌输。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巧胜齐王。这是博弈思想应用的一个成功案例。其实,我们身边充满了"博弈"。博弈论不仅属于数学范畴,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任命管仲的励精图治下,齐国国力强大。楚国不向齐国朝贡,齐桓公就派兵攻打楚国,楚国便臣说:“你们齐国与楚国一南一北,相距甚远,风马牛不相及,”为何发动战争呢?后来经过谈判,齐国与楚国修好。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任命管仲做丞相,在管仲的励精图治下,齐国国力强大.楚国不向齐国朝贡,齐桓公就派兵攻打楚国,楚国使臣说:"你们齐国与楚国一南一北,相距甚远,风马牛不相及,为何发动战争呢?"后来经过谈判,齐国与楚国修好.  相似文献   

6.
佚名 《知识窗》2010,(1):45-45
大司寇.一度还代理宰相。这期间.孔子做了几件有声有色的事情:整顿社会秩序:外交上以强硬态度对待齐国等等。他的种种表现使齐国感到害怕,因此.齐国以向鲁国国君赠送美女的方法.离间孔子与鲁定公。最终孔子被迫离开鲁国.踏上漫长的出国求职之路。  相似文献   

7.
楚戈 《今日科苑》2007,(17):65-68
皮鞋的由来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将兽皮包在脚上,然后用骨针穿皮线缝扎。这就是皮鞋的雏形。但这种"原始皮鞋"还不是真正的皮鞋,没有鞋底与鞋帮之分。世界上第一双真正的皮鞋,产生于中国的战国时期。我国军事家孙膑因受庞涓所害,膝盖受到刖刑,变成残废。为此,孙膑在原始皮鞋基础上,将较硬的皮革裁成底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思想之所以能在齐国传播,并成为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主要原因是:"士"阶层的出现和兴起为老子思想进入齐国进行传播提供了捷径,而齐国的历代国君为了治理国家而对"士"的重视,尤其是稷下学宫的出现和繁荣,更使得老子思想成为了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作为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孙氏之学”的经典兵书,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孙膑兵法》包含完善的“由知而战”思维逻辑和情报思想,这对于推动古典情报研究具有重大的补充价值。[研究方法]在现代情报理论指导下,梳理和分析《孙膑兵法》以情报为内核的“知战”思想,系统地阐发其在情报搜集、情报分析和反情报等方面的内容和特征,探究其“由知而战”的作战逻辑和情报体系。[研究结论]在“兵者不可不察”的思想指导下,《孙膑兵法》形成了与阵法紧密结合、具有一定兵阴阳色彩的“知道”情报体系,尤其是在“相敌”方面足以与《孙子兵法》的情报思想相媲美,但也存在明显的重理论分析而轻具体阐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危琼辉  王建设 《科教文汇》2007,(2):172-172,174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思想之所以能在齐国传播,并成为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主要原因是:“士”阶层的出现和兴起为老子思想进入齐国进行传播提供了捷径,而齐国的历代国君为了治理国家而对“士”的重视,尤其是稷下学宫的出现和繁荣,更使得老子思想成为了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11.
牧徐徐 《知识窗》2013,(2):53-53
楚襄王在当楚国太子时.曾一度被齐国强行掠去当人质.后来又被放了回来.但条件是楚襄王答应等他当上楚国国君后.必须要把相当于楚国一半国土面积的500里地“自愿”赠给齐国。等到楚襄王正式当上楚国国君后.齐国便派人前来索地。这时的楚襄王又不太想给他们.却又不知该如何拒绝.于是便问手下的得力谋臣慎子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他广纳世间各类贤士人才,让他们都成为自己的门客,作为齐国的“智囊团”。因为孟尝君有君子之德,并且他还给予门客们不菲的工资待遇,因此一时间,普天之下的贤才们纷纷投靠于他,高峰期曾达3000人。  相似文献   

13.
《百科知识》2009,(13):56-57
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对他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  相似文献   

14.
主要是鲁国军队以弱胜强在长勺之战胜齐国军队的著名战役。  相似文献   

15.
万安峰 《知识窗》2013,(15):45-45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也是著名的政治外交家.当时.晏子担任齐景公的相国.位高权重.薪酬自然也很可观。但晏子做人很低调,家里的房子不但小得可怜.而且紧挨着大街.十分喧闹。晏子对这种“蜗居”生活毫不在意.可齐景公看不下去.还专门找晏子谈过话:“相国啊。您的居住条件应该改善改善了.要知道您的房子也代表了齐国的形象.要是别国人知道齐国的相国住这么差的房子.还不笑摔大牙.到时候一定指责寡人不懂得尊重人才。所以.您一定要换套大房子才行!”  相似文献   

16.
管仲(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经济学家。作为齐国的宰相,他辅佐齐桓公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后人将其言行著作收编成书,名为《管子》,内容极丰,尤以经济论述见长,对生产、分配、交易、管  相似文献   

17.
正春秋战国时期的燕昭王在位期间,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使得燕国强盛一时。然而,在他即位之初,燕国遭到齐国入侵,国力衰竭,民生凋敝。他立志要复兴燕国,报齐国入侵之仇。一日,他问谋士郭隗:"当今诸侯割据,各国都在竭力招揽人才,不知您有何良策?"郭隗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位国君,爱慕千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军事家孙膑就在《计篇》中写到:"夫未战而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不算乎!吾以此观胜负见矣!两千年后的我们处在一个战略竞争的时代,所不同的是,在我们面前不再是充满硝烟的战场,而是"杀机弥漫"的商场,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以及有志于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人而言,不应当忘记孙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避免得过且过的无战略现象,避免不切实际的畏难战略现象,避免裹足不前的保守战略现象。那么作为一个企业的"工程师",应当高层建  相似文献   

19.
鬼谷子这人的确有点"鬼",历史学家对是否有这么一个人吵得面红耳赤.作为老师,此人确实又很"牛",他的著名的学生,比如孙膑、庞涓,张仪、苏秦,基本上不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人物.甚至有人说,范蠡等等也具是鬼谷子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齐国和鲁国是邻居。表面上友好来往.其实内心恨不得一下子将对方吞掉。有一天,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大臣管仲说:“现在鲁国发展势头很好啊,照这样下去.它的综合国力总有一天要超过我们齐国.到那时候就麻烦了。爱卿.你可有什么办法钳制一下鲁国呀?”管仲胸有成竹地说:“这好办.从明天开始,大王和众大臣只穿鲁缟(鲁国生产的一种绢布)做的衣服就行了。”齐桓公将信将疑.但最后还是按照管仲的建议去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