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必须让“体育尖子生”发展得更好;学校体育必须让“体育素质薄弱生”得到转化;学校体育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体育尖子生”、“体育素质薄弱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长期以米,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都习惯于用“两课、两操、两活动”来概括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并且把“两活动”解释(或理解)为“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我觉得,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1979年5月,在扬州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提出了“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的要求,并指出“每周最少安排两节课外体育活动,列入课表”;而后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又重申学生“每周参加两课时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列入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工作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是对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对此,提出了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化”的概念;提出了学位体育工作中的一些“不健康”现象;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化”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达标测验、单项比赛、田径运动会和春游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课外体育活动属群众性体育,主要是“用”体育手段的问题,应该贯彻以普及为主、经常锻炼为主、小型多样为主的原则和群众体育群众办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 我校是一所农村实验中学,多年来,我们对“两操”采用积分管理的办法,提高了“两操”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加强宣传,提高全校师生对“两操”意义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做到三个落实,一个结合。  相似文献   

6.
沙乐 《体育教学》2023,(4):31-33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实验小学坚持“文体兼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大胆探索实践,将排球活动作为学校办学特色进行构建和推广,本着“文化修身,排球健体”的宗旨,根植先进理念,健全管理体制,深化排球特色,丰富排球文化,普及体育活动,凝心聚力,以球助学,乐“球”赋能,助力学生强健体质,锤炼意志,塑造人格,将“健康第一”和“体育优先”真正落到了实处,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撬动素质教育的杠杆。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抓体育应当教育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目的,拟定计划,指导活动,配合体育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具体工作我是这样做的:一、组织指导“三操”活动“三操”是学生每天都要参加的体育活动内容,作为班主任要学会领操,掌握正确的动作,能够指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班主任不能把“三操”只看成是体育教师的工作。“三操”活动,既要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班风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活跃了情绪,得到积极休息,从而以充沛的精力投入下节文化课的学习。二、抓好体育参赛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开展一些生动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云南省陆良县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日益加强,“两课”、“两操”制度化;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有新的突破,自制体育器材5万余件,有200米以上田径场24块,其中400米标准田径场8块;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广大农村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终身体育”的思想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一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培养独立从事体  相似文献   

10.
“一校一品”背景下,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实验小学通过“小球”即乒乓球特色活动的开展撬动、推动、转动、拉动特色文化品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落成,提升学生“大体育”学练能力、合作意识及体育品格;壮大教师队伍建设,包括队伍的执行力、教研能力、项目赛能;促进学校发展,包括部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以此凸显乒乓球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文登一中是山东省省属重点中学,全校共有一千七百多名学生。多年来该校把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和进行理想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广大师生明确搞好学校体育工作与四化建设、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建设体育强国的关系。从而使学校各级领导都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全体学生都为祖国、为“四化”积极锻炼身体。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该校建立了由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干部组成的体育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长年坚持开展“两课(每周)、三操(每天)、四活动  相似文献   

12.
吴亮 《体育教学》2009,(8):14-15
棠张中学为江苏省三星级高级中学,有67个教学班和3个排球特色班。学校对体育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是首批“江苏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排球先进单位”、“江苏省业余体育训练先进单位”和徐州市“优秀体育器材室”等30多个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近年来,我校体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学生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体育高考、高水平运动员输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标准改革大好形势下,学校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校素质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学校体育的改革不能只局限在体育教学上,学校的“课间操”就是一个急需改革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何为“快乐体育”与“主动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编辑同志:你们好! 《中国学校体育》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经常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受益非浅。现有一个问题请教你们:我们是一个有4所小学、4所中学的办学实体,共有227个教学班11412人,42名体育教师。我们在业务学习中感到对小学的“快乐体育”和中学的“主动体育”的含意与实施办法尚不太理解,缺乏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时下非常流行“理念”这个词。有的人听不习惯说,为什么不用“观念”,而要用“理念”?是不是“赶时髦”,“搞文字游戏”?有人解释说:学校体育“理念”的内涵比学校体育“观念”的内涵更丰富,它既包含了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又包含了学校体育的基本观念。如果这种解释能成立的话,那么,学校体育理念,就可以理解为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与观念”。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颁布的目的旨在从根本上释放学生学习压力,并将学校体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推至新阶段。如何最大化发挥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各自特色,实现1+1+1>3的育人效果,亟需深思。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问题,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建议。研究认为,问题检视:“家校社”体育认知程度浅显;“家校社”体育资源供给乏力;“家校社”合作机制条件欠缺。建议:觉醒认知意识,更新学校体育“家校社”三方教育观念;凝聚体质合力,整合学校体育“家校社”三方优势资源;融合信息技术,塑造学校体育“家校社”三方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探讨学校体育如何适应教育和体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体育杂志社与中国教育报社体育卫生都于1989年5月27日在北京体育学院联合召开了首都青年体育理论工作者“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座谈会。在京的近二十名青年体育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还特邀了国家教委体育卫生司司长宋尽贤、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曲宗湖、中国教育报社副总编杨建业、学校体育杂志社副主编赖天德、北京体院体理教研室副教授授绍曾等同志参加,座谈会由学校体育杂志社  相似文献   

18.
<正>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要考虑体育教学本身的需要,探索内在的规律性,而且还要摆正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位置,考虑其可行性。只有兼顾了这两个方面,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1982年以前,我校体育教学工作按照每周“两课两操两活动”的模式进行,在当时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课堂教学、课外体育锻炼等方面走上了正轨,使两个《暂行规定》在学校得到贯彻落实,基本上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但是,随即我们就发现“两活动”(即每周两次体育活动)的效果差。其原因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19.
“数字校园体育”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的特点 ,以及学校体育教育、体育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提出尽快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建设体育教育信息化工程 ,以提高校园体育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提出“数字校园体育”的构想 ,并构建了“数字校园体育”的基本架构图表 ,为研制开发“数字校园体育”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当下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理念的若干认识模糊和误区予以溯源、澄清与反思,认为:1.学校教育语境下,“健康第一”理念提出的本义强调健康的基础、重要性及“学习减负”,缺乏与体育的直接关联。2.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健康”的要求、指标不当,如体育教学中不合理的运动强度要求;二是“第一”的取义、参照有误,如将保障性目标视为发展性目标。3.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基础保障性原则,指学校体育及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尽可能不损害学生健康;二是有限促进及合理定位原则,指认可体育的有限健康促进作用,并需与体育(课)的其他价值作用及体育教育教学规律保持合理张力。4.学校体育应谨防“健康”的不当放大、泛化及指标误用,谨防其对学校体育实质及其他价值目标的消解或僭越,以及谨防“健康体育”、“保健体育”及“生物体育”等异化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