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蓓 《视听界》2007,(4):64-65
舞台上华丽热闹的歌舞秀,演播室里笑骂嘲讽、脱口成秀,主持人的插科打诨,场内观众的揶揄欢呼……这些狂欢化的表征在湖南本土娱乐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与《超级女声》这场全民狂欢的娱乐盛宴相比,《越策越开心》像一场“跳梁小丑”式的狂欢秀,说它是“小丑式”不是要贬低其节目品味,而是想借此来形容节目中所表现出的非正式的娱乐特质和娱乐形式。  相似文献   

2.
廖媌婧 《今传媒》2012,(7):70-72
从2004年的《超级女声》到2010年的《中国达人秀》,中国电视业掀起了"真人秀"节目的热潮,这个源自西方的节目模式为中国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视经验以及参与体验。本文借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罗兰.巴特的神话学分析以《中国达人秀》为代表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描绘了在符号消费主义时代的媒介奇观中,象征资本权力如何操控民间话语,并将其纳入主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康晓 《新闻世界》2013,(10):191-192
本文以2013年选秀大季中的电视栏目《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势和《快乐男声》为研究对象,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视角分析此类音乐真人秀节目的特点,主要从评审、参赛者和歌曲三个方面剖析这些节目在制作和传播中呈现的狂欢化特色及这种狂欢化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以及这种现象所带来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将新闻进行适当的演绎,以综艺化、娱乐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是近年来部分电台对新闻节目类型的一种突破和尝试。《越说越有味》是湖北之声在2012年10月18日推出的一档创新节目。该节目对新闻的编辑和再造做了一些有效的实践,其新闻资讯的表达手法令人耳目一新。下面,笔者就以《越说越有味》(以下简称为《越》)节目为例,浅析新闻性的资讯内容如何以"综艺化"手法进行处理和呈现。选择与取舍让选题更民生与传统电台新闻节目不同,《越》以生活化的新闻、资讯和话题为主要内容,将直播室模拟为一个典型的武汉都市家庭。节目主持人包括“大姐”红梅、“老二”秀梅和“幺姑娘”腊梅,她们用情景剧的方式呈现当下发生的热点新闻或者话题,节目将各地新闻和资讯有机串联起来,立足本土,源于生活,再造生活。  相似文献   

5.
夏芳 《今传媒》2015,(2):102-103
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平民文化范式,成为了电视节目真人秀的起源,《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和兴起掀起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潮。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化"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好声音》成功背后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深刻剖析其狂欢化表象下的商业性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好声音》节目成功运作之道,从而引发对真人秀节目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6.
冯莉颖 《东南传播》2012,(9):185-187
在国内纷繁的综艺节目舞台上,近几年内越来越火爆的节目多是对从国外引进的真人秀节目改造后的节目。在众多引进的节目中,引进自比利时的真人秀节目《年代秀》因其狂欢的游戏精神、竞赛的叙事规则、消费的话语逻辑、差异化生存策略和全综艺的外在形态等成功的移植与本土化改造,符合现今消费主义文化的社会背景和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广受欢迎。本论将从《年代秀》的娱乐机制与叙事策略入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达人秀》节目的分析,论述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涵和意义,探讨在全球娱乐化背景下,《中国达人秀》节目体现出的"真"、"秀"、"情"、"魂"的真人秀节目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新闻真实性更多地涉及传播内容的选择和报道,而新闻娱乐化专注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与技术化。在全民狂欢的大众传播时代,电视新闻娱乐化使电视新闻节目渐渐失去了"新闻真实性",如何平衡电视新闻娱乐化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壹周立波秀》是一档为“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量身打造的电视脱口秀栏目,因其诙谐、幽默、辛辣、搞笑的风格,一经播出就取得了惊人的收视率.就收视率指数和其所产生的注意力经济来说,《壹周立波秀》的确是媒介竞争中的胜利者.那么,这档看起来并无多少新意的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之所以能一经播出就抓住观众的眼球,其成功之处恐怕就在于周立波在节目中对新闻信息的娱乐化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娱乐化时代,社会、媒介、受众三者的各自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从娱乐至死的视角审视电视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倾向明显,不仅娱乐节目在质和量上都泛滥开来,娱乐节目遍地开花,甚至新闻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势头.当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类节目余热未减,《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中国达人秀》等节目又开始炙手可热,电视在娱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电视媒介娱乐化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当前媒体普遍的娱乐化倾向?我们是否会像波兹曼所说的那样,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2月29日,河北电台新闻频率节目全面改版。《午间直播室》、《希望的田野》、《女性世界》、《就业在线》、《法律桥》、《快乐串串秀》、《音乐无限》、《笑口常开》、《午夜星河》等一批新节目与听众见面。为此,我们采访了新闻频率总监刘晓雪。  相似文献   

12.
论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故事化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这是近年来在电视新闻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节目制作方法,它不仅仅表现在消息采制,还在新闻评论、法制节目、经济节目、生活节目、大型系列节目等领域中大显身手。我们知道故事所具有的要素是要有必要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个性鲜明、在某方面具有代表性或突出特点的人物,由此新闻故事化也必定要具备这两个鲜明的要素,它主要是吸收了新闻和故事两者之间所具备的要素的交叉和互补的特点,形成了新闻故事化的特点。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观众是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百姓故事》栏目开始认识它的。在新闻…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典型的娱乐性节目,电视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最基本的功能便是给观众带去精神上的游戏狂欢,也就是让观众尽情的"笑",在其传播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了狂欢化效应。本文将从栏目本体内容、明星身份、字幕娱乐化、全民性参与几个角度对具体的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狂欢化表现进行探究。对时下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为何能够如此盛行、繁多的深层原因作出阐释。对相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如何进行下一步发展提供可执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闻秀"--平民的还是大众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姜红 《新闻记者》2004,(12):19-20
当《新闻联播》这样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还在坚守"播新闻"的报道方式时,各地方台晚间时段的新闻节目大都以轻松的"说"和"聊"的方式为更多受众喜闻乐见,而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则在"说新闻"之外更增加了演绎新闻的成分,姑且称之为"秀新闻"吧。从循规蹈矩的"报新闻"、"播新闻",到随意轻松的"说新闻"、"聊新闻",再到多少有些越轨的"秀新闻"、甚至"演新闻",如今  相似文献   

15.
苗棣  王昕 《现代传播》2005,5(1):71-75
本文认为以<非常6+1>为代表的电视游戏节目,是当代社会消费语境下由电视这种高科技传媒制造的大众狂欢节.它作为大众文化文本,具有传统民间诙谐文化的底色和基因.电视游戏节目中加冕游戏遵循着狂欢化逻辑,是一种狂欢化叙事.游戏节目的戏仿策略,促使观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狂欢化平等感受.明星神话要有限度,狂欢游戏要有边沿,对电视游戏节目要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理性地予以剖析,使游戏与真实结伴而行.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至今,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不断蓬勃发展。随着电视商业化竞争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采用奇观化的呈现来博取观众眼球。本文以当前热播的《顶级厨师》、《百变大咖秀》等真人秀节目为例,通过分析真人秀节目奇观化具体的目的与表现,探究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也为当前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壹周立波秀》看后现代元素在娱乐脱口秀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春节期间,凤凰卫视和东方卫视在2010年春节期间推出的一档特别节目,借鉴了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一深夜秀》的节目创意,叫做《壹周立波秀》,节目邀请到了上海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担任主持,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壹周立波秀》每集时长45分钟共六期,每期都由周立波先生的脱口秀表演和嘉宾的现场访谈两部分组成。其中的脱口秀部分,包括:开场舞蹈、词说2009、新闻盘点、歌曲改编、立波梦话等几个板块组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达人秀》自开播以来,创造了继《超级女声》之后的第二个全国海选节目之王,它以"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梦想,相信梦想,相信奇迹"为口号,在中国掀起了达人狂潮。在第二季《中国达人秀》再度圆满落下帷幕之际,本文梳理了节目中凸显的"秀"点,总结了节目的制作经,评析节目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9.
夏青 《视听界》2012,(6):113-115
鉴于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引入关注,主持人的独特解读方式是一条“拉拢”收视的途径。近几年,部分电视台陆续推出了一些新闻脱口秀节目,如凤凰卫视尉迟琳嘉主持的(《倾倾百老汇》、东方卫视的《壹周立波秀》、《今晚80后脱口秀》、黑龙江卫视的((故事天下》。这些栏目以社会热点新闻为主,剖析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以诙谐、幽默、轻松的表达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李茂华 《报刊之友》2014,(11):131-132
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带动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本文以《成视新闻》与《零距离》为例说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表现为:硬新闻软化、软新闻浅表化;视觉效果丰富化;听觉效果戏剧化等方面。电视新闻从业者应正确对待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使之正确地为新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