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大思政”内涵和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然后利用文献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最后结合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从文献建设、空间建设、课程思政、阅读推广等方面提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韩福娜  王星 《中国出版》2023,(14):53-57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只是简单地在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更要有计划、有体系地进行教材建设和出版。高校教材出版要注重价值塑造,坚持育人为本,避免空洞泛化,教材的编写者、出版者、使用者应协同合作,共同在教材出版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3.
徐展 《今传媒》2023,(3):143-146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全媒体时代“大思政课”需要克服时空的局限性以及信息孤岛化等问题。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从新闻“四力”入手分析了全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的时代特点及践行方法,并对在全媒体时代从新闻“四力”入手讲好“大思政课”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索,为后续高校建好、用好“大思政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教材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文章从思政课实践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2023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谋划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档案强国。红色档案的开发运用是建设档案强国和推进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和关键所在。深度探索档案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双融双促,实现红色档案与思政教育的互联互通,对于践行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发挥红色档案的铸魂育人价值,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以下简称“学校”)高度重视构建“大思政”一体化体系,积极用红色档案开展思政教育,从挖掘育人资源、打造育人品牌、健全育人机制、拓展育人载体等方面形成红色档案育人场域,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思政教育提质增效,培育出更多“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陈施施 《浙江档案》2023,(12):57-60
红色档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和有效载体,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强化政治引领力,提高理论说服力,厚植爱国情怀等价值意蕴。当前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缺乏足够重视,学理阐释不充分;缺乏技术创新,教育方式常规化;缺乏长效机制,育人合力不明显等问题。通过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档案育人功能;加强理论研究,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加强顶层规划,构建协同育人格局;顺应时代创新,守好“网络思政”阵地,实现红色档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有效推进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征编工作,并将之融入“大思政课”,是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实现其相关内容的民族性和大众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是学术探究的机理所在。文章从融入“大思政课”教学的视角,挖掘、整理和征编红色资源内容元素;从全面规整和阐释红色资源的视角,寻求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和路径,进而打造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基地;从红色资源共享的视角,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内容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胡劼 《中国档案》2024,(3):32-3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及习近平文化思想,助推文化自信自强,作为全国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科普基地、市级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上海市档案馆充分发挥存史育人作用,聚焦“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效性、针对性,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化传播、数字化赋能等多元化方式强化档案馆宣传教育功能,打造思政课堂品牌,助力“大思政课”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出版教育是党的宣传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与出版英才培养具有密切关系。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作为筑牢出版英才思想根基的关键课程,在出版教育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发挥着为出版英才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功能。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及其中国化学术成果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将其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运用于出版英才培养中,既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更是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学术担当。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要把握好一个定位、阐释好两个出版原理、讲述好三个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等特点,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支撑。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一方面需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需要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实现两个方面互融互补,实现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方面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多样化专业育人模式,进一步探索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育人内涵为背景,探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路径,分析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思政的重要性,探索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内心寻找探究渠道。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优势互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开启了新的空间。在借助全媒体开展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全媒体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顶层设计、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者的全媒体素养都将在直面挑战中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融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融媒体+思政”育人模式,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结合融媒体多元化、互动性、个性化内容推送等特点,构建思政教育最大的共识圈,打造强大的思政育人品牌资源矩阵,做活做实大学生网络思想文化教育工作,提高高校履行教育职责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推动高校地区的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姜素兰  王岩 《北京档案》2023,(10):41-42
<正>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大思政课”理念,引发了教育界的深入思考。如何在职能范围内贯穿思政元素,与学校同向同行做好“大思政课”建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为学校守护着拥有近14万卷件档案的记忆宝库,承担着档案(校史)馆运维和史志鉴编纂工作。挖掘、整理、运用具有育人价值和功能的档案校史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服务“文化润校”发展战略,档案(校史)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肩负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从立德树人到三全育人,到“大思政课”建设,我们一直走在探索和实践的路上。  相似文献   

15.
徐志勇 《新闻世界》2010,(12):182-184
本文认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种主要形式,政治理论课应该创设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要实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目的,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6.
崔建强 《大观周刊》2012,(25):269-269
讲评课在政治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在复习阶段。更加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在政治教学中对政治试卷讲评课缺乏教学规律与操作方法的研究与认识.以致存在着只测试不讲评或把讲评课上成“对答案课”或“思想教育课”等现象。下面试结合平时的实践和思考,探讨如何上好政治试卷讲评课。  相似文献   

17.
崔建强 《大观周刊》2012,(21):223-223
讲评课在政治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在复习阶段,更加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存政治教学中对政治试卷讲评课缺乏教学规律与操作方法的研究与认识,以致存在着只测试不讲评或把讲评课上成“对答案课”或“思想教育课”等现象。下面试结合平时的实践和思考.探讨如何上好政治试卷讲评课。  相似文献   

18.
西汉时期,礼学家戴圣曾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1]."此可谓对立德树人、思政教育的最早阐释.如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要将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文化教育、思政教育、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  相似文献   

19.
“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完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之一,日益成为业界和学界的关注热点。北京印刷学院通过不断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增强政产学研多元化一体育人合力等举措,逐步打造出融合出版人才培养雁阵格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雁阵式学科专业布局、课程体系和育人机制,为新时代专业型、应用型融合出版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陈美妍 《今传媒》2023,(4):147-150
“青年大学习”作为共青团中央在全团实施的一项行动,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组织在“大思政”格局中的独特作用,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政工作与宣传工作逻辑上具有一致性。“青年大学习”行动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本文以传播学中的经典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为框架,从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五个维度,探究“青年大学习”行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新矩阵,旨在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优化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