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西方关于各阶层文化资本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源自社会上层的自由奢侈品位文化总是会被建构成社会的主流文化,并最终成为学校中的支配性文化和教育内容。由此,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所携带的阶层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契合度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趋向于学校所代表的自由奢侈品位文化以及中上阶层学生的文化习性,排斥劳工文化与底层学生的文化习性。教师文化中的这种阶层趋向通过教学过程导致中上阶层出身的学生学业成功的概率大、底层出身的学生学业成功的概率小,后者经由考试、教育分流以及就业渠道会导致阶层再生产。这是学校教育承担文化再生产和阶层再生产功能的内在机制。打破这种现象需要平等对待各阶层文化、树立多元智能观和全面的学力观,教师应走向文化觉醒,成为转化型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唐晓菁 《教育研究》2021,42(9):58-69
在布迪厄关于"再生产"的一系列研究问世之后,如何推进和更新"打开教育体系的黑箱"问题成为法国教育社会学极为关切的研究议题.20世纪末以来,随着阶层流动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强与"家长主义"的兴起,研究者逐渐将视线从学校内部的教育过程转向对家庭教育实践与策略的研究.如何重新理解文化资本对教育流动的效用,其传递形式、过程及社会条件、资本之间的互赖性与转换策略,以及阶级内部的不平等问题等成为研究重点.这些成果呈现了教育社会学继"再生产"理论之后的发展,勾勒了教育场域中多样化家长角色的社会学图景,可以为我国教育流动与家庭教育参与问题的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唐晓菁 《教育研究》2021,42(9):58-69
在布迪厄关于"再生产"的一系列研究问世之后,如何推进和更新"打开教育体系的黑箱"问题成为法国教育社会学极为关切的研究议题.20世纪末以来,随着阶层流动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强与"家长主义"的兴起,研究者逐渐将视线从学校内部的教育过程转向对家庭教育实践与策略的研究.如何重新理解文化资本对教育流动的效用,其传递形式、过程及社会条件、资本之间的互赖性与转换策略,以及阶级内部的不平等问题等成为研究重点.这些成果呈现了教育社会学继"再生产"理论之后的发展,勾勒了教育场域中多样化家长角色的社会学图景,可以为我国教育流动与家庭教育参与问题的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弱势阶层上行流动的重要途径,但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社会资本分化造成资源分配不均会影响家庭教育期望,最终影响阶层代际流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数据,探究社会资本与家庭教育期望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控制子女、父母、家庭特征与区县效应并引入工具变量后发现:关系型社会资本、结构型社会资本、认知型社会资本均对家庭教育期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社会资本对家庭教育期望影响具有阶层差异,关系型社会资本的负外部性使其阶层再生产作用更显著,而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阶层流动作用更显著.最后,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向家庭教育期望传导的社会遵从与社会比较效应以及资源获取效应.在决胜教育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弥补社会资本短板,增强家庭教育期望,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成为弱势阶层上行流动的有效途径,为此,弱势阶层家庭可以积极利用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阶层流动作用并激发子女"改变命运"的内驱力;国家及社会应当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格局,提供多方位支持以弥补弱势阶层社会资本劣势.  相似文献   

5.
桥梁与屏障:当今中国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教育在个人社会地位获得和社会流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社会结构的定型化使得教育成为社会下层实现向上流动的最主要的途径,教育是一座联通上下阶层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随着断裂社会的形成,日趋明显的精英复制现象与文化再生产结合在一起,导致教育日益成为阻碍社会流动的"屏障".功能论与冲突论分别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对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诠释,只有将两种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把握同时作为"桥梁"与"屏障"的教育功能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子代与父代之间的职业流动是衡量社会阶层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利用博士职业选择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在职业代际流动视角下分析了家庭资本对博士职业期望及现实选择的影响,发现博士的原生家庭资本整体上优于社会平均水平,而且博士教育能够在总体上维持或提升博士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出身不同阶层的博士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带有不同的倾向性.在选择非学术职业的博士中,家庭文化资本相对更高,经济资本更优越,出身高级管理者家庭的博士更倾向于选择行政管理岗位.选择学术职业的博士,其职业期望主要受到家庭文化资本影响,而家庭经济资本则影响了现实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一项在中县的田野工作收集到的数据为基础,讨论了近年所提出的"读书无用"的概念,主张把握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宏观社会结构和教育机会分配格局的变化,并以此解读农村底层居民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本文借助布迪厄的"生存心态"概念,将农村底层居民对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认识看作社会的结构性因素内化为个体倾向系统的结果,并尝试用"读书无望"这一概念概括农村底层居民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本文特别强调教育和社会流动机会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容易转变为各个阶层对教育的主观"期望"的分层——对将来教育成就和社会流动终点的阶层化判断,提出要关注转型期社会结构不断固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家子弟取得高学业成就、实现向上流动和阶层跨越的过程,也是在具有不同文化意涵和道德秩序的社会世界中穿行的旅程。研究以改革开放之后出生、进入精英大学的农家子弟的成长叙事为中心,深描他们穿梭于乡村与城市、植根于家庭经验之中的情感困扰,揭示跨越城乡边界的阶层旅行中内隐的道德风险。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不仅意指社会位置的变动,也伴随着对家人关系的冲击,包括“疏离”的隐痛、“孝顺”的难题以及“做自己”的矛盾。在跨越边界的流动过程中,农家子弟进行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生产:既有以取得高学业成就为中心的文化生产,也有以“过道德生活”为中心的文化生产。第一种文化生产中,他们的创造性突出体现在对一个道德世界的秉信,而第二种文化生产的发生恰恰需要打破这种单一秉信,融合差异性的道德秩序,重构富有自主性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研究型大学农村籍男性大学生叙说的分析发现:阶层出身和社会分工始终影响农村男性大学生,使其具有先赋型文化劣势。在高等教育就读过程中,阶层出身和家庭背景所赋予的先赋场域和文化资本制约着其行为,并通过社会分工所造成的男性特有的压力认知作用于主体自身,最终产生主观行为设限。阶层出身对行为的限制属于外显不公,根本在于主体行为选择的认知层面。因此,从主体行为选择的认知层面,结合社会结构的变革,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流动的"马赛克"——教师文化的应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对教师文化的研究是进行学校教师管理的基础。构建教师流动的"马赛克"文化不仅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的应然趋势。学校可以通过教师自我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学校教师合作机制的完善两个途径来打破教师个人主义的行为模式,促进教师流动"马赛克"文化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阶层流动的关系源于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对教育公平性的关注。教育所获得的文化资本,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阶层流动渠道。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与人的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农民阶层实现向上流动提供助力。然而事实证明,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促进了学生短期的流动,并未使农二代跃入更高的阶层,实现真正的阶层流动。阶层流动固化、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偏差、劳动力与就业市场对接脱轨等因素迫使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方向上走向“职业人”与“自然人”的培养模式,从而促进阶层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经历了从个体显著到群体显著的演变,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文化资本而言,学历证书作为体制状态的文化资本,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动与社会地位;从人力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存量提升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向上流动的资质;从社会资本而言,高等教育通过社会资本进行阶层复制,那些社会资本雄厚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有机会获得更好的职业和流动到高阶层社会地位中去。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视野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变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阶层与教育获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以及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人们之间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的差别日益扩大,从而使教育不平等问题愈加凸显。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好的学校制度能够降低出身的不平等或者降低家庭背景的重要性,因此,当今学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弥补人们之间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方面的差异,即通过建立“公平教室”、创建“功能共同体”、改革考试制度等,以促进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4.
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质量是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学生能否转化为抗逆学生的核心要素,二者如何发挥联合作用值得探究。文章使用方差分析、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东部某省不同阶层家庭小学生在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质量方面的获取差异和回报差异。研究发现,学生的家庭社会资本和就读学校质量存在显著的阶层分割;家庭社会资本的增加、就读学校质量的提高不仅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助于缩小不同阶层家庭学生的成绩差距,而且二者还表现出资源替代关系。因此,文章提出弱势阶层家庭的教育投资重点应该在家庭社会资本的积累上,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需要努力缩小区域间和学校间在师资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距,使得处境不利学生有机会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以补偿其家庭资本的匮乏,增加其成为抗逆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学校中的文化冲突现已成为学校教育与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根据教师与学生的所属社会群体把学校中的文化冲突大致分为代际文化冲突、民族文化冲突与阶层文化冲突.阶层文化是人们用来展示和确定自己社会身份的各种文化"符号",它通过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文化消费及生活方式等表现出来.阶层文化是社会分层的文化符号.[1]阶层文化冲突是学生所属家庭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与冲突在文化上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向上流动的农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业与社会表现,而较少关注他们与家庭的情感联系。本研究利用全国范围的定量调查数据以及访谈数据,探索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农家子弟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父母的情感联系。研究发现,从本科、硕士到博士阶段,农家子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呈现出“U型”趋势,从最初的感激亲密到中期的埋怨疏离,最后走向了更高层次的包容理解,本科后期至硕士教育阶段成为农家子弟与父母间关系最为紧张的阶段。这种情感关系的起伏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生重大事件有关,这些事件触发了根植于城乡二元结构间的资源与文化不平等,使这些农家子弟饱受“阶层的隐性伤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者通过建构“底层文化资本”这一概念为弱势农民群体正名,但这一概念却建立在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误读之上。对于文化资本理论存在一种普遍的误读,即将文化资本窄化为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本作为阶层流动的工具。而布迪厄的原意,则是通过文化资本揭示阶层复制的机制,进而批判维持社会等级结构的权力关系。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是代表获得优势文化的可能性,它以劳动时间的积累为衡量标准,而非占有某些具体文化实践或态度。文化资本在各阶级的不均衡分布源于等级社会秩序背后的象征性暴力。“底层文化资本”的论述陷入实体主义思维所产生的阶级文化本质论的泥沼,实际上承认并加强了城乡阶层文化的不平等结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村学生离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期望通过教育实现阶层的流动,摆脱农村人的身份。"离农"成为了其奋斗的动力,但也给学生带来了双重边缘化的风险。学生"离农意识"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根源于"身份"和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也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社区、学校、家庭、大众媒体这四个方面详尽阐述了他们是如何在学生"离农意识"的构建中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学校中的文化冲突现已成为学校教育与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根据教师与学生的所属社会群体把学校中的文化冲突大致分为代际文化冲突、民族文化冲突与阶层文化冲突。阶层文化是人们用来展示和确定自己社会身份的各种文化“符号”,它通过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文化消费及生活方式等表现出来。阶层文化是社会分层的文化符号。阶层文化冲突是学生所属家庭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与冲突在文化上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度十大教育热点之一就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现象,这是对传统“知识改变命运”观念的挑战和颠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成为社会结构中重要的系统,文化资本在资本理论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但同时出身所带来的财富与地位对社会分层的稳固作用又十分巨大。本文从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寒门难出贵子”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