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孙膑“为将之道”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孙膑在《篡卒》、《八阵》、《兵情》等篇中提出的有关将帅的素质及其在战争中所起作用的论述,概括出孙膑"为将之道"的两个重要思想:"知道",即智、勇、数战、得民心、知敌情、通战术是孙膑选将的最高标准,是为将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并且只有从理论到实践真正掌握了战争的规律,具备驾驭战争全局的能力,才能成为"王者之将";"兵之道",即以"人和"思想为前提,揭示了士卒、将帅、君主三者在治军作战中的内在关系,强调同心协力、密切配合才能克敌制胜。这些思想对于当今军队建设,尤其是建设复合型高中级指挥人才队伍、建立纯洁和谐的内部关系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牟宗三通过对道家哲学的主要概念如"道德"、"有无"、"生"、"自然"等的梳理,建构了他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境界形态形上学",以与儒家的"道德无上学"区别开来。所谓"道德形上学",指的是主体通过主观境界的观照与玄览,达到对客观形态的形上学的认识。"道"之生化宇宙的过程,也是主体"玄德"通过"致虚守静"让开场域让万物自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这四组概念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3.
"形"与"势"是《孙子兵法》中的十分重要的兵学范畴,也是战争指导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孙子分别从"谋形"、"识形"、"示形"和"因形"四个方面论"形",从"知势"、"造势"和"任势"三个方面论"势"。孙子的形势论是其战略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战略层次和战役战术层次两个层面,在后世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兵法中协同作战思想早已有之,<孙子兵法·九地篇>中就通过对"常山之蛇"阵势的描述表达了这一思想.协同,有诸兵种之间的协同,也有各支军队和同一支军队中各个部分的协同.在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协同作战的思想不断被优秀的指挥官付诸实施,并成为了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协同作战不仅贯彻在战术层面,也逐渐推广到战役层面.  相似文献   

5.
胡开文 《考试周刊》2014,(88):59-60
<正>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两大概念,它们好比数学中的"左右腿"。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就是把抽象严谨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表意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数助形",对直观问题加以数理推证和精确刻化;反过来,"以形助数",给抽象的问题赋予形象化的原型,从而给人们以形象思维的启示,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6.
陈红斌 《新高考》2007,(10):18-19
"现代汉字的字形",是指现代汉语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书写形式。正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查能力层级为A级,主要表现在区分形近字、音近(同)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中"诡道用兵"与"奇兵制胜"的思想为特种作战的运用打下了理论基础,对特种作战有着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孙子兵法》所总结的诸多战术思想与当代特种作战原则不谋而合,体现了超越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性。时至今日,这些原则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生命力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形篇》战略思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子兵法·形篇》主要论述了敌我力量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问题,提出了"先为不可胜"、"先胜而后求战"、"修道而保法"、"胜兵若以镒称铢"等实力制胜原则。孙子的这些主张,说明战略思维的本质就是谋先胜之道,要处理好"先胜"和"争胜"的关系;战略思维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度、量、数、称、胜"进行系统分析;战略思维的目标取向就是虽然看似"无智名,无勇功",但却能够实现"自保而全胜";将帅要具有"见胜"和"战胜",即认识战争和指导战争的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先秦饮食“形”之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先秦时期,经过人们长期的饮食实践,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在饮食器具、食材准备以及饮食过程等各方面呈现出深层的精神审美意蕴。先秦饮食审美中的"形"与"色"、"味"、"意"共同构成了先秦饮食的审美追求。"形"以直观、具体的面貌呈现出先秦时期的饮食状态,它是更"表层"的审美追求。先秦饮食"形"之审美主要表现为"饮食器皿之形美"、"食物之形美"、"食物陈设之形美"、"饮食者之形美"等四个方面。先秦先民们所重视的对饮食"形"之审美,均是从实际饮食活动中归纳出来的,合"礼"则显其"形",合乎其"形"则显之美。  相似文献   

10.
冯丽娟 《文教资料》2008,(15):149-150
美术教学中的"形"包括形状和形式的双重含义,是指作品的主题意蕴、物质材料特征、整体结构样式和操作方式的有机综合.本文主要从"形"的概念和内涵出发,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作者对美术教学中"形"的理解,以及"形"作为美术教学的基本要素,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具体特点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膑兵法》中记载了这么一段对话:一次作战归来,主帅问军师孙膑,这次作战,我方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但为什么不能攻下对方的阵地呢?孙膑回答说,因为“阵无锋”,即没有找到适当的攻入敌方阵地的突破口。可见在两军的作战中,寻找切入点,突破它,是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战术。作战如  相似文献   

12.
<正>太湖石,又名窟窿石,以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闻名于世,宋代书画家米芾曾巧妙地以"瘦、皱、漏、透"四字概括太湖石的"形""神"之美。所谓"瘦",是指石体挺拔俊秀,苗条修长;所谓"皱",是指石体表面有凹凸,高低不平;所谓"漏",是指石体内部布满孔穴,孔孔相套,密密麻麻;所谓"透",是指石体纹理纵横贯通,十分剔透。笔者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的"形上之思"源自其"忧生情怀",对个体生命和现实人生的深广忧患,促使他去思考人生苦痛之因和解脱途径:人生之苦痛源于"生活之欲",人生苦痛之解脱则在于艺术--审美.其理论资源为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本体论"和康德的"美的分析"."形上之思"作为王国维"忧生"诗学建构的中介而享有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山学院学报》2016,(2):62-64
形修名语序主要是指形容词修饰名词所构成的定中结构。汉语的定中结构都是"形容词+名词"的语序,比如"红花""蓝蓝的天"等。调查发现在文山苗语当中形修名语序表现了不同于汉语的特点,一般有"名+形"式和"形+名"式两种不同形式,并且在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该文分析了这种特殊的语序类型,并通过和汉语的对比找出文山苗语形修名语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大成于道,小成于术。""道"是指宏观、全局、战略,"术"是指微观、局部、战术。当前时政专题复习往往重于"术",即重视解题方法、备考技巧之指导,而忽视探究备考规律之"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政复习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时政专题复习备考策略应该从"道"与"术"两方面展开,实现二者统一,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理论正确地把握了战争制胜的规律,"非对称作战"理论与之有众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与鲜明民族特色的绘画形式。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讲究用笔、用墨,使线、墨、色交相辉映,强调"意在笔前,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因形求义"是指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征,字形的辨识与分析而达到解释字义的途径,也叫"据形索义",在训诂学中被称作"形训"。在"因形求义"法的具体使用中,我们要注意:可将其适当用作课堂导入,增添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建立语库;注意不要过度解读,滥用"因形求义"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中的有些文字历来解释纷纭,这也导致了对孙子某些思想的不同阐释。孙子讲"称胜",既体现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又体现了量敌制胜的思想。而"军食"应该是"军"和"食",即军队的人员总数及其配备的各项物资和粮草。  相似文献   

20.
用"数"和"形"两方面刻画宇宙万物之形态、存在形式和运动规律的数学知识,有人称之为思维的体操。它素以严谨性、抽象性著称,常在初学者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