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心育活动课已经成为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同时,心育活动课已经进入“高原期”,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专业化的”心育活动课?心育活动课到底是“指导性”的,还是“非指导性”的?心育活动课是否要和当前的“班会课”“思品课”等划清专业界限,坚守自己独有的“专业标准”?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当前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及班主任。本刊将从2014年起,陆续刊发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的系列文章,从一线专家的视角,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您一一破解心育活动课实施进程中的难题,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
基于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不足、中小学教师获得的心育资源杂乱的现实情况,郑州区域探索出针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导师胜任力的“人型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心理导师课程资源三维模块化体系。这一过程让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促进了心理导师课程资源升级更新,推动了整个地区心育工作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心育全员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实施后,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重视,以心育为课题的教育研究成为各校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打造特色文化的战略工程。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实验小学本着“知心育人,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发心育校本课程,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心育活动,精心培育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转眼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颁布已近十年。十年来的心育工作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同时,十年来的心育工作也有许多困惑。特别是中小学“心育活动课”的课程建设,许多老师感到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不少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在苦苦思考一些问题,寻求答案和出路。其中不乏深度的争论、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总之,中小学心育活动课到了一个需要“百家争鸣”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在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中,我国中小学心育课程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作为一门较为年轻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笔者试图通过观察心育课堂中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去发现问题,并循着问题解决的思路解决心育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优化,为增强心育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帮助。限于篇幅,笔者以本校三位心育教师(A老师,男,实习期教师;B老师,女,见习期教师;C老师,女,中学二级教师)在15节心育课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为例,阐述本人通过观察和访谈从心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得到的点滴启示。  相似文献   

6.
心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满足师生现实需求、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重要抓手。郑州区域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以不同的心育维度为支撑点,以模块化为着力点,经过“探索积累、初步整合、体系构建、完善拓展”四个阶段,构建了基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群体的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为全国心育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成都市自2000年承担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的任务以来,成立了“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并颁发了相关文件;确立了几十所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积极研究各种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研发并推广“心育操”;特别开展了“以城带乡”,送教下乡活动。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3):F0004-F0004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第二中学位于赣榆县西部国家级青少年教育基地——闻名遐迩的抗日山烈士陵园脚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特色之一。1998年2月,学校承担了江苏省“九五”重点项目“中小学德育与心育相结合”课题“学科教学中德育与心育相结合”的子课题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1992年起参与湖南省中小学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优化与主动发展教育”实验,并指导附属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1997年开始主持教育部师范司“中师生心理发展与心理素质培养研究”立项课题。经过近10年研究,初步形成了“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本文就“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及其实施作一介绍。一、“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的基本理念“生态式”是指,将心理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生态系统,采取系统优化、全方位协同和在自然的、活生生的教育生态环境中进行的方式,以学校为中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即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两个"必须",实行三级管理,开展四方面的工作,促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全面推进,心育课程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11.
谢美玉 《知识文库》2023,(24):191-194
<正>心理健康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按照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心育与德育、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的逻辑,实现“三全育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师、学生和课程是教学中紧密相连的三端,“三全育人”也就需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全育人”模式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课程的红色底蕴、创新育人的实践模式等。德育与心育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2.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正确的心育观;课程形式单一,内容重“知”轻“行”;从业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等。其对策是:更新教育观念;借鉴东部经验;加强师资培训;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学视野赋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理念。南京市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从构建心育物质生态、心育活动生态、心育保障生态等方面入手,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的特色建构。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选修课程建设成为高中学校特色办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笔者所在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前,高一、高二年级各有每周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校本必修课程。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选修课程门类的增多,已经没有固定的课时向全校或某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统一的心育课。作为一名专职心育教师,笔者将心育的主阵地从必修课转入选修课,先后主持开发开设了“高中生心身健康教育”“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高中生生涯教育”等校本选修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以“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两门课程为例,谈谈对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个性化实践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心育”即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看到美术教育中的心育功能,对美术教育在人文素质发展方面所起到的影响力和促动力引起高度的重视,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热情,树立学生的信心,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和成功感的培养。本文从实施“心育”的课程优势、实施“心育”的策略研究两大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4月10日,江苏省镇江市夏春娣名教师工作室正式揭牌。工作室邀请江苏大学教授曹辉、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校长顾康清担任顾问,依托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镇江崇实女子中学,带领一批心育骨干,共同参与省级课题"基于女生素质发展的博雅德育课程建设研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提升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具体工作目标如下:培养心育队伍。充分发挥镇江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专业水平,更好地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成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重要策略。中小学在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坚持遵循基础性,兼顾开放性;关涉整体性,重视融合性;强调同一性,突出多样性;恪守阶段性,遵守连贯性的基本原则。为确保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性,要形成以教育理念为基础、以课程规划为引领、以课程结构为支撑、以课程运行为抓手的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框架。为贯彻落实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实施,学校需从畅通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的实施渠道、规范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健全课程的保障机制、打造课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四个方面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育人工程”,育人先要育“心”。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中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将来奉献社会、幸福生活的基础。因此,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区分源于“心理督导”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的两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活动的基础上,建议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导以解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四不做”的问题。同时建议将前者简称为“心育督导”,将后者简称为“心育督政”。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对中小学心育提出一些理论性的思考,从其必要性、可行性、功能特点、实施原则、基本内容、展开途径等方面加以分析,以供实践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