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21,(6):37-38
<正>2021年4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要求"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其实,早在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就要求"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2.
周万征 《体育师友》2011,34(4):70-71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有力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的一项全国性阳光体育活动,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明确提出:“只有把大课间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练习技能,  相似文献   

3.
2004年4月3日,中宣部和教育部从文化战略的高度联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实施纲要》.《纲要》要求:“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其内容之一就是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20,(11):36-37
<正>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在此背景下,各地各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技术、体能、运用"三维一体的理念,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玩、练、赛"一体化的课外体育活动。课间10m i n玩花样(技术);大课间练体能;最后运用到学校组织的体育节比赛中,  相似文献   

6.
<正>2 016年10月2 6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组织的全省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优秀案例观摩现场会,观摩了烟台市牟平区的几所中小学的阳光大课间活动。该区阳光大课间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既全面提升了学生体能,又让学生掌握了12项的运动技能,不是形式上的花样"表演",而是常态化的真实活动,真正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积极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中小学开展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1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从管理范围上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7年5月《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以来,文登市中小学在完成国家规定体育课时的基础上,坚持做好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针对这些现状在未来青少年培养政策中应该进行哪些改革,确保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国的中小学校正积极地贯彻国家颁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各个学校(包括职业学校)根据本校的体育特色以及场地器材的情况开展着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并且做出了自己学校的亮点和特色,真正使每位学生得到锻炼,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因为体育活动课是在室外进行的,而当遇到恶劣天气时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将何去何从,是改上其他课程还是进行室内大课间活动,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应该正确把握,多动脑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2020,(2):78-79
<正>"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以下简称"大课间活动")首现于2005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一文,将此作为一项制度确定的初衷是改变学校传统课间操单一的活动形式,丰富其活动内容,延长其活动时间,适配其运动负荷。伴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迭代,中小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创新似乎也进入了"瓶颈"状态。如何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呢?近期栏目组调研了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  相似文献   

12.
《体育师友》2015,(5):32-35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基于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提出全体性、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的实施理念,探索适合农村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论证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对育人育体、立德树人作用,促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与新《课标》视角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方案等进行积极研讨。结果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但目前的现状还存在种种问题,改革势在必行。结论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各方需高度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参与性,加大时间和经费的投入,切实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运动,切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营造快乐校园文化氛围。一、认真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除了体育课之外,学校还安排了早操、大课间、眼保健操、社团活动、课外训练等。其中眼保健操不列入1小时的活动时间之内,具体时间安排如下(见表1)。  相似文献   

15.
<正>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在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江苏省常州市提出校本化开发的理念,要求各地区、各学校"按规定时间长度和适宜练习强度校本化实施。"在出台的《常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长度在25~40分钟,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校本化实施,练习强度适宜。"把大课间开发与实施的主动权给予学校。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日本政府和社会重视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校内的课外活动,日本政府和学校都是非常重视的,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明确规定,除体育课之外还要进行:①学生活动。内容有班会活动、学生会活动(小学是儿童会)、俱乐部活动,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体育活动。②学校活动。内容有运动会、课间体育(又称全校体育)、校内比赛、远足、野营、参观比赛等。这些活动的目标、内容指导计划及其评价,《要领》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中,课间体育特别受到重视。各个学校都在课间努力开展有本校特点的体育活动,一般有全校的团体操、球操、绳  相似文献   

17.
以从化希贤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为研究对象,以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为研究内容,以"贤文化"为引领方向,以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为依据,以学校环境为特色,建立一套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文章虽然只是该校情况的个案,但其质量保障机制运行的基本框架仍然反映了中小学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很多共性,对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新民 《体育教学》2013,(10):70-70
当本文结合《搞好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处理好十三种关系》一文的读后感及多年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对有效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以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落实为切入点,分析落实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阳光体育活动的落实和开展。一、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落实难的原因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落实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行动。(一)学校层面:学校层面是开展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影响最为突出、最为直接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健康状况令人大跌眼镜,国家有关部门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在此背景下,大课间体育活动应运而生。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的初衷是要学生积极参与,调节身心,缓解疲劳,而不是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标。必须明确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初衷,避免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表演化、形式化的不良风气,不应过于要求开展内容与组织形式,要增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