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出版“走出去”是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走出去”战略十几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但离真正融入主流国际出版市场仍然有较大距离。文章分析了“走出去”战略的内涵,提出“走进去”才是中国出版国际化的终极目标和成功之道。为此需要在理念、内容、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转变,切实提高“走出去”战略的成效以及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2.
盘点年度出版,一个重要的议题是发掘催生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把握出版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性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人工智能、运营服务、“走出去”,是2023年度催生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动能意味着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四股力量:思想力、创新力、融合力、跨越力,进而形成出版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性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出版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决定出版高质量发展、运营服务彰显出版高质量发展、“走出去”检验出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昌爱 《新闻世界》2009,(11):185-186
安徽出版集团在“走出去”时代潮流中,靠着创新的干劲和多元化发展战略,“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果。本文着重分析了安徽出版“走出去”现状及重要成果,并对下一步“走出去”工作提出思考。希望能够对国内出版行业“走出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让中国出版业真正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越来越被出版界和社会各界所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新闻出版界和社会有关方面对“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内涵认识模糊,存在误区,对实施途径把握不准,对政府的主导作用认识不清,对需要注意的问题认识不足,造成社会呼声很高而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认识和做法。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先后推出“赠送版权”、“资助翻译费”等计划,“中国出版走出去”才逐渐拨云见日,露出真正的面孔。对“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认识误区多年来,一些政府主管部门、相当数量的出版社尤其是出版社领导在实施“…  相似文献   

5.
出版“走出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文章基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现实境遇,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理论基石、先行者、加速器、底层逻辑四个层面提出中国出版“走出去”高质量发展尚需破解的难题、展望以及思考.  相似文献   

6.
围绕图书版权输出这一“走出去”的最主要形式,在分析科技出版“走出去”的现实意义和面临的困难后,结合国防工业出版社的工作实践、取得成绩和不断探索,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丰富科技出版“走出去”的方式方法,拓展科技出版“走出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开始筹划“走出去”出版战略以来,云南大学出版社依托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和高等院校的学术教育资源,坚持推动出版“走出去”,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形成了特色和品牌.其经验主要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注重品牌形象塑造、开展多种媒体互动,打造“走出去”的平台等.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中国出版“走出去”被列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以来,我国出版业先后实施了八大工程,构建了内容生产、翻译出版、推广发行等全流程、全领域的“走出去”格局.为此,民族出版社积极响应中国政府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自2006年历时十余年完成《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英文版出版工作后,又成功推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指南丛书》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9.
苏磊 《出版广角》2019,(20):12-14
学术出版“走出去”是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提升学术国际影响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主业,大学出版社作为学术出版的主阵地,近年来在学术出版“走出去”方面亮点频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梳理其先进经验与路径,可以为更多学术出版“走出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中国出版“走出去”是近年来总署一直推行的发展战略,请您谈谈出版“走出去”对中国出版界的意义如何? 张福海:“走出去”战略是中央的既定方针,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介绍中华优秀的文化,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推动中国出版业的结构调整,培育外向型和  相似文献   

11.
田又萌 《出版广角》2016,(16):61-63
“一带一路”是经济战略,也是文化布局,作为文化产业重镇的出版业,理应被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战略会在增进沿线国家出版文化认同、拓宽出版产品多边市场及加大国家出版扶持力度上为我国出版产品“走出去”提供机遇。基于此,为提升出版产品的“走出去”水平,我们需在宏观层面加大国家的多方位出版扶持、在中观层面合理分析市场格局、在微观层面发挥出版企业的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为 《出版科学》2024,(2):78-85
以《狼图腾》“走出去”近10年时间为主轴,前后各延伸10年左右,分为三个时段,以该书的出版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在这三个时段中的“走出去”发展历程为观察脉络,综合宏观国内外环境、中观出版生态和微观行动主体三重分析框架,历时性考察《狼图腾》成功“走出去”的原因,发现时代机遇和强大的国家影响力支撑对于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性;政府功能和市场功能既要明确边界又要协同创新,对于出版“走出去”的必要性;不同层次和环节的行动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对于出版“走出去”的基础性。为提高出版“走出去”水平和效果提供历史参照和现实镜鉴。  相似文献   

13.
香苗 《出版参考》2006,(3S):4-4
《出版参考》:中国出版“走出去”是近年来总署一直推行的发展战略,请您谈谈出版“走出去”对中国出版界的意义如何? 张福海:“走出去”战略是中央的既定方针,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介绍中华优秀的文化,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中国出版业的结构调整,培育外向型和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企业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出版“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各大出版集团、出版社、文化机构和版权代理机构等都积极发展与规划。我国出版业在版权贸易、实物出口、印刷出口、文化服务贸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出版行业“走出去”下一步发展有待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推动和政策扶持下,近年来,各出版单位积极推动海外发展战略,尝试各种出版“走出去”经验和模式,并向“走进去”推进。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推动和政策扶持下,近年来,各出版单位积极推动海外发展战略,尝试各种出版“走出去”经验和模式,并向“走进去”推进。  相似文献   

17.
文化强国视阈下,我国出版行业承担较大社会责任,应对出版“走出去”意义进行分析,提升文化影响力。文本主要阐述文化强国背景下出版行业“走出去”战略应用的必要性,在外在因素和内在需求两个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出版“走出去”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实施和中国代表团在第57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出版“走出去”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出版业正在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世界出版舞台。世界正在认识中国,中国的出版业也正在加速走向世界。但是也应当看到,同世界上出版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规模还不够大,品种还不够多,效益还不够明显,出版贸易逆差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这同年出书近22万种(其中新书13万种)、市场可供图书40多万种的出版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一、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出版“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出版"走出去"日益提升到国家的文化战略,各级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力量推动图书实物出口、版权和资本"走出去"。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召开之际,我们以专题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宝贵经验,展示我国大众出版、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在"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以期给诸位同行带来启发与思考,探索更多更好出版"走出去"的新办法、新举措。《拓展出版"走出去"渠道,提升国际文化传播力》一文汇集了6家出版社"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展示了"走出去"方式的多元化态势。  相似文献   

20.
2002年,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主办了“2001年度引进版、输出版优秀图书”的评选,引起了大陆及港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有关领导部门也表示,希望能通过评选的导向作用,鼓励引进国外优秀读物,促进输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月底,主办单位召集了在京的部分中央级出版社负责人,就进一步办好2003年度引进版、输出版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