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正启事     
《编辑学报》2012,(4):408
本刊2012年第3期发表的第248页《"杨为民"不应拼写为"Yang Wei-mim"》中的6处、第299页《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中国著者汉语拼音名字可否缩写?》中的1处及目次表中的1处"mim",因录入失误、校对疏忽导致错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第12期有两处刊误,请予更正:1.第68页“媒介新闻”栏目中,《刘云山任中宣部长》一文最后“现为第十六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书记处书记”中应加“中央政治局委员”;.第71页《总目录》中“总记”栏目下的“县时报为何应对互联网”应该为“县市报如何两处刊误请更正@韩云龙  相似文献   

3.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档案馆保存有一扇从民间征集到的明朝天启年间到清代乾隆年间制发并使用的水簿。该水簿长51厘米,宽25米,厚实的纸张、正楷墨迹书写,每页除正面盖有官府印章外,在两页连结处还盖有官府骑缝印章,用墨绿色的布面装帧,封面有“水簿一扇”字样,共40页。第1—6页是清  相似文献   

4.
《中国礼俗辞典》一书,融学术性、知识性、普及性于一体,但错谬之多却令人不寒而栗,平均每页至少有3处错误,有的多达20余处。不知责任编辑责任何在焉。这里仅就《辞典》第一部分服饰类择举数例。 一、张冠李戴 第1页衣条《说文》:“上曰衣,下曰常。”引文当是《释名》而非《说文》。裳条两处引《说文》:“裙,下裳也。”查遍《说文》不载斯文,且有一处将裙印成了繁体。第4页芾条引《说文》:“市,(韦毕)也,古知蔽前而已。”此为段玉裁的注文,而非《说文》经文,且古字前脱上字,知为衣之误。引郑玄注文“古者因渔而食,因衣其皮”当为“古者佃鱼而食之,衣其皮”。第6页燕衣条《周礼·天官·玉府》将孔颖达疏错成了郑玄注,并将王府之玉错成了王。第48页屐条  相似文献   

5.
你问我答     
InDesign中的页面默认排列方式是:第1页单独出现;从第2页开始。偶数页在左边。奇数页在右边。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第1页和第2页放在一起变成一个折页?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杂志2005年第10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内文有两处犯了基本常识的错误。先说第56页的《主动转型》一文。第一段第五行有这么一句:“过了不惑之年,到而立之际的中年人,面对这‘年轻化的浪潮’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7.
现在要选“我最不喜欢的书”,我投《投稿指南》一票。它质次价高,浪费纸张,浪费工人的劳动,浪费读者的时间和钱财。限于篇幅,这里不多列举《投稿指南》中的几百处错误(包括语法错误、错别字、掉字、多字、错用标点符号等),只举一例,第238页最后一行到第239页第2行,有这么一句,“文学作  相似文献   

8.
看了贵刊第七期又是喜又是忧,喜的是贵刊开办了“企业报园地”,必定能吸引、团结全国各地企业报的同仁,忧的是:贵刊第七期在校对上出现好几处失误,如第5页左边从上数23行,“01%”可能是“10%”之误。第24页左边13行“1646年”可能是“1946年”之误。  相似文献   

9.
《新闻三昧》编辑部:近读《新闻三昧》一九九五年第三期,发现差错较多,似有不忍卒读之感。翻开首页,《卷首语》中便有三处错误,“俗知说”应为“俗话说”;“帮且”应为“帮助”;“折台”应为“拆台”。第24页《企业报动态》头条标题中“编较”应为“编校”。第32页标题“《海五》创刊号”应为“《海王》创刊号”。在此文的其他行文中还有不少错谬之处.不一一列举。《新闻三昧》一直是我们企业报人员学习业务  相似文献   

10.
来信选登     
《视听界》1992,(3)
主编你好: 今年我订了一份《视听界》杂志。当我读完第一期第26页上的《评论增加新闻节目的“份量”》一文后,感到很失望,文中仅仅错别字就有6处之多。令人  相似文献   

11.
更正     
1.本刊2009年第9期第122页左栏第一行中空格处应为昉。即贾黄中和李(空格)先后去世应为贾黄中和李昉先后去世。  相似文献   

12.
屡见报刊上有“读者是上帝”的提法。仅以《中国记者》1991年第12期为例,就出现两处。第43页:“真正把读者当作上帝”;第48页:“这个上帝只能是读者”。把读者尊为“上帝”,本意大家都理解:无非是强调办报办刊的群众路线,增强读者意识,尊重读者意见,把报刊办得更加贴近读者,更受读者欢迎。但是,如果对这一提法细细品嚼一下,便感到有些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今年第一期贵刋有差错:①林彪叛逃事件,第13页写的是1971年,这是对的;19页写为1970年,错了。②26页引的人民日报文章《莫愁前途无知已》,应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奇台农场刘金镖编辑同志: 贵刋今年第一期41页有“1927年‘二七’大罢工”字样,1927年应为1923年。某部卫生队王学清上面两封读者来信,指出了上期本刋的三处错误,我们深表感谢。此外,上期本刋还有下列错误,并此更正:①42页头条副题中的“青年”应为“去年”。②44页副题中“高炯干”应与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读了第十一期《出版工作》刊登的《要让鲁迅先生满意》一文,深有同感。前不久,阅读《鲁迅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在1004页二十二日日记中有“得到刘鞾鄂信并木刻五幅,即复”。又1007页和“人名索引”24页,也有“刘鞾鄂”名字出现,但三处“鞾”字都误排成“鞾”字了。刘鞾鄂是我叔父,早在1938年抗日救亡工作中牺牲于河南新郑,年仅26岁。叔父1936年在上海美专肄业,名暐,字鞾鄂。曾给鲁迅先  相似文献   

15.
(一)5/95期一、词(1)这样的例子时而从报纸上看到。(18页)——时而这样,时而那样。该用时常。(2)(同一篇文章)①新闻的主题就是新闻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谋篇之本,②主题是副题是…·。(2页)——两处主题的概念不向。第①处是词典上唯~的解释。第③处流行【新闻界,把生标题简化为主题。这是不当的,特别是不应该出现个问~篇文章中。新闻界也有使用正题、主标题的。1匕副、主、次,为人熟知。(3)望着她那被病魔摧残的瘦弱的面容…··。;(2页)——瘦弱形容身体。该用清谁。(4)含们喊着__:姐的名字.大山无…  相似文献   

16.
商务印书馆1988年出版的《辞源》缩印本,是阅读古籍必不可少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舛误漏衍也时有所见。现举述几处,以期再次修订时补正。一是印刷错误。第1181页皇舅条引《仪礼·士昏礼》“某氏来妇”文,将妇错印为归。第1281页筲字条引文,将《仪礼·既夕礼》错成了《仪礼·既夕记》。第1958页齐字条引文“马不齐髦”,将髦错印成了髟毛二字。二是漏衍错误。第1068页墙字条、第1682页还字条引文将《仪礼·既夕礼》错为《仪礼·既夕》,脱去了礼字。第1897页髦字条引文《仪礼·既夕礼下》,下为衍文。《既夕礼》无上下之分。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依照"年下纪事,每段一律提行,加标号码,以保存原来分段面目"(出版说明,页4)的原则,将卷一百五十五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史事分为23条。所记北魏元悦事共有三处,单独分条者为第17、20两处,另一处系于第8条高欢事迹中。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使用《辞源》时,发现其两处疏误,现录出,供参考。 1.《辞源》合订本(1988年1版)第814页"朴"字第一义项后有"参见‘原朴"字样。 "原朴",不成词,疑是"厚朴"之误。厚朴,"落叶乔木,皮、花均可入药。" 2.同书第1890页"骨鲠"条下所举书证:"《宋书》《孔凯传》;‘凯少骨梗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凯’,误。当作"觊"。查《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并无"孔凯"  相似文献   

19.
近日阅读<咬文嚼字>,看到陈福康先生一篇有意思的小文章<苏青的"发明"?>.他指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抗战时代生活史>一书中,有这样两处文句:"曾经有一位发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著名女作家和陈公博有染……"(第209页)、"苏青当时为陈公博所激赏的名句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第279页)作者惊异万分该书把孔圣人的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变成了苏青的"发明"和"名句"!  相似文献   

20.
正《编辑学报》2014年第1期有如下2处差错:1)目次表《理论研究》栏内"学术论文中的引文失范问题刍"应为"学术论文中的引文失范问题刍议";2)第59页地脚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专项研究资助课题"应为"教育部科技发展专项研究资助课题"。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