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课堂或办公室里,常有教师斥责学生说:"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不会做?""你根本没有听讲,就当然不会做呀!""你为什么这样粗心呢?"……学生因智力差、计算粗心或上课不听讲把作业做错,的确是常有的事,但不见得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就一定是学生的问题.不久前,我听了一节加减法速算新授课.这位老师的教法是: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改革以后,安静的课堂渐渐热闹起来。教师不再是"一言堂",他们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而且及时地予以肯定:"你的回答很好""你的思维很活跃""你很善于思考""你的发言非常精彩""你的见解非常独特"……教室里充盈着快乐。可是,教师又通过"老师认为……""我的理解……",总结出所谓的正确、标准的答案。一位教师在上《小小的船》时,出示了一幅月亮的画面,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这个月亮像什么?"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钩子,有的说像香蕉,等等。可教师并不这么想,于是,她对学生的答案给予了无情的"轰炸",终于有学生说出了预设的"像小船",教学得以"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一大早,李阿烨哭着来找我。"呜呜……何老师,他们欺负我……""谁欺负你啦?""他们……他们说我是汉奸。"看着她小嘴巴撅得老高,满脸的泪水,我赶紧带着她走进教室,问:"刚才是谁说李阿烨是汉奸?""是我,我让她读书她还骂我。"值日生付  相似文献   

4.
程颖 《安徽教育》2010,(11):46-47
<正>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们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理解?""……行不行?""……对不对呀?""……可不可以?""……好不好?""是不是这样?"……或者诸如"看完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体会?""读完本文后你有何启发?""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这样的提问要么是过于简单,毫无意义;要么是过于笼统,让学生无从下"口";或是回答时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5.
杜艳玲 《早期教育》2007,(12):46-46
镜头一:小王老师抓住了正在桌子上乱画的小明,批评他说:"老师讲了多少次了,不能在桌上乱涂乱画,你这样做对不对?""不对。""你自己说,  相似文献   

6.
俞建明 《教书育人》2012,(14):70-71
在日常的科学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满腹经纶,只顾自己侃侃而谈,对学生的回答则不耐烦:"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回答错了?""你是干什么吃的?""真笨,笨得像……"当然,也有的教师则倍加"呵护":"回答的很好""真好""非常好""太  相似文献   

7.
悄悄地,你走了,留给我满怀的惆怅,我只有在这回忆里,追逐我们的梦想和希望。——题记小时候,友谊是一座彩虹桥,架在你和我的手中。那时候我们一起携手,憧憬未来。"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躺在草地上的你睁大了眼睛问我。"我?我不知道呢。你呢?""啊,你不知道?"我脸红了,仿佛做错了什么事。你说:"我的梦想就是当老师。""是吗?原来这么简单!这样说,我也有梦想啊。"我恍然大悟。"是什么呢?""当一名画家,不过我们俩的梦想都很遥远呢。""所以才要一起努力呀!"你坚定地说。我抬起头说:"没错,我们俩一定要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奋斗啊!"从此……  相似文献   

8.
<正>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常出现"老师,不是不是,我还有……""这样做太麻烦了,我有更简单的……""得数错了,是……"等"插嘴"现象。这种"插嘴"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课堂"插嘴"这一现象,有着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在:一是课堂插嘴,证明学生思维的灵动。插嘴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是积极参  相似文献   

9.
我的学生     
<正> "你是一名老师?"她问我,"都有什么样的学生呢?""聪明的学生,"我笑着回答。"呃……我是说他们的国籍。""多数是西班牙裔的。墨西哥裔的美国籍学生,知道吗?事实上我必须得说西班牙语上课。""哦!""有一些非裔美籍学生。""嗯……"  相似文献   

10.
在孩子们最喜爱的自由画期间,文峥小朋友笑嘻嘻地跑过来说:"老师,你猜,我画的是什么?"我仔细地看了看画面,整个画面有水、有船,还有好多人。"嗯……是游船比赛?""不对。""是逛公园?""不对。""那是什么?""是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噢,小小年纪竟然懂得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茫然的神色,我才越讲越起劲。"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老师的课堂再也舞动不起来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教学时,课堂效率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那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上课的语言应精练简洁,但有时多说一两句,却能营造课堂的温馨,于平淡中骤显生机和活力,于淡然中折射以生为本思想的光亮。最近听了一位老师的一堂课。学生回答问题,不管对错,一般教师都只是给个简单的评判,而他却总要多讲那么一两句:"你答得很正确,有创见,估计你读过这方面的课外书,是吧?""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是你有勇气,很自信,这一点很让我满意。""我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一下子说不出来,这样吧,我试着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你看看是否跟你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集锦     
正找东西上课时,某同学在看漫画。老师发现了便问:"你在干什么?""我在找东西。""找什么?""找,找……"邻座的同学回答说:"找借口。"退货母亲警告不听话的女儿,说:"你这样不乖,我可要把你卖掉,换个可爱的宝贝来。"五岁的女儿面无惧色,说:"假如你把我卖出去,我就更不听话。过不了两天,人家就会把我退回来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几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老师,嫦娥后来回来了吗?""我听说月亮上可荒凉了,嫦娥怎么不回来呢?""我听奶奶讲,嫦娥是想成仙,自己偷吃仙药的。"……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全新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依依 《课外阅读》2013,(2):30-31
<正>生活中总是有这样的人,他们喜欢说:"是的,可是……""你不是总说很想学跳舞吗?听说你们学校的舞蹈协会不错,怎么不去报名学习一下?""是的,我也听说了,可是,我都是成年人了,肯定跳不好,再说……""你不是一直觉得自己文笔不错的吗?何不向报纸杂志尝试投稿?""是的,可是,谁知道有多少人都在投稿呢,我不行的,再说了……"  相似文献   

16.
钟淮在这次市里的围棋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班主任杨老师说:"这下你相信自己不是一个笨小孩了吧?""可是,我觉得自己很笨……我的学习成绩……太差……""那是你一直在回避学习功课,其实只要你勇敢承担并面对,你绝对会让自己大吃一惊!我明天带你去个地方。"第二天他们去了马戏城。钟淮看了一头大象与40名壮汉的拔河比赛,大象轻而易举取胜。他感叹:"大象真是大力士啊!"杨老师说:"待会节目结束我们去后台看看。"  相似文献   

17.
快乐“派”     
找借口上课时,某同学在看漫画。老师发现了便问:"你在干什么?""我在找东西。""找什么?""找,找……"邻座的同学回答说:"找借口。"  相似文献   

18.
10岁的儿子要求爸爸为他买一个臂力器,爸爸问他:"你是‘想要’,还是‘需要’这个臂力器呢?""我想要。""对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满足你。"听爸爸这样一说,儿子马上改口:"我需要。""你为什么需要呢?""……"儿子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师"问"的艺术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里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当做"万能钥匙",不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趣味索然,所见所思十分肤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20.
<正>上课铃响了,又到了每周一的阅读课。孩子们对于阅读课是充满期待的。课上,有他们神采飞扬的演讲,有他们自编自排的表演,还有他们精彩的故事推荐、国学诵读……小小的阅读课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这节阅读课干什么呢?看着他们满脸的期待,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约"字:"看到这个字,你联想到哪些词?""约定""条约""约法三章"……在"约"字前我又写下"公",追问:"公约什么意思?"一学生说:"我觉得公约就是共同的约定,大家都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