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童年的年     
过年,似乎是孩子们的专利。而我,早已过了三十,却照样好想过年。记忆中,年味最浓的莫过于童年了,而那些等待的日子也长得让人心急难耐。在漫长的等待中,常常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过年的那一天到底是什么样子?要是天天过年该有多好。特别是过了腊月二十三,这六七天感觉过得量慢,总也到不了大年夜这一天。天天就唱:胡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可是唱了许久,还是没有过年。后来知道了这是大人们为哄心急的孩子而编的歌谣,这个歌谣不知传唱了多少代。我奶奶说:她小的时候她的奶奶就是这样跟她说的。生活的意义和乐趣,也许就在这善意虚设的悬念和盼望中。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能够登上月球的话,那样的情景会是什么样呢?如果我登上了月球,我会把地球上树木的种子,栽培到月球上。开采新鲜空气,让每一个登上月球的人都能够有足够的氧气,这样才能够生存下来。如果我登上了月球,我要在那里建造楼房、饭馆、高楼大厦等其它建筑物,让人们可以长期在月球上居住;我要建造学校让孩子们在月球上学习;我要建造一个游乐场,孩子们在星期天或者节假日可以到那里去玩;我要在那里养许多可爱的小动  相似文献   

3.
我的最爱     
在大都市里生活久了,不觉让我怀念起故乡的安逸与宁静。我的故乡是个临近苏州的小镇。那里没有高楼大厦,但我却如此深切地看着故乡的每一份涓涓细流与纯朴的人文景观。听说过张莺莺与崔生的故事吗?听当地人说,他们的第一次或许是第二次邂逅就在我故乡的一座木兰小桥上。现在看那小桥,仿佛又多了一丝不名的感触,是钦佩还是自豪,我不得而知。总之,有许多柯兰小梦都能在我的故乡追叙———伴着几许惆怅。我的故乡没有乌镇、周庄等地来得有名,可实质其实是差不多的。没有了外国友人的伫足,似乎又多了点清素。那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傍晚…  相似文献   

4.
扫把情人     
朱美琪 《小学生》2006,(12):30-31
那几天,放学后例行检查教室,发现卫生角里的抹布黑乎乎地掉在地上,扫帚斜躺在地上,拖把没有拧干放在那里。每次我都是叫值日生再去整理一次就好了,可是这些天这些现象没有改变多少。于是我就利用心理活动课的游戏来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活动课时我说这节课做《扫把情人》的游戏,大家一听就来劲了,一定好玩。  相似文献   

5.
回乡     
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我乘车回到了几年未见的故乡。一踏上家乡的土地,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这次我们是回乡过年。自从我随父母来南昌后,从未在老家过年,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亲切而又模糊的。顾不上旅途的疲劳,我便急着要堂姐带我去儿时玩耍的地方转转。第一目标就是河下。记得我离开故乡时,最后到的就是这儿了。那些眼前的高楼,河里的大船在我眼中仿  相似文献   

6.
回老家过年     
邱玥煐 《红领巾》2014,(6):48-48
今年,爸爸早早就对我说要回老家过年。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有两年都没回老家过年了吧!以前在老家过年的情景一下子浮现在我眼前——孩子们在一起尽情地做游戏、放鞭炮,叔叔伯伯们舞狮子、赛花灯,每样活动都让我记忆犹新。我想,这下子可有我玩的了,不像在县城,就我们一家子,也没人陪我玩。  相似文献   

7.
今年暑假,我跟随一个社会考察团去了安徽。我们拜访了当地的一所希望小学,在那里,我看到了一群比我小不了多少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8.
故乡随想     
爸爸妈妈在农垦的一所大学里任教。因为学校搬迁,我也离开了那个既熟悉、亲切,又给了我很多美好童年回忆的农垦管理局,来到了宾西开发区。屈指算来,我已离开故乡5年了,但每每想起它,依然有一种"月是故乡明"的感觉。那个装满我儿时回忆的地方,有两万多常住人口,平时街面上除了上下班时间,很少看到人流。但那里有花园、人工湖、假山,还有喷泉和石桥。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走进那里,你脑海里马上就会闪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故乡的公园是我经常去的地方,那里的树,在我眼里仿佛都会说话,它们就像一个个10多米高的巨  相似文献   

9.
父亲     
16岁的我考上了黑山师范学校。对我来说,这是头一次有机会到这么远的地方。列车的汽笛声响起时,一直冷峻如冰的父亲深沉地说:“别总想家,别总写信,好好学习,你已经长大了,要像个男子汉。”16岁的“男子汉”就这样背着重重的行囊走进了陌生的人群里。在学校宿舍楼里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男孩子们整夜地唱着思念故乡的歌谣,而女孩子们则点着蜡烛整夜写信。据说第二天早晨,一个女生一次寄出去13封信,把收发室的大爷吓了一跳。我蒙着头假装睡着了,假装若无其事。可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一晚的月亮很圆,并且亮得让人不忍去看,因为怕泪水忍不住滑下…  相似文献   

10.
过年吃饺子     
我的家乡胶东一带,过年吃饺子是颇有讲究的。记忆当中,家乡那里过年不是吃一顿饺子,而是吃两顿儿:三十晚上一顿儿,初一早上还有一顿儿。三十晚上的饺子是普通馅儿的,而初一早上的饺子馅儿既普通,又不普通,吃这顿饺子似乎意义非常重大,甚至关系一个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前途和命运。这是因为初一的饺子在普通馅儿里添加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小物件儿。我的父母从老家迁出来已经许多年了,现在居住的地方过年也吃饺子,说道没有那么多,家里人虽然在许多方面早已人乡随俗了,但却仍然保留着从故乡带来的那种趣味盎然的吃饺子  相似文献   

11.
《中文自修》2005,(11):F0003-F0003
今年暑假,我跟随一个社会考察团去了安徽,我们拜访了当地的一所希望小学,在那里,我看到了一群比我小不了多少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2.
七巧板.这个具有神韵的传奇智力玩具.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叹服.我也不例外。当我看到这节七巧板活动课的瞬间,脑海中已经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和一幅幅孩子们上这节课时的情景.灵感的微妙已经占据了我的心头。我要和孩子们共同诠释这节课.我要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地来上这节课.我要让孩子们的想象完全释放,  相似文献   

13.
游魔鬼城     
我爱故乡的一草一木,我爱故乡的山山水水,我更爱故乡的魔鬼城。我曾听别人说,魔鬼城是多么雄伟壮观,总想有机会要去见识一番,看看那里的神奇景观。假期,爸爸终于带我去了那里,实现了我的这个愿望。在去的路上,我想象着,那里肯定是群山环抱、白雾茫茫,清清的溪流像丝带飘向天边,黄羊成群结队在那里快乐成长,各种各样的花朵盛开。  相似文献   

14.
故乡的路是那样熟悉,见到它总感到格外亲切,任我走多远,总让我魂牵梦萦。在梦里,我曾多少次,踩着脚下熟悉的路,回到那久别的故乡。  相似文献   

15.
新春叙旧     
元旦过后,将过农历大年的气氛便与日俱增了,一进腊月,就连空气中都像弥漫着要过年的味道。车站、码头、机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行色匆匆的人们,脚步像迈得更勤了,手也像变大了,市场也格外地繁荣起来。有人说:“小孩过年,大人过烦。”于是每到这时,我便怀念起故乡的“年”来。我的故乡在沂蒙山区,在那儿,我数着一个又一个的“年”直到20岁。出来工作成家后,便再也没有在故乡过一个完整的年,但孩童时在家过年的情景使我永不能忘怀。一到腊月,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年货,5天一次的集市骤然变得拥挤起来。留着山羊胡子的老汉,…  相似文献   

16.
我十分赞同那句看似玩笑的话:“南麂是个真正能让人放松下来的地方,最好到那儿的时候恰巧碰上台风,就说什么也不离开这个小岛了,手机、电脑什么的都关机或扔掉,要多逍遥有多逍遥。”在南麂的那四天我不知想了多少次,盼望上天能恩赐这样一场台风,让我有理由在那里多待几天。  相似文献   

17.
当我毫不犹豫地在志愿栏上写下“特殊教育”的时候,当我一次又一次坚定地告诉别人我要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时候。也许。最初的这种选择是一种盲目的坚定。坚定的理由仅是因为觉得孩子们可怜.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从未想过自己将会付出多少的心血.也没想过在这条路上会有多少的坎坷和艰辛。希望和憧憬让我不带一丝杂念地坚持着。  相似文献   

18.
也许,天堂就是那个最远的地方。——题记尊敬的太外公:您好!我知道91岁高龄的您眼睛已经老化,也许您无法看清这封信,但我依旧要写这封信。您已经不方便走动了,但是过年时您还是不忘给我压岁钱。还记得我5岁时的那个春节吗?其实,那个春节也没什么特别,只不过那是爸爸妈妈第一次带我到您那里给您拜年,那是我第一  相似文献   

19.
回家过年     
我的生命之树有多少个年轮,我在父母身边过年,就有多少次了。我是农民的后代。当我与1963年的春天一同来到这个世界,我就与那个山村、那个家庭有了割不断的联系。孩提时的我尽管泡在苦水里,可是过大年那一天,桌上难得的鱼肉,村上热闹的场面,父母少有的笑容,总是烙印在我记忆的深处。我当时天真地想:好不容易才熬到过年,过年真好啊!有时盼过年盼急了,就想:为什么不一个月过一次年呢?  相似文献   

20.
新学期开始了,我又迎来了一批小朋友。看着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心里充满了欢喜。孩子们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大声告诉我他的名字,有的告诉我他的好朋友是谁。这时我发现,最前排的一个叫露露的小朋友静静地坐着,一句话也不说。早上妈妈送露露来园,让她跟老师问好,可她总是不好意思地躲在妈妈的身后,与妈妈窃窃私语后才不情愿地走进教室。坐下后还呆坐在那里,望着妈妈走出了幼儿园才低下头去干别的事。露露在吃饭的时候也总是默默无语,饭不够也不跟老师要。一次由于老师疏忽,没有给她盛饭,她就一直等在那里,等到有小朋友告诉老师时,她的眼睛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