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代契税实行“定额解缴”,契税税率和税额由朝廷制定,但契税的征收方法却因时代和地域不同而差异较大。四川省各州县大多采用“炮税”办法征收契税。何谓“炮税”“州县临去任减价税契之谓也。”也就是州县官员在即将离任之时,为了多捞钱财而降低税额,让平时买卖土地房产的业主争相到官府验契投税的行为,官场称为收“庄稼”,民间称降率撮收契税的办法为“放炮”,所缴之税称为“炮税”。  相似文献   

2.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又有所不同,书院是对地方官学中的优秀生员作进一步培养的地方,书院的教师水平和学生质量都远高于府州县学。正如清政府在一篇上谕中所说:“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候国之学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一、清代山东书院概述清代山东书院…  相似文献   

3.
吴帅 《大观周刊》2011,(15):7-7,9
中国地方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度使得地方政府一把手被凸显出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清朝,地方州县的长官全权地负责地方一切。州县长官的个人素质与修养对州县治理有着不言而喻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而中央政府与地方督抚的争权夺利使得州县问题似乎还没有聚焦到州县长官的素质与修养层面就已经严重化。再者各县胥吏弄权作福,对社会治理所造成的负面效果是明显的。分析处理清朝的相关情况,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料相信对当代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州县官吏之薄俸,公费之奇廉,直等儿戏[1]399。州县官为了保证政务的执行,挖空心思筹措经费,于是,在中央集权财政的框架之外,出现一种由州县官主宰的独立财政形态,并一直存在于清代。因此,有  相似文献   

5.
州县衙门的书吏与差役(合称书差、书役、吏役)是清代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知州、知县要依靠他们推行政令,审理词讼,有所谓清朝“与吏胥共天下”之说。“天下者州县之积也,治乱兴衰悉系乎此。”清代四川巴县(含重庆),是重庆府川东道首县,三江总汇,纵横二百余里。光绪十七年重庆辟为商埠,中外杂居,政务纷纭,素称繁剧。其书差人数之多甲于全川,积弊之深名列前茅。四川总督岑春煊在历数川东书差之害后说:“一路之疾苦如此,则全省可知;历任巴县多能吏,而积重难返犹如此,则庸下者又可知也。”本文拟依据巴县档案,对清代的书差制度做一考察。  相似文献   

6.
正"省友",也称"省书",属于地方上下级行政机构间运作的中间群体。作为清代州县等基层行政机构的代表,"省友"常年驻扎省城,沟通督抚部院、藩臬二司各房书吏,为州县探听消息,处理州县在省城的事务,并为州县争取有限的地方资源。"省友"的这些职责,从本质上来讲,是与清代律例和吏治相违背的,受到清廷的严厉禁革,但他们在州县"公""私"事务上有着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四川档案》2009,(5):40-57
四川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的清代档案不仅馆藏量丰富,而且内容丰富独特,作用无可替代,因为现存的清代中央政权档案卷帙浩繁、数量庞大,而地方政权——州县衙门档案数量则极为稀少。四川省清代州县衙门档案中不仅有现存数量居全国现存清代县级衙门档案之首的巴县衙门档案,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州县词讼审理中,批词作为一种法律文书被广泛运用。批词风格表现出灵活、自由的特征。批词内容上字数长短不一,用语风格上比较随意自由,乡俚俗语夹杂,同时批词结构也不固定。批词风格具有的灵活、自由特征是同州县官或幕府师爷的个人因素密切相关,学识出身、人生阅历等个体性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批词风格的形成,因此批词的不同风格正是清代州县词讼审断差异性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有所不同,“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侯国之擘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左平 《四川档案》2010,(4):15-16
清制,巡检是州县的杂职官,其职责在于“掌捕盗贼,诘奸宄”。但从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来看,巡检是因需而设,因需而裁移;巡检的实际职权大小与其驻守地点密切相关;巡检衙门吏胥设置是因时而异,其实际设置超越了制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淡新档案中票文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票文中设置的办差期限等对差役的控制、票文中协同办差的乡村基层民间组织的必要性以及“票催”所体现的台湾基层政府行政执行的效力三个方面分析了票文行政的特点。研究发现台湾州县衙门的文书行政既具备清代州县衙门文书行政的一般特点,如乡村管理依靠州县衙门与基层民众组织联合行政,又具备一些自身特色,如番社的建设及管理、地形的复杂性及番汉混居的差异性所导致的行政效力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清代州县陋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州县陋规,简而言之就是州县官凭藉各自的权力向下作各种需索,目的在于向所属的上级机关和人员贡献金钱与礼物;或者为自己及其部属谋取非法利益.其项目与名称繁多:向府道、藩臬、督抚进献三节两寿礼金.称为“礼规”或“常例”,向仆人致送为“门包”;向吏胥致送为“茶仪”;科举方面,有“棚规”,等等.陋规是一方一地一衙之不好惯例.其项目多少与内容繁简,各地不尽相同.在施政中,陋规往往是弊极大,利极小; 其利也仅只对于统治集团中少数人有利,而对于广大民众是沉重的剥削,对于国家经济利益是侵害,对于政权的稳固性是动摇,因此中央政府和较为廉洁的地方官常有禁革之举.清朝承袭前代积习,更兼本朝诸多常例,二百余年间虽屡兴屡革,但终难有较大成功,甚至有增无减,因为“鲜有不营私之吏”,直弄到人怨天怒,王朝寿终正寝.本文拟将清代州县地方政权中的陋规作一初探,谨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3.
张剑虹 《历史档案》2017,(3):118-123
目前学术界对清代司法的研究,在中央审判制度、州县审判、律例考证、清末变法修律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内务府审判是空白。内务府案件管辖权,或者说审判权限,是内务府审判的启动环节,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宫廷司法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清代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4.
清代,山西解池(河东盐池)是全国重要盐产地之一。 河东盐行销山西、陕西、河南三省。清初至乾隆末,三省行河东盐引及领引州县,总计为一百七十二个。 河东行盐额引、余引(即销无定地,每年于畅销之地酌量加销之引)数,自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题准河东行正盐四十万六千七百三十三引,改引三千二百道”后,额余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清代对州县官惩处的法律依据、原因、方式、复用等方面作一初步探析,这对当今的公务员制度仍具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清代对州县官惩处的法律依据、原因、方式、复用等方面作一初步探析,这对当今的公务员制度仍具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赵士第 《档案学研究》2022,36(2):135-141
清代州县钱粮交代体系比起前代更加完备和规范,制度运行达到传统社会的顶峰,其突出的便是钱粮交代册的程式化、规范化、程序化。钱粮交代册基本囊括了一州县所有事务的收支情况,为上级核查本地财政和新官上任开展事务都提供了重要依据。行政权力依靠文书为凭证,而文书又代表着国家的行政力量,清朝依赖“文书治国”,可以说州县钱粮交代的文书运作规范与严密正是国家权力下县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清代的雨泽奏报开始于康熙初年,康熙后期基本形成,但作为一项常规事宜则正式确立于乾隆年间。雨泽奏报存在经常奏报和不规则奏报两种形式,经常奏报要经过州县到行省层层上报的一套程序。州县等地方上的奏报有旬报和月报之分,且旬报、月报都有不同的格式,基本上都要逐日书写每天的天气情况,如遇雨雪则详写起止时辰和入土分寸;而督抚上报中央则是按月奏报,以奏折、清单、夹片三种形式并举,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或繁或简,对通省雨雪情况进行说明。不规则奏报则没有固定的奏报人员、程序、时间和格式。对于清代雨泽奏报制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按语:育婴堂是收养弃婴的育婴组织,明末开始出现。清初,民间溺婴问题渐趋严重,朝廷和地方士绅更加重视建立育婴场所。康熙元年(1662年),于京师广渠门内建立育婴堂,收养遗弃病废之婴儿。雍正二年(1724年)颁布上谕,行文各省督抚仿照京师推行育婴堂。此后,各府州县皆设置育婴堂,许多州县官员和地方士绅或拨给公田、公费,或捐钱、捐田,供育婴堂所需。清政府对育婴堂的设立和管理政策也进行过调整。清代育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雨泽奏报开始于康熙初年,康熙后期基本形成,但作为一项常规事宜则正式确立于乾隆年间。雨泽奏报存在经常奏报和不规则奏报两种形式,经常奏报要经过州县到行省层层上报的一套程序。州县等地方上的奏报有旬报和月报之分,且旬报、月报都有不同的格式,基本上都要逐日书写每天的天气情况,如遇雨雪则详写起止时辰和入土分寸;而督抚上报中央则是按月奏报,以奏折、清单、夹片三种形式并举,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或繁或简,对通省雨雪情况进行说明。不规则奏报则没有固定的奏报人员、程序、时间和格式。对于清代雨泽奏报制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